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安城区植被净化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植被净化大气的机理,分析了净化量与污染物浓度、叶面指数等的关系,系统收集1991~2000年西安市TSP、SO2、NOX月均浓度,结合实验观察,得出:①西安市针叶林、阔叶林TSP、SO2、NOX净化量计算的经验公式。② TSP、SO2、NOX浓度在年内变化呈U字型,叶面指数年内变化呈倒U字型,二者变化不同步,植被对污染物净化量的年内变化整体也呈倒U字型。③ 1991~2000年TSP、SO2、NOX浓度的年际变化整体都是下降的,其中都有波动;10年来的植被覆盖率基本不变;植被对TSP、SO2、NOX的净化量与其浓度的年际变化同步,即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滩地8年生的Ⅰ-72、Ⅰ-69和中林46计3种杨树无性系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林46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明显小于Ⅰ-72杨和Ⅰ-69杨。8年生的中林46杨平均材积只有0.199m3/株,Ⅰ-72杨和Ⅰ-69杨的平均材积分别是0.499 m3/株和0.360 m3/株。Ⅰ-72杨的胸径明显大于Ⅰ-69杨,但树高差异很小。就以上3种杨树无性系而言,中林46杨不宜在长江滩地上进行造林;Ⅰ-72杨和Ⅰ-69杨较适宜,尤其是在大株行距造林中,采用Ⅰ-72杨则更容易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3.
大夫山森林公园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方法对大夫山森林公园的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了大夫山森林公园大气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包括NO、NO2、NOx和S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森林公园大气污染物超标率和分担率情况来评价大夫山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夫山森林公园的大气质量非常良好,SO2和NOx秋冬季对大气环境有轻微污染,污染分担率最大的SO2,其次是NOx,而NO和NO2对大夫山森林公园环境不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森林公园的大气环境质量,建议增加冬季常绿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海南省五大自然保护地负氧离子浓度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为我国热带地区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及各市县政府环境质量公报数据,分析2010—2020年间负氧离子浓度与其所在市县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间年均负氧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SO2、NO2、CO等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氧离子浓度与SO2呈现正相关(P<0.01);五大自然保护地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整体水平较高,空气质量等级达到一级;负氧离子浓度总体呈现出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晚松盆栽苗为供试材料,从抗大气环境中SO2污染方面对晚松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晚松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晚松叶绿素a、b对模拟SO2污染反应敏感,叶绿素b所受伤害大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较不敏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从而使其在SO2污染胁迫较轻(10 mmol/L)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大巴山东脉的针阔混交林为对象,通过对气候因子的测定与分析揭示北亚热带典型针阔混交林森林小气候特征。依托湖北大巴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对林内和林外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气候因子监测数据,分析鄂西北大巴山针阔混交林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一般高于林内,冬季除外;观测期林内降水总量839.8 mm,林外1 065.8 mm;林内按月度计算的平均风速为0.24 m·s-1,林外为1.02 m·s-1,林外月平均风速远大于林内;对于太阳总辐射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而言,林内和林外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林内明显低于林外。试验证明湖北大巴山针阔混交林具有其森林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7.
于2021年7月以长株潭地区典型代表性观花树种杜鹃、樱花以及观叶树种枫香、马尾松、樟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风景游憩林内设置固定样地,监测林内的气温、相对湿度、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研究城市风景游憩林对环境变化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杜鹃林、枫香林和樟树林内气温均表现为在建成区的最高,在近郊区和远郊区较低;在樱花林和樟树林内的相对湿度均随着其所在区域从市中心往城市边缘变化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杜鹃林、樱花林和马尾松林内均以远郊区的负离子浓度最高,在近郊区和建成区的均相对较低;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杜鹃林、枫香林、马尾松林内均表现为在远郊区的空气颗粒物浓度比在近郊区和建成区的低,其颗粒物的浓度均呈现为PM10的>PM2.5的>PM1的。气温、相对湿度、负离子浓度以及空气颗粒物浓度在城乡梯度间的差异均显著(P<0.01)。长株潭风景游憩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杨树紫纹羽病在苏鲁两省发生严重,受害杨树品种主要为中菏1号杨、中菏2号杨、I-107杨、I-69杨、I-72杨和中林46杨,其林木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经定点研究已知该病由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brebissonii(Dosm.)Donk]引起,并已了解该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其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WP100倍的4JD%福美砷、14.5%多效灵和70%甲基托布津药液灌根后作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其病情指数从防治前的25—30下降到防治后的11.7—15.0。其中以用40%福美砷药液灌根后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杨树紫纹羽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杨树紫纹羽病在苏鲁两省发生严重,受害杨树品种主要为中菏1号杨、中菏2号杨、I-107杨、I-69杨、I-72杨和中林46杨,其林木的发病率高达80 %以上.经定点研究已知该病由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brebissonii(Dosm.)Donk]引起,并已了解该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其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WP100倍的40 %福美砷、14.5 %多效灵和70 %甲基托布津药液灌根后作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70 %以上.其病情指数从防治前的25~30下降到防治后的11.7~15.0.其中以用40%福美砷药液灌根后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在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五大连池风景区分站(以下简称景区分站)采用连续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测定蒙古栎林内、林外气象因子动态变化分析其差异特征,旨在揭示森林内小气候的月变化规律及森林对小气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月份的观测数据,分别从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等主要气象因子来探讨森林小气候的月变化规律。结果:(1)林内、林外月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外温度月均值均高于林内,8月温度最高,1月温度最低;(2)林内外月均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内湿度月均值均高于林外,8月湿度最高,5月湿度最低;(3)林外太阳辐射强度月均值始终高于林内,5月太阳辐射最高,1月太阳辐射最低;(4)林外风速月均值远高于林内,5月风速最高,1月风速最低。森林可以通过调节小气候具有优化环境的多重功能。结论:由于森林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可以显著降低林内温度。太阳辐射穿透树木冠层进入林内,冠层的枝条和叶片对太阳辐射都有一定程度的阻挡,使得林内太阳辐射明显低于林外。森林树冠对风能够起到显著的阻挡作用,从而使得林外风速明显高于林内。而森林林冠层对地面进行覆盖,使林内比林外保持了较高的湿度,因而林内湿度又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杨树光合作用和碳氮分配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探讨气候变化下杨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长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群众杨当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生长室内模拟研究了空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分别比室外大气升高200μmol mol-1和2℃)及其共同作用下的功能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器官间干物质和碳氮分配的响应,并探讨了苗期群众杨对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1)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群众杨叶片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减弱,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潜力和氮利用效率增加,并通过叶肉组织增厚、叶和根碳氮比增加、比叶重增大以及根冠比增加等途径维持单位叶面积氮含量、瞬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不变,而单位质量暗呼吸速率降低,并使单株总干质量和总碳量显著增加。2)增温2℃下的群众杨叶气孔密度显著增加,但瞬时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变化不显著,株高和单株总氮量略低,器官间的干物质和碳氮分配...  相似文献   

12.
辽阳地区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阳地区不同杨树人工进行胸径测量,观察林缘到林内方向上胸径的变化趋势,结合人工密度,计算其边缘深度,分析杨树人工林不同方向上边缘效应的大小、不同面积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大小以及同一林地不同杨树品种的边缘效应大小,从而为杨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辽宁杨、9年生3930杨和8年生3930杨3个样地中,东部方向上表现出的边缘效应最大,北部次之。②面积最大(50hm^2)的3930杨树林边缘效应最显著。③同一林内行状混交的3个杨树品种中,108杨的边缘效应最显著,其次为107杨,最小为3930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欧美杨2品种欧美杨107杨、中林46杨中(996块组织)分离内生真菌1252株,107杨和中林46杨分别分离出645株和607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7个属、32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2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0个分类单元均为子囊菌。在基于ITS构建的系统进代树上、2杨树品种内生菌均形成5个稳定的分支,包括在囊菌纲2个分支,包括散囊菌纲、类壳菌纲等。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菌、间座壳菌等,其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2品种内生菌的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杨树优良无性系耐盐测定及其盐渍区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大力推广的几个杨树优良无性系进行了耐盐、耐水湿和盐渍土实地栽培测定,结果表明:中驻8号杨、中林46杨耐盐能力达0.2%-0.3%,耐水湿,是适于沿黄背河洼地与盐碱地栽培的2个优良无性系。中驻6号杨、中林23杨、中林34杨和中林115杨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可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2020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以及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Origin软件运用线性拟合天气状况与负氧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各因素对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呈正相关的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NDVI。呈负相关参数包括:大气压、风速以及空气污染物(包括NO、NO2以及SO2)。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的参数为颗粒物PM2.5浓度以及PM10浓度。通过各参数对于负氧离子浓度影响关系以及空气中负氧离子形成机理,分析空气中的气体离子化、附着、聚集等化学反应对于负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西天山地区春夏季森林内外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森林内外各气象因子的差异情况,分析森林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4-9月林内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风速相比林外总体偏低,但土壤湿度相比林外明显偏高。(2)林内外气温和土壤湿度的差异性在6-8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欧美杨抗性品种及其可能的抗性活性物质。[方法]通过田间接种方法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杨树品系抗性调查,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杨树抗感品种树皮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染病前后含量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抑菌实验验证潜在抗性物质的活性。[结果]研究发现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黑杨派美洲黑杨、欧美杂交杨的品系以及旱柳,而欧洲黑杨品系具有高度抗菌能力;本研究的30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杂交杨品系中,中林46杨、2025杨、2001杨、313杨、中荷1号杨和16-09杨是高感病品系;16-10杨、豫抗1号杨为高抗病品系,而131杨、03-59杨、02-212杨和03-34杨为抗病杨树品种;杂交柳和垂柳抗病,金丝柳轻微感病;栎属和青杨派的种类和品系具有高度抗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抗病和高感病品系树皮中的邻苯二酚、苯甲酸、绿原酸、儿茶素的含量较高,其中邻苯二酚和儿茶素在病菌侵染时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明确了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的主要危害对象和寄主范围,明确了具有抗性、感病的杨树品系,证明了邻苯二酚和儿茶素与杨树抗病性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欧美杨的栽培和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防治建议,该研究结果对我国欧美速生杨的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CO2]变化与植物水分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业已发现增加环境[CO2]可以改善大多数植物的水分胁迫。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蒸腾速率(Tr)与[CO2]增加导致气孔关闭有关。由于[CO2]增加引起蒸腾速率的下降和净光合速率(Pn)的提高,因此,生长在高于环境[CO2]下的植物常常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发现生长在高于环境[CO2]下的植物能够保持较高的总水势(Ψ),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有较大的根/茎比率(R/S),因而通常比生长在正常环境[CO2]下的植物更耐干旱。[CO2]增加诱导产生的植物结构的变化(比如导管或管胞的解剖结构、叶比导度等),可能与木质部空穴脆弱性的变化有关,也可能与栓塞逃逸的环境条件相联系。这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9和2020年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春节期间烟花禁放对安庆市空气质量的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安庆市2020年烟花禁放后,春节期间优良天气比例为87.5%,比2019年提高25%,没有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等级的天气。2020年除夕及正月初一,安庆市PM10及PM2.5的峰值浓度比2019年同期分别降低了78.8%、70.5%,SO2及NO2略有下降。2020年春节期间,烟花燃放对PM10及PM2.5的平均贡献量比2019年分别下降了81.7%、76.4%,说明烟花禁放起到了显著的污染削峰作用。此外,2020年春节期间城区及市郊PM10及PM2.5浓度比禁燃前都有所下降,且城区的峰值浓度比市郊下降得更为显著,禁放后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盆地北部湿地松人工林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并以空旷地为对照揭示湿地松林四季对小气候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低于林外,最低温则相反高于林外,林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逆温现象;(2)林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林外,白天空气相对湿度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增,而夜间冠层顶部和林内下部高、中部低;(3)林内土壤温度低于林外,而林内表层土壤湿度高于林外;(4)林内风速小于林外,且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减;(5)林内蒸发量和降水量小于林外,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6)林内CO2浓度白天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增,而夜间则是林内下部和冠层顶部高、林内中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