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居民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大量的走访、调查研究,阐明了轿子山周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呼吁最大限度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与习俗在保护区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摒弃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落后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其在整个云南昆明地区是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管护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要通过实施共同社区管理和支持社区发展,努力减弱社区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的根本不利因素,从而减少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等。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增强社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做好社区发展规划,提高社区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社区发展建设机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型产业等有关社区共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共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开展社区共管共建工作,社区共管仅仅局限于居民义务参与森林防火等少量工作。因此,如何调动起社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一直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模式,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社区共管的基础提出了适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应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资料调查的方法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社区的经济状况、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以及参与管理情况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结果认为,相关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以农牧业为主,保护区内居民收入还略低于保护区外;有约1/3居民参与过保护区相关工作,但都是简单的工作;社区居民希望加强社区共管工作。  相似文献   

6.
就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广西弄岗、十万大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出4个公共因子,即: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保护区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区相互影响,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发展的经济影响,社区共管.并从这4个方面对2个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藉此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解决社区居民在能源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社区共管力度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社区共管工作的目的意义社区共管是组织群众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这是我省实施GEF项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来,引进国外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  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保护区内和周边社区生产、生活的威胁,过去我们仅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保护自然资源,这远不能适应保护管理工作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寻求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我省5个自然保护区,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在佛坪、太白、周至3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论大明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在严格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可增加保护区经济收入,又可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达到社区共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需要,是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础,是自然保护区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根据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目的和资源状况,主要选择开展对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兽类、鸟类进行监测,同时开展森林气象和水文要素监测。通过规范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掌握保护区资源现状,以及物种个体数量的消长情况,探寻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因素,为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持续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结果,介绍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来自区内和周边社区各方不断增加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采取了对社区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方法。项目在全国建立8个社区共管示范村,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的大湾村是其中之一。 社区共管成功的关键是鼓励村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寻求可以改进当地社区  相似文献   

12.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全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3):68-70,75
位于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阐述保护区具有动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特有现象突出,植被类型多样等特点。分析了保护区形状狭长,社区贫困,存在着放牧、偷猎、非法采集、工程建设影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因素,提出了社区共管、加强执法、增划保护地带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受周边社区活动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做好陕西新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协调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我们以社区居民及相关工作人员为对象,重点调查了保护区周边社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适合该保护区管理的可行性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农业活动、盗伐林木、盗猎、采集非木材林产品、采集薪材等行为都会对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新开岭保护区今后应更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巡护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开展社区共管。  相似文献   

14.
佛坪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庆 《陕西林业科技》2006,(2):81-86,95
摘要佛坪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落后。佛坪保护区对区内及周边社区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划定保护区边界、制定管理措施,并未改变社区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目前佛坪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仍局限于政策宣传,而且社区开拓意识差。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提高社区村民的文化素质,倡导科技兴农,变“输血型”经济为“造血型”经济。本研究试图找到切实可行的社区共管对策。本文提出了保护区与社区“利益共同体”,阐述了佛坪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和展望,对保护目标相近及社区经济状况相近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保护站为例,在对其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受破坏情况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对目前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贫困所导致的社区居民对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商业因素的渗入以及旅游项目开发过度且管理不到位等,进行了分析,而且还结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提出实现该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水平、改善保护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应慎重并朝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等。本文提出的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其他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对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调查,阐述社区共管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周围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威胁,包括生态保护意识弱、传统的资源消耗模式、过度放牧等。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管理、实施生态移民、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争取外援、开展合作交流等方面对进一步开展好社区共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实施社区共管、合理生态补偿、加大宣传教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变生活能源模式等5项建议,促进社区与保护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经达到2 194个,总面积约为1.48亿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6个,总面积为8 871.3万公顷。随着自然保护区面积与数量的增加,保护区所牵涉的社区及人口也在逐步增长。由于保护区的建立, 生活在区外的社区居民收入范围被迫缩小,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为了生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内的资源破坏程度也日益加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真正实现建立保护区的目的,使区内资源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妥善处理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利益关系,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195 9— 1999年 ,我国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1118处 ,总面积 8461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8 62 %。它保护着 2 0 0 0万hm2 的原始天然林、次生林和约 12 0 0万hm2 的湿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威胁日益严重、与当地群众的冲突加剧等主要问题。开展保护区社区共管活动有利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同时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社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7年正式行使保护管理职责。建立保护区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政府行为,但客观上限制了社区群众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短期内给当地社区发展带来制约因素,导致社区与保护区的矛盾剧烈。长青保护区十分重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积极争取WWF资助,正确选择和确定合适的项目,取得了大熊猫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