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不同钙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特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选地和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砂培法研究和比较不同钙浓度(0、0.4、1、2、3、4、10、20、40和100 mmol·L~(-1))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幼苗生长势从强到弱的Ca~(2+)浓度顺序为2 mmol·L~(-1)1 mmol·L~(-1)3 mmol·L~(-1)0.4 mmol·L~(-1)0 mmol·L~(-1)4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40 mmol·L~(-1)100 mmol·L~(-1)。供Ca~(2+)浓度低于2 mmol·L~(-1)时,马尾松总生物量、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供Ca~(2+)浓度高于2 mmol·L~(-1)时,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同Ca~(2+)浓度下,马尾松各项生长指标与植株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供钙浓度总体呈二次函数关系;马尾松幼苗的根生物量、成活率、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尖数与供Ca~(2+)浓度间关系极其密切。本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马尾松林土壤施肥及其造林地选择,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性信息素引诱监测预报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橡胶诱芯和船形诱捕器对马尾松毛虫成虫进行林间诱捕和幼虫虫口密度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幼虫低虫口密度、成虫低诱捕量时(幼虫虫口密度100条/株以下,成虫诱捕量在65只以下),成虫诱捕量与幼虫虫口密度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可以用模拟的幂函数In(T)=2.278×1n(p)-2.521进行监测预报;幼虫高密...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与杀铃脲对舞毒蛾幼虫的联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力、保护酶活力测定,研究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对舞毒蛾幼虫的联合作用机制,为上述2种农药的混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工饲料中添加不等量的9 000μg·mL~(-1)阿维菌素丙酮溶液和25 000μg·mL~(-1)杀铃脲丙酮溶液,分别配制成含有阿维菌素、杀铃脲的单剂和复合剂混毒饲料。饲料中药剂含量:低浓度处理组单剂阿维菌素0.50μg·g~(-1),单剂杀铃脲8.30μg·g~(-1),复合剂阿维菌素0.50μg·g~(-1)、杀铃脲8.30μg·g~(-1);高浓度处理组单剂阿维菌素1.10μg·g~(-1),单剂杀铃脲16.60μg·g~(-1),复合剂阿维菌素1.10μg·g~(-1)、杀铃脲16.60μg·g~(-1)。采用含毒饲料处理3龄舞毒蛾幼虫,24 h后统计幼虫死亡率,测定存活幼虫解毒酶CarE和GST活力以及保护酶SOD、POD、CAT和PPO活力。【结果】对照组、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时舞毒蛾幼虫死亡率为0,低浓度复合剂处理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为1.15%,与对照组、单剂处理组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复合剂处理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为4.11%,与对照组、单剂处理组有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复合剂处理的幼虫CarE和GST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时,幼虫CarE和GS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剂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杀铃脲单剂处理及复合剂处理时,幼虫SOD、CAT和PPO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而P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复合剂处理SOD、POD和CAT活力均高于单剂处理,而复合剂处理PPO活力则均低于单剂处理。【结论】阿维菌素和杀铃脲联合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舞毒蛾幼虫解毒酶CarE和GST活力,再辅以抑制保护酶PPO活力,从而提高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杀灭菊酯对各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lus Walker) 幼虫进行毒力测定,采用机率值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3、4龄幼虫的耐药力较低,分别为1.1587×10~(-2)μg/头和3.0005×10~(-2)μg/头。考虑到3龄前幼虫死亡率较高,应选择4龄幼虫用于马尾松毛虫抗性测定。  相似文献   

5.
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南方松林常见害虫,呈周期性暴发,一旦暴发,发生面积往往很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作者在2004年6月开展了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1试验地概况防治试验区设在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水径村,该地区为丘陵山地,海拔157~235 m,高差在30~80 m之间。防治试验区面积为247 hm2,林分为马尾松纯林,胸径4~16 cm,树高4~12 m,郁闭度0·7~0·8。供试虫为马尾松毛虫第1代幼虫,多为3~4龄,虫口密度在35~480条/株,有虫株率为99·5%。2材料与方法防治药剂为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龄期马尾松毛虫幼虫在松林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在水平及垂直两个空间维度上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水平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中,马尾松毛虫在松林间均呈现为聚集分布,1~2龄幼虫主要聚集于林缘区域、3~4龄幼虫普遍分布于各个区域,聚集呈现点状现象;5~6龄幼虫普遍聚集于林中区域(中部和中心);各个垂直区段空间格局研究中,1~2龄幼虫主要聚集分布于3~5轮枝条上;3~4龄幼虫趋向均匀分布;5~6龄幼虫危害时,1~4轮枝条上幼虫呈现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5~7轮枝条上呈现聚集分布,该幼虫在整片林地分布为聚集分布,且主要聚集于1~2轮枝条上。结果可应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二、三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第1代,第2代前期(8月30日前),赵冬前(11月下旬)、越冬后3龄以上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异同,提出了各期幼虫最佳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不同供Ca2+水平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马尾松生长的钙浓度,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及合理施用钙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半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砂培,研究不同供Ca2+水平(0.0、0.4、1.0、2.0、3.0、4.0 mmol·L~(-1)(CK))对马尾松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供Ca2+水平处理5个月后,在Ca2+水平为1.0、2.0 mmol·L~(-1)时,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较高,其中,2.0 mmol·L~(-1)Ca2+水平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最高。马尾松幼苗对Ca2+水平适应能力强弱顺序为2.01.00.43.00.04.0 mmol·L~(-1)(CK)。在不同生长期内,随着供Ca2+水平的增加,马尾松针叶中ROS(O2-产生速率、H2O2浓度)、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抗氧化物质(GSH、As 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最小值均在1.0 mmol·L~(-1)或2.0 mmol·L~(-1)处理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最高值均在2.0 mmol·L~(-1)处理中。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关系不明显,而与其他生理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马尾松幼苗适宜在1.0 2.0 mmol·L~(-1)Ca2+水平的环境中生长。在马尾松林地中,应对土壤有效钙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后,科学合理施肥以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选取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改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香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开展了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和不同林龄香樟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香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201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7.65万元·hm-2·a-1、7.51万元·hm-2·a-1、8.40万元·hm-2·a-1和10.47万元·hm-2·a-1。(2)马尾松林改造为马尾松和香樟混交林过程中,改造初期由于香樟在灌木层中,乔木层密度小于马尾松纯林,因此服务功能略低于马尾松林。随着改造时间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显著提高。(3)在马尾松林经营过程中,应营建混交林,同时增加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经营年限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微红梢斑螟是马尾松的主要蛀梢害虫之一。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马尾松20年树龄的种子园的微红梢斑螟进行全面踏查、定点观测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及在马尾松不同树冠高度层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地区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种子园1年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1年生主梢或侧梢的梢头,被害枝梢常表现为近90°弯曲或螺旋状弯曲,弯曲处有流脂,导致马尾松的主梢、侧枝枯死及树冠畸形,严重影响马尾松生长及成材。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磷水平对植物的影响,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无磷、正常磷(1 mmol·L~(-1),为对照)和间歇磷(1 mmol·L~(-1))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叶片保护酶系统响应。结果表明:无磷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根冠比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K和间歇磷处理下马尾松幼苗根冠比随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随时间变化马尾松叶片MDA、POD、SOD、CA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差异;7 d时无磷与间歇磷处理马尾松幼苗叶片POD、SOD、CA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存在显著差异。14 d与21 d时无磷处理马尾松幼苗叶片POD、SOD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存在显著差异,间歇磷与CK之间差异减小甚至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马尾松受到低磷伤害可以通过磷元素补充降低伤害,达到磷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8年生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以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分别为94.797,212.435和155.638 t·hm-2;3种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均占林分生物量的95%以上,其他各层均表现为凋落物层(0.56%~3.26%)>草本层(0.24%~0.85%)>灌木层(0.25% ~0.37%);在3种林分的乔木层各组分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9.31% ~ 62.25%,红椎纯林中其他组分表现为根(17.16%)>枝(11.76%)>干皮(6.84%)>叶(1.99%),而马尾松纯林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则为枝(18.39% ~ 19.98%)>根(14.48% ~17.72%)>叶(5.55%~8.80%)>干皮(4.19% ~ 5.57%);3个林分的净生产力表现为红椎纯林(3.369t·hm-2a-1)<红椎-马尾松混交林(5.628 t·hm-2a-1)<马尾松纯林(7.781 t·hm-2a-1).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 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 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 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利用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基础上,研究了饲养温度、密度以及容器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最适饲养温度为26~28℃;1~3龄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1头·cm~(-2),3龄以上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0.2头·cm~(-2);1~3龄幼虫宜选择塑料养虫杯和塑料养虫盒等较为封闭的小型饲养容器,3龄以上幼虫可转移到木制周转箱等透气性较好的大型饲养容器中饲养。研究结果为建立美国白蛾室内繁育体系以及为其深入研究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会同县马尾松次生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系统随不同演替阶段进行的乔木层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类型乔木层各器官平均有机碳含量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趋势。乔木层碳储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129.34t·hm~(-2),其次为针阔混交林,为95.83 t·hm~(-2),最小是马尾松林,为85.27 t·hm~(-2)。各林分类型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为干根枝叶皮。乔木层碳储量主要集中于树干,其占乔木层碳储量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降低,而树根碳储量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增加。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0cm径级以上径级的个体占乔木层碳储量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建平县应用弥雾机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2%烟碱·苦参碱,防治松毛虫幼虫80hm2,96h杀虫效果达89%。直接防治成本为85.5元·hm~(-2),仅为同期毒绳防治成本225元·hm~(-2)的38%。试验证明,应用弥雾机是防治辽西地区松毛虫幼虫的新途径,在同类地区松毛虫幼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9株不同Bt菌株侵染柳杉毛虫4龄幼虫,依据其形态、行为和死亡率等指标,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幼虫在感染高致病力菌株后不同时间阶段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趋势,初步探析柳杉毛虫幼虫被侵染后的生理应激机制。结果表明:(1)供试的9株Bt菌株中,HQ47菌株致病力最强,在侵染试验中校正死亡率达100%,致死中时为3.62 d;(2)柳杉毛虫幼虫被HQ47菌株侵染的72 h内,体内T-SOD、CAT和GST活性总体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T-SOD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变化趋势,CAT和GST则呈现激活-抑制-再激活-再抑制的变化趋势,3种酶活性均在侵染后的3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2.92 U·mgprot^(-1)、51.10 U·mgprot^(-1)、167.44 U·mgprot^(-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筛选出的Bt菌株为柳杉毛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应用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喷烟防治松丽毒蛾幼虫的林间最佳配比和用药量,在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莘口镇的马尾松林建立试验区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施用2种药剂的松丽毒蛾幼虫死亡率达85.6%以上,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2种药剂与烟雾剂最佳配比均为V(药剂)︰V(烟雾剂)=1︰9,林间最佳用药量分别为750 mL/hm^(2)和600 mL/hm^(2)。2种植物源药剂喷烟防治松丽毒蛾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重庆铁山坪46年(42~51年)生马尾松次生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生物量为142.06 t·hm-2,乔木层(89.91%)>灌木层(5.61%)>枯枝落叶层(2.98%)>草本层(1.50%);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有机碳贮量为197.78 t·nn-2,乔木层为76.06 t·hm-2(38.45%),灌木层为3.55 t·hm-2(1.79%),草本层为0.88 t·hm-2(0.44%),现存凋落物层为2.34 t.hm-2(1.17%),土壤层为114.96 t·hm-2(58.13%);马尾松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75.06%;马尾松林年净生物量增长量为9.01 t·hm-2a-2,年净固碳量为4.49 t·hm-2a-2,折合成CO2为16.46 t·Inn-2a-1.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Dendrolmus punctatns Walker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区的一大害虫,常周期性蔓延,猖獗成灾,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探索利用马尾松毛虫的天敌,于1982—1984年在我省马尾松毛虫发生有代表性的地区:重庆、内江、泸州、自贡4个地(市)13个县(区)的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有寄生性昆虫共计27种,分属两个目、9个科、19属。其中卵寄生蜂8种,松毛虫3、4龄幼虫寄生昆虫5种,幼虫—蛹寄生昆虫1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