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泥质海岸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程措施对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进行工程整地修筑台田,于台田上布置杨树纯林、刺槐纯林、杨树—刺槐混交林3种栽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质海岸土壤质地粘重、立地条件差,3种栽植模式中,0~50cm土层的土壤粒径均以0.002mm的粒级为主,占机械组成的30%左右。0~20cm土层中,与刺槐纯林相比,杨—刺混交林、杨树纯林土壤有较小的容重,较大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比刺槐纯林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以杨—刺混交林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势必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可见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上造林应注重推广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容重、持水量和孔隙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并且集中在0~20cm土层中;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在0~40cm土层变化规律性较差,但总体表现出一直升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烘干法和环刀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防风固沙林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随着林龄的递增,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40cm土层表现出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容重表现则相反;40cm土层以下物理性质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6,(5):53-58
选取广西杉木连栽一代林(G1)和二代林(G2)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11个物理性质作为参评对象,利用MCE-Gray软件计算出广西杉木幼林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物理状况的关联度及大小排名。分析结果表明:1)G1,G2的土壤容重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趋于减少;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G1,G2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逐渐增加;3)杉木林在0~40 cm土层中,G2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优于G1林地,G2的土壤保水能力较G1强,但G2的涵养水源能力比G1弱;4)土壤容重对土壤水分物理状况的影响最为重要,连栽杉木人工幼林林地的水分物理状况水平排列顺序为G2(0~20cm)G2(20~40cm)G1(0~20cm)G1(20~40cm)。  相似文献   

6.
以混交林为对照,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楠木(Phoebe bourm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3种林型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各林分类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各林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增加;(2)楠木人工林和混交林较柳杉和水杉的土壤立地改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人工林经过长期演替后,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选择福建省漳州市尾巨桉林地作为土样采集地,研究了不同林龄尾巨桉生长对林地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2 a、3 a、4 a、7 a、9 a生的桉树林土壤和对照(混交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容重也达到了显著差异。而毛管孔隙度0~20 cm土层处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处达到了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春季对我国南方落叶阔叶林采取不同强度地表人为火烧,以探讨火烧对不同深度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火烧后短时间内使土壤容重增加,同一土层火烧强度越大容重越大,土层越深容重越大;火烧后土壤毛管孔隙度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火烧降低了土壤持水性能,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火烧强度越大持水性越低。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容重、通气性和持水性能等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垂直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轻度火烧可影响0~10 cm土壤层,中度火烧可影响0~20 cm土壤层,而重度火烧能够影响0~30 cm土壤层,3种不同强度火烧对30~40 cm土壤层影响均不显著,相同土壤层在影响程度上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火烧对土壤的短时扰动程度直接影响后期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9.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 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海拔梯度毛竹林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大,而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减小;海拔对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显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微结构颗粒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粘粒、粉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砂粒含量趋于增大;试验区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趋于有利于毛竹林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辽东半岛地区的红松、落叶松、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灌草4种主要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等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土层深度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在0.50~1.30 g/cm3、40%~88%、30%~80%。(2)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波动幅度先逐渐降低最后有所增加。不同林分持水能力不同,有林地>灌草地;落叶松林>红松林和红松针阔混交林>灌草地。(3)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厚度和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性不显著。林分主要土壤物理性及其持水性受到林分类型和土壤深度的影响,表现出浅层和中层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强;落叶松林土壤结构质地更优,保水持水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在桂东南广西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纯林和福建柏+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中,通过在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及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最小持水量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交换性钙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p H、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均表现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福建柏纯林0~20 cm土壤层理化性质要优于福建柏+红锥混交林,而21~40、41~60 cm土壤层则表现为混交林优于纯林,说明浅根系与深根系树种混交能够从深层次改善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非毛管空隙度是福建柏+红锥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之间土壤理化指标发生差异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滇中抚仙湖径流区4种典型森林(云南松林、混交林、桤木林、慈竹林)为对象,初步探究林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0-80cm土层内,桤木林、混交林和慈竹林平均土壤容重变幅为1.46-1.50g/cm~3,显著低于云南松林(1.60g/cm~3)。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为混交林桤木林云南松林慈竹林。而土壤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大小顺序为:云南松林混交林桤木林慈竹林。慈竹林非毛管孔隙度及其占总孔隙度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桤木林和混交林,云南松林最低。慈竹林0-80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是云南松林的2.1倍,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是云南松林的1.8倍。4种森林80cm土层内土壤最大持水量变幅为3 103-3 540t/hm~2,其大小顺序为慈竹林混交林桤木林云南松林。慈竹林土壤有效蓄水量为1 254t/hm~2,是其他3种森林的1.4-2.1倍。4种森林80cm土层内土壤有效水储量在2 286-2 586t/hm~2之间。总体上,4种森林土壤均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效益,云南松林稍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珠江流域都安地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5种典型森林类型,从灌草、枯落物、土壤3个层次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地区5种森林类型林地灌草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A层(0~15 cm)非毛管孔隙度为1.38%~6.56%,土壤毛管孔隙度为39.32%~59.73%,林下最大持水量为1 296.29~1 752.52 t/hm2。总体而言,土壤A层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均大于B层(15~30 cm),土壤密度则B层大于A层,土壤持水深度及总持水量均为A层大于B层。除青冈林外,林下水源含蓄能力大小顺序为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任豆林桉树林马尾松林。该地区土壤对森林水源涵养的调蓄能力占林下调蓄能力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15.
夏志光 《防护林科技》2015,(3):28-30,33
对海伦市红光农场纯大豆模式、分别复合种植7a和3a的落叶松-大豆复合模式及杨树-大豆复合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模式容重都有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增大的趋势,种植3a的落叶松-大豆模式、杨树-大豆复合模式与纯大豆模式相比,前者能够降低20~30cm、40~50cm土层土壤的容重,后者能够降低0~20cm土层土壤的容重;复合7a的模式中,杨树-大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各土层土壤容重,随着复合年限的延长,落叶松-大豆模式和杨树-大豆模式20~50cm、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变化明显。(2)复合3a的模式与纯大豆模式相比,土壤孔隙度基本无明显变化;复合7a的2种模式中,杨树-大豆模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高出纯大豆模式6.31%和6.94%,并且杨树-大豆模式土壤孔隙度均明显低于落叶松-大豆模式,随着复合年限的延长,2种模式土壤孔隙度基本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桉树(Eucalyptus spp.)间种牧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的6种复合经营模式为处理,以桉树纯林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初期、中期和后期,分析桉树人工林间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筛选出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相同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时期,各模式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于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则相反。随着造林时期的变化,在相同土层各模式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渐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桉树(2 m×3 m)+山毛豆模式上下层关联度均表现最大,说明A2模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不同造林模式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玉林市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2种(纯林、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混交林)造林模式林分林冠层、活地被物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拦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冠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均明显大于纯林;纯林活地被物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稍大于纯林、最大截留量小于纯林;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在混交林和纯林间差异不大,纯林20~40、40~60 cm层的土壤容重明显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总孔隙度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在3个土层中均大于纯林,其中20~40、40~60 cm层的最大持水量和0~20、20~40 cm层的非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福建柏混交林地总拦蓄水量大于纯林,其拦蓄水能力是纯林的166.48%。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更能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蜀南竹海”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表层(0 ~20 cm)和下层(20~ 40cm)的黏粒含量、密度、孔隙度、持水量的变异性,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海拔、土壤类型、枯落物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对上述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系数在10.28%~ 56.21%之间,属于中等变异性;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表层显著高于下层,而土壤密度表层显著低于下层;各土层物理因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不因土层差异而发生变化;海拔、枯落物厚度只对毛竹林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对两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均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类型只对两土层土壤密度、黏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桉树间种牧草(象草、山毛豆和柱花草)的6种复合经营模式为处理,以桉树纯林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初期、中期和后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桉树人工林间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筛选出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土层相同时期,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N、P、K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2)在相同时期,各模式0~2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大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反之,全P和全K含量的大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不显著。(3)随着造林时期的变化,在相同土层各模式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渐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4)在0~20 cm土层灰色关联系数排序为:A2(0.9460)B2(0.7921)A1(0.7404)B1(0.6957)A3(0.6274)B3(0.5620)CK(0.5473),在20~40cm土层为:A2(0.9578)A1(0.7 382)B2(0.7223)B1(0.6624 2)A3(0.6019)B3(0.5581)CK(0.5151)。其中桉树间作牧草的A2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