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坝上地区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选取研究区2009年和2014年的TM数据,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帮助下,借助景观指数分析法和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坝上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非沙漠化景观和轻度沙漠化景观;2009年到2014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减少;研究区整体被边界割裂的程度加深,中度沙漠化景观的边缘密度减少;非沙漠化景观和重度沙漠化景观斑块密度较大;极重度沙漠化景观稳定性最差,中度沙漠化景观形状分布最规则,稳定性最高;各景观要素转移趋势为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向轻度沙漠化的转移,重度向中度沙漠化的转移,以及极重度向非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的转移。研究区内非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减轻,土地沙漠化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沙质荒漠化土壤生态恢复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系统学观点、沙漠化景观生态及其演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观点,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因子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土壤生态系统及其在治理沙漠化土地中的作用;探讨了土壤水分、养分生态的变化及其与沙漠化土地逆转的关系;提出了土壤恢复生态的研究内容和在未来沙漠化治理、开发、研究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叙述了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通过现地调查和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样地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出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确定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监测表明,截至1999年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2.08×104km2,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35.6%。与1994年全国沙漠化土地监测结果对比,5a来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5629km2,年均增加3126km2。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而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和可治理沙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河北省沽源县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并以林地的增加为主,土地利用景观异质性在增强,景观多样性有所减少和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景观聚集度适中且小斑块数量增多,空间连接性减少,空间分布趋向均衡化分布,斑块形状总体上仍然有规律、简单,受人类干扰程度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原有的脆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质荒漠的环境。沙漠化土地的扩展,严重威胁沙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防治土地沙漠化,改造并利用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成为我国走向持续发展所必  相似文献   

6.
以1995、2005和2015年蚌埠市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景观动态度、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3种方法,分析了蚌埠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5年,蚌埠市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耕地的主导利用和建设用地的开发改造,总体开发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类型转移均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为主,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增加,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虽有小幅增长,但总体区域环境压力加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在景观指数方面,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耕地的景观形状愈加复杂,趋于零散分布;建设用地的连通性增加,趋于集中分布;(3)在景观水平格局方面,各景观类型的复杂程度和破碎程度增加,不同景观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发展,整体上景观异质性增强,景观格局趋于多样化,区域人类干扰程度增强。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康保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2009和2014年2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解译,获得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数据,以动态度、沙漠化指数、土地重心迁移、转移矩阵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 083.28 hm~2,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面积均减少,沙漠化指数降低0.003。极重度沙化土地重心向东北迁移19.19 km,重度沙化土地重心仅向东迁移0.57 km。康保县土地沙漠化得到改善,沙漠化程度整体好转。康保县以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为主,半固定沙地和未沙化土地多转变为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动态度为0.47和1.33,面积分别增加2 791.51 hm~2和1 754.73 hm~2。  相似文献   

8.
2000—2010年浑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4,(1):98-103
选择2000年与2010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转移矩阵数据模型,综合土地利用特征,从景观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浑太河流域在近10年内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转化及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研究表明,受经济发展与快速城镇化等因子的驱动,林地、耕地和沼泽湿地等生态地类面积减小,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格局呈现斑块不断变小、离散化和景观破碎化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土地利用综合治理方案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kappa指数方法,对辽河流域10 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并对辽河流域内所包含的各市辖区县的土地利用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2000—2010年间,各个景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耕地大幅度减少,城镇用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主要由耕地、湿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度及土地利用动态度逐年提高,市辖区的土地利用度明显高于各县;景观指数与Kappa指数表明:主要类型的景观变化幅度较小,景观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复杂,破碎化加剧,人为影响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研究区2010年和2015年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地对旺苍县林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旺苍县林地类型变化以乔木纯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为主,全县优势斑块类型保持不变,景观格局异质性程度降低,破碎化程度降低,整体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演变,景观连通性增大,景观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与植被演替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解译宏观的大尺度范围沙漠化土地,微观上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沙漠化土地成因、发生发展过程与地面植被演替规律的相互作用。植物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组成、结构与分布以及其退化过程,与土地沙漠化程度有因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该项研究可为植被恢复和重建及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胜矿区的流动沙地设置沙障 ,在沙障内营造乔灌防风固沙林和围封管护的技术措施 ,治理井田沙漠化面积 65 .94km2 ,初步遏制了目前 1 0 0 km2 开发建设区域的沙漠化危害 ,取得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内蒙古沙漠土地的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人为因素及其关系,提出了防治沙漠化土地扩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防风固沙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沙漠化面积达到 2 62 .2万 km2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 7% ,吞食了大面积农田、草场和牧场 ,埋没了不少村庄 ,有些地区断绝了交通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因此 ,中央决定开发大西北 ,加速造林种草的绿化步伐。本文着重讲了防风固沙造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内蒙古地区沙漠化土地形成及变化特征入手 ,研讨了国内外沙漠化程度划分指标及评价指标 ,并提出新的沙漠化评价指标 ,使沙漠化评价更具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文山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规划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山州岩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3.4%,需要治理的石漠化面积133.33万hm^2,占岩溶面积的79.4%。分析了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治理规模、规划意见、治理措施,并进行了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从植物种选择,整地时间,播幅,宜播期,播种量,镇压方式等环节上,阐述了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喷播造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乌盟后山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阴山以北的乌盟后山地区,土地的风蚀沙化十分严重,北部五旗县80%的耕地遭风蚀危害,10%的草场荒漠化.草场退化,粮食产量下降,农牧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同时风蚀沙化也危害交通、水利设施和村镇安全.自乌盟实施"进退还"战略以来,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上成效显著,但在治理方式上以单一的灌草模式为主,缺乏生物多样性,并由于草种寿命短造成重复建设,为此,本文提出一些治理模式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乌拉特前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造林立地条件较差。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大量土地日趋沙化,直接影响着这些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提高。文章对当前制约造林的沙化土地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的具体措施,可为同类地区提供造林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沙化退化土地的改造与生态恢复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 ,由于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和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土地生产力很低 ,其中部分土地已丧失了土地生产能力。环境的明显恶化 ,严重制约着当地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本项试验的目的就在于采用绿色工程手段 ,改造退化土地 ,恢复已经沙化或风蚀裸露丧失生产能力的土地 ,建立不同类型退化土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