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新安、济源等12个退耕还林重点县120户退耕农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生活设施状况、经营土地情况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的跟踪调查得出:退耕农户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是退耕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补助在家庭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为1.7%~5.6%。  相似文献   

2.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环首都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退耕一期工程在环首都贫困地区的实施,引起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同时该区域的民生问题也受到极大关注。2013年生态退耕开始进入二期阶段,为了深入了解退耕后环首都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的生计与土地利用情况,在该区域涉及退耕的贫困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并结合调查结果对退耕后农户的生计状况和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退耕后农户土地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兼具;农业内部结构由传统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方向综合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户收入由农为主转为非农为主;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增长3.36倍。但是农户生计多样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许多问题和危机,仍需政府注重退耕区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拓宽信息通道,促进信贷、合作经营等途径来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江西、福建、辽宁、云南4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分构成、林业收入、外出打工人数、林地流转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有显著影响,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明显增加,并且农户对林改政策的了解和林权证的发放是影响林改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林改中出现一个实际问题,即林地规模化经营可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林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国外和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内容、特点和实践情况,论述林业政策评价在我国的进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以江西省2 484个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农户收入增长为主要指标,评价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数量、增长速率以及增长机理;以典型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林业收入增长的经济实质、持续增长的限制性,以及农民短期趋利性和森林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和由此引起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织开展全市13个退耕地还林工程县(市)区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总结了各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摸清了困难乡村和困难退耕农户的分布及户数,分析了导致困难退耕农户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困难退耕农户摆脱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省自1999年开始试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程度减轻;退耕还林对农户的补助政策更是深得人心,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情况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退耕区退耕农户退耕还林前后收入、粮食产量、劳动力转移等变化情况以及补助到期后退耕农户收入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现行政策及制定补助到期后续政策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 《新疆林业》2007,(5):15-15,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10.
农户对不同林业经营形式的选择一直是林业经营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基于福建省842个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 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选择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及股份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林业生产经营水平、政策制度及采伐指标申请3个因子占总方差的72.21%。回归结果显示,对农户不同林业经营形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农户受教育水平、林地分散程度、采伐指标获取难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政策制度等对农户的选择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同时因地制宜地引导林农选择适合的经营形式,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林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邢台县浆水镇9村265户样本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基本经营形式。这一新生事物完全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农民收入虽有大幅度提高,但水平仍然很低,农户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山区农村经济仍在一个低水平上运行。本文还对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关因素和农户收支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的建议。最后,对加强农户家庭经营方面的研究与领导也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改变了农户传统的收入组合模式,不仅带来收入和支出整体增加,也使传统的单一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分配结构,可能带来农户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文中以高黎贡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研究区域,拟合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分析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森林旅游背景下农户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旅游为农户收入带来显著提高,森林旅游收入已经成为经营农户的主要家庭收入;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大,非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小,森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0-2015年连续6年7省的农户数据,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期以后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资和涉林收入增长乏力;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规模和配套扶持政策会显著促进农户对集体林的经营和投资,而林权不稳定和不完整对农户林业投资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应积极稳妥推动流转,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和加强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持续经营投入;完善相关基本立法,强化农户林权的安全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永安竹胶合板产业为例,分析了竹加工业的发展对竹区农民收入和生产决策的具体影响。分别计算了在粗放经营、集约经营、竹山产品价格下跌及劳动工资上涨等情况下的农民增收幅度、竹区女劳动力经济收入变化,能比粗放经营提供多两倍的就业机会,结果表明竹林集约经营使竹农和竹加工企业收益增加。  相似文献   

15.
就纳税主体而言,目前我国税法规定,外资企业以法人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而国内企业以是否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是否营利并结合经营方式确定纳税人,纳税主体不明确.这导致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交叉混淆,存在双重征税,对非营利单位也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在改革完善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时,应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两法合并后的名称做出缜密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茶叶是陇川山区农民种植的传统经济作物,茶叶生产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让茶业为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特提出了陇川茶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2011年建阳市农民林业的年收益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建阳市林业发展存在着林地经营面积分散、融资渠道窄、种植技术缺乏、劳动力外流和销售渠道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以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个人承包山林、经营林业项目,发展经济高效林为主要手段等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人工用材林收益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钦  刘伟平 《林业科学》2006,42(2):93-97
对福建省人工用材林的投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993-2002年,福建省人工用材林自然灾害风险所造成的平均风险损失较低,这与木材税费下降和人工林优惠政策出台有关;然而,对私人而言,其森林一旦发生火灾或病虫害,将造成投资损失,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分散风险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现实情况从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税收政策、加大教育投资方面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问题是近年来相关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对北京市6个郊区县的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北京市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量化这些因素对北京市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京市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包括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农民主要从事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