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5年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湖南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水、自然植被、耕地、城镇用地、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景观斑块共39357块,总面积为21.1984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植被和耕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8%;湖南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低,且斑块空间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2.
以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GIS分析软件,运用相关景观异质性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红塘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以有林地为主体,其面积和斑块数的比例分别为73.48%和40.79%,优势度达到3.0338,为研究区景观基质;综合分析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表明,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低,景观各要素斑块交互镶嵌;景观斑块规模最大的为有林地,各景观斑块形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森林景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04-110
以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的林相图、遥感影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10.0进行图形及数据处理分析。一级景观分类中,总斑块数为8个斑块,景观总面积为342.76 hm2,其中有林地占景观总面积比例最大;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最大的为未成林地,较小的是裸沙滩;斑块密度最大的为有林地,最小的是未成林地和裸沙滩;破碎度最大的是裸沙滩,最小的为有林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57,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92,相差较大,均匀度为0.62,一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较不平衡。二级景观分类中,斑块总数合计为19块,其中在有林地中,占总景观面积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较大的为桦树林,较小小的为山杨林;斑块密度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最小的为山杨林;破碎度最大的为山杏林,最小的为桦树林;二级景观分类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89,两者相差不大,而且均匀度为0.89接近1,因此该流域二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木兰林场八英庄分场广发永作业区的林相图、遥感影像以及二类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0进行图形和数据处理,结合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依据优势树种和林龄将研究区划分为二级景观要素类型组。应用Fragstats4.2,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一级景观分类中,总斑块数为66块,研究区总面积为670.48hm~2,其中落叶松林斑块对整个景观的能量、信息交换和流动起着重要支配作用,对整个景观的贡献率最大,一级景观斑块分布较不均衡,斑块分布较分散。二级景观分类中,落叶松近熟林和油松近熟林在整个景观中起主导作用,其中油松成熟林斑块较复杂,而山杏中龄林斑块较为简单有规律,受外界干扰较大;落叶松幼龄林斑块小且分布较分散,异质性高,落叶松近熟林分布较集中,异质性低;荒山斑块对整个景观的掌控力度最大,山杏中龄林对景观的掌控力度最小;二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较均匀,各斑块类型与其他斑块类型相连接。  相似文献   

5.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景观要素分类方法。选取优势树种 (组 )、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强度作为分类因子 ,在GIS技术支持下 ,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 975 7个空间基本单元 ,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了 7种景观要素类型 ,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 ,中、小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 90 %。针阔混交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 ,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 ,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实现八英庄林场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八英庄林场2010年和2015年2期地形图、遥感图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ts4.2软件,对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砬沿沟流域按一级景观分类划分,斑块类型共5类,有林地斑块面积由473.95hm~2增加为500.88hm~2,其他斑块面积相对减小;有林地的景观形状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分别由3.008 1、59.106 6降为2.481 6、49.060 4;景观多样性由0.426 9减小为0.233 4,说明各斑块的聚集程度有所增加,各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有所提高。砬沿沟流域按二级景观分类划分,在有林地类型中,2010年和2015年斑块类型都为5类,到2015年山杏林斑块消失,新增云杉林斑块;2010至2015年华北落叶松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增加,山杨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减小。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602 7降为1.389 2。除去一级景观分类中有林地斑块破碎度减小,其他无论是一级景观分类还是二级景观分类,各斑块破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近5a一级、二级斑块在总数上有所增加,并且增加的斑块相对独立,并不连续。  相似文献   

7.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2005年楚雄市影像图为基础数据,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分类方法,应用RS、GIS技术,通过斑块、类型和景观三个水平上景观格局指数对分类后的楚雄市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楚雄市的景观类型较分散,破碎度化程度较高.森林景观作为楚雄市景观的优势类型,分布较集中;城市景观和草地景观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较高,分布较分散;水域景观的分布较分散,并且破碎化程度较高;耕地景观的形状较复杂,在整个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ArcGIS9和Fragstats3.3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森林景观格局指标对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冷杉林和高山松林斑块较多,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6.97%、14.43%,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阔叶林和灌木林斑块密度分别为0.2496、0.2118,景观较为破碎;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1300,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天然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选取优势树种(组)、海拔、坡度和坡向作为分类因子,利用ArcGIS,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56 672个空间基本单元,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7种景观要素类型,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中、小和巨大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91.91%。栎类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优势度相对较低,表明景观异质性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 田头山 2 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 Landsat 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 1995-2015 年 2 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 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 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 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 度不断提高 ,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ARC/INFO支持下,将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划分为16个景观类型,选取12个景观稳定性指标,建立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FRAG STATS软件定量计算景观指标值,建立景观指标标准化矩阵,构造森林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流溪河森林景观类型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硬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竹林—软阔叶林—非林地—针阔混交林—杉木—木荷—相思—茶叶—马尾松—荔枝—湿地松—龙眼—木本果树—未成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土地类型和植被特征划分景观类型,然后运用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并计算斑块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南湾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共有松林、杉林、栎林、竹林、板栗林和茶园等6种类型。各类型的面积、周长及斑块数都不均衡;松、杉林景观处于主导地位;茶园形状最复杂,而松、杉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风景游览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演变是自然保护与风景旅游业协调发展状况的直接表现。以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大石林景区为例,应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9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天然灌草在研究期内减少了近50%,耕地减少了7.81%,石林地减少了4.15%,云南松林、交通用地、水体、建筑、滇青冈林、柏树林、人工草地、香樟树林8种景观类型均有所增加。景观类型呈现出不稳定和频繁变化的特点,地类间的转化呈多向交叉转移转化,除建筑、水体、滇青冈林保有率较高外,其余各地类均有超过50%的比重发生转入和转出。景观间的连通性降低,多样性增加,异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N模型的森林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拟了天鹅山林场景观格局与森林景观类型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关系,并对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百分比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为景观优化对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非常适于研究森林景观格局驱动因素和森林景观格局的非线性对应关系,模型体现了较高的可靠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三明市生态林景观格局变化和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生态林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化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这反映在区域内存在有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有林地),整体生态林景观较完整,说明了三明市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典型退耕还林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1、2006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1999年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典型退耕区沐川县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区耕地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成逐年下降趋势,林地面积中变化最大的是竹林,且变化时期主要在1999—2001年。1999—2001年间,在西南部高丘河谷平坝区,斑块的多样性增大,破碎度增加;在海拔较高的区域,破碎度变小。人为干扰是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重要因素,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地方政策的引导,低海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森林风景美的心理物理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森林自然美学价值的重视促进了国外森林风景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专家学派和心理物理学派两大方法。本文着重介绍森林风景美学评价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包括心理物理学基本方法及其在森林风景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森林景色美的心理测量方法、森林风景预测因子的选择和测取以及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