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初期结果表明,本省引种的南方低纬度种源,多数生长优于当地对照,增产趋势极为明显,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为了给选种调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合理划定其调拨范围,确保引种成功,为此,我们对本省引种的两次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各杉木种源寒害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对防寒措施作了初步探讨.试材和方法供试种源来源于中国林科院近年来先后组织的两次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分布区范围为北纬22°10′—31°55′,东经102°08′—118°21′.观测点设在苏南宁镇丘陵地区的南京、句容,以及苏北盱眙台地,地理位置为北纬32°08′—33°02′,东经118°50′—119°10′.两次种源试验分别于1977、1980年育苗,1978、1981年1月开始观测,至1984年.观测方法,每年1月中旬当寒流袭击、气温骤降,出现极端低温冷冻时,在气温回升后进行寒害观察.苗期寒害分为:0(无明显冻害)、Ⅰ(侧梢受冻)、Ⅱ(顶梢或顶、侧梢均受冻)3级.幼林期寒害按幼树冠顶部当年生1—3盘侧梢和顶梢受冻情况分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南方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地理种源.为了选择适宜当地造林的优良种源,我们按照全国第一次杉木种源试验的要求,于一九七七年春在句容、宜兴、老山林场及本所进行种源试验.本文根据试验取得的苗期生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杉木种的间苗期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怀化、浙江湖州、安徽滁州、江苏南京和江西赣州等5个大叶榉种源为材料,比较了大叶榉不同种源苗期及造林早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大叶榉苗期和造林早期生长优势明显,显著高于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等速生丰产树种同期生长的行业标准;不同种源间除苗期高生长有显著差异外,造林早期各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广西融水杉木种源引种早期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和3年生广西融水杉木种源林分与1代种林分、普通商品种林分为对象,研究了广西融水种源引种早期栽培效果。结果表明造林后第2年广西融水种源的良种性开始显现,3年后得以明显体现。广西融水种源树高生长明显优于福建省杉木速生丰产林标准,优良种源生长优势明显,且适应性强,可以满足试验区造林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
收集海南省儋州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河内市的5个雨树(Samanea saman)种源,分析了不同种源在湛江市遂溪县的苗期及造林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雨树造林早期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新加坡种源早期生长综合表现最佳,2.5 a生树高均值达3.56 m,地径均值达4.68 cm;5个种源2.5 a生平均保存率为72.12%,保存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受2015年强台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择适宜的树种种源造林,是林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我场以往杉木造林多采用浙、皖邻省种源,林木生产力不高。自1972年以后,开始引种杉木中心产区会同种源,共造林35亩。为探讨该种源在本县低山丘陵地区的生产潜力,1985年底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引种地概况 我场位于句容县最南端,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2℃,年最高温度39.6℃,年极端最低温度-16.7℃,平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进行林木改良,选择优良种源造林,近年来,在中国林科院统一布署下,我省承担了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协作任务.为搞好这一工作,我所于元自14~16日在句容林场召开了杉木种源试验造林整地现场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杉木种源协作会议精神;学习讨论了有关协作办法、观测的内容和要求;总结交流了苗期观测的经验,并制定了省内有关造林设计方案.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该场第一次20个产地全国杉木种源试验林和第二次54个产地的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造林整地现场,使代表们深受启发.经会议研究,决定在宁镇低山丘陵、太湖弧山丘陵、苏北低丘台地处布置造林试验点.省林科所,句容林场,盱眙山红林场为全国试验点,统一采用8×8平衡格子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哺鸡竹造林成活率受造林季节、土壤含盐量和种源的影响,以霉季造林、土壤含盐量较低时成活率较高,种源地与引种地问立地条件接近时引种易成功。  相似文献   

9.
北亚热带江苏省句容县引种推广融水优良种源杉木造林的幼林阶段结果表明,融水优良种源杉木生长快,结实少,适应性较强,有明显的增产趋势。良好立地,4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达0.70—1.40米和0.7—l.9厘米,分别比相同地形的同龄当地对照杉木增加38.8—207.6%和1—2倍。中等立地,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达0.55~0.89米和0.6~1.1厘米,分别比当地对照杉木增加31.9—94.5%和83.3—207.1%。经预测,12年生时于材蓄积量(包括间伐材)达180.53—218.82立方米/公顷,于材纯收益达5.25—6.72万元/公顷,比同龄对照杉木增加2.53—3.42万元/公顷,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中地区栽培的杉木优良种源 ,本文对杉木分布区内的6 1个杉木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1、杉木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粗、侧枝数、结实率等主要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2、杉木从幼林阶段到速生阶段秩次相关、早晚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 ;3、杉木种源间生长变异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 ,呈现出从南至北、由东向西生产量逐渐下降的演变趋势 ;4、综合评定结果为 :适合鄂中地区的最佳种源有锦屏、邻水、大田、开化、那坡。优良种源有长停、修水、洪雅、乐安、谷城 ;5、采用杉木优良种源造林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 90 4% ;胸径平均遗传增益为91 3% ;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83 5%。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年生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5个杉木良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达到福建省杉木速生丰产的标准,其中以尤溪第2代的生长量最高,其次为洋口第2代,广西融水最差。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初级种子园17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的测定表明,优树子代间在苗期和幼林期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造林3年时,庆元10、遂昌1、三明74—55、桐庐104个子代高生长显著高于当地优良林分子代(对照),可获得8.69%的平均遗传增益.并反映出湘、闽中心产区优树子代一般优于本省子代,本省优树子代经度愈西,纬度愈南,生长愈佳的地理效应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5a前很少有林下植物生长,在20a后才有较好的林下植被发育,人工林长期处在单一的群落结构,很难发挥林下植被对地力的维护和改良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对地力维护有不利影响,是引起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及长期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杉木根际萌蘖条是影响杉木高生长的关键.采用简便易行的地膜覆盖除萌法,抑制了萌蘖条的蔓延,促进了杉木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些年来在南方14省(区)有关单位搜集的杉木人工林(实生)标地4465块材料,以杉木带、区及地位指数表为分类基础,编制了5组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表(南带,北带及中带东区、中区、西区各编一组)。各表标准差大部分在±5%以下,最大不超过±7.8%。并根据各带、区生长过程表,提出经营意见及间伐、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第2代杉木幼林的水文学过程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连续 3a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第 2代杉木幼林的水量平衡和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 1170 6mm ,其中 3 5 3mm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 ,占降雨量的 0 3% ,林内穿透水为 10 17 3mm ,占 86 9% ,另外林冠年截留量为 149 77mm ,占年降雨量的 12 8%。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 42 8 0 5mm ,占年降雨量的 36 5 7% ,其中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分别占总径流的 4 31%和 95 6 9%。系统另一输出形式蒸散量为 86 2 6 4mm ,为年降雨量的 6 2 2 %。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 ,由降雨输入的N、P、K、Ca、Mg等元素的总量为 5 3 173kg·hm- 2 ·a- 1 ,径流输出量为 42 5 6 3kg·hm- 2 ·a- 1 ,净积累量为 10 6 10kg·hm- 2 ·a- 1 。与稳定态的第 1代杉木林相比 ,第 2代杉木幼林的林冠截留量成倍减少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和径流总量都高于第 1代杉木林 ,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对较弱 ,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稳定态的第 1代杉木林差。从生物循环来看 ,第 2代杉木幼林的养分存留量大 ,表明第 2代杉木幼林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大量地保存在林木中 ,造成土壤中养分的逐渐减少 ,维持持久的林地生产力应引起重视。第 2代杉木幼林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3个试验点连续9年(1981~1989)对美国39个湿地松种源(包括2个不同树种)研究表明:不同种原、树种间生长、形态性状变异显著.但变异与种源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而与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变异主要来源于林分和单株.7年生时优良种源高、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9.14~85.38%.初选优良种源4个(S_(14)、S_(11)、S_(17)、S_1).分布于佛罗里达州北部、德克萨斯州东部和北卡州南部.  相似文献   

18.
苏北京杭大运河堤杉木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47.d12t/hm^2中径材51.1%,小径材占46.65;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3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es of growth,ohenology and resistance at both seed-ling stage (one year old) and sampling stage (seven years old) of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Rupr.)Rupr.) from seventeen provenances in China ranging from 47°10′ to 52°25′N and 119° 57′to 130°25′E,the rules and patterns of infraspecific geolgraphic variation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variance analysis,corelation analysis,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e best provenance for local site and its neighborhood wa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es of seven years provenance test on Liangshui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 of NortheastForestry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20.
火炬松人工林养分体内转移与内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世民 《林业科学》2001,37(3):14-19
对江苏省下蜀林场火炬松人工林 (15年生 )地上部分养分体内转移和内循环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1)在体内养分转移中 ,叶的贡献最大 ,N、P、K和Mg元素的平均转移量均大于枝和干 ;地上部分养分N、P、K和Mg元素的转移率分别为 44 9% ,34 5 % ,2 0 8%和 30 7%。 (2 )地上部分养分归还量N、P、K、Ca和Mg元素分别 5 5 787,6 13,2 6 70 ,70 79和 2 0 30kg·hm- 2 ·a- 1 分别占需要量的 36 6 7% ,44 6 5 % 5 5 3% ,78 0 2 %和 42 84% ;地上实际消耗土壤中的养分量N、P、K、Ca和Mg分别为 2 2 48,2 13,4 6 4,2 6 98和 7 41kg·hm- 2 ·a- 1 ,分别占吸收量的 2 3 99% ,2 2 76 % ,11 84% ,2 4 32 %和 2 1 0 9%。 (3)与当地的杉木林和次生栎林相比 ,该火炬松人工林养分利用率高 ,并处于养分消耗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