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确定了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配方为菌糠35%、木屑45%、麦麸15%、玉米粉2%、豆粉1%、白灰1%、石膏1%。该配方在子实体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等方面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别不大,且略优于对照组;黑皮鸡枞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也较空白对照大致相同。试验证明了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2.
《技术与市场》2006,(12):32
双孢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薄皮菇和空心菇,这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如何预防薄皮菇和空心菇呢?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调水快,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子实体结在细土表层,根基浅,也易产生薄皮菇。如对土层调水…  相似文献   

3.
以草炭和红壤土为覆土材料,设置7个不同的草炭比例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观察每个处理菌丝生长情况,记录出菇率、成熟率及子实体平均单重。结果表明,覆土材料添加草炭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平均单重,出菇率、成熟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不添加的,当草炭比例添加到50%时,出菇率、成熟率分别达到96.3%和88.0%,子实体平均单重最重,达到113.2 g,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1畸形菇 1. 1菜花状畸形菇 1. 1. 1症状特点: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幼菇和菌盖,菌柄不分化或极少分化,以至原基不断生长增大,密集形成似花椰菜状的子实体原基团,完全没有正常平菇子实体的形态。 1. 1. 2发病原因:此病多发生在通风条件很差的栽培环境或揭膜过迟未及时进行通风的室内外菇床上。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或喷洒了高浓度的农药,以及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等。 1. 1. 3防治措施   (1)通风换气:人防地道中栽培平菇,在子实体开始形成期,必须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面空气中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松乳菇、红汁乳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突破   松乳菇、红汁乳菇是世界著名的美味野生食用菌。我国南方各省及东北地区均有一定的野生产量 ,食用历史悠久。湖南各地俗称寒菌、枞菌、松菌、重阳菌、雁鹅菌等 ,因其特殊的菌根特性 ,人工栽培技术难度较大。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成功获得了与天然松乳菇、红汁乳菇形态一致 ,风味完全相同的子实体。在湖南辰溪、望城等基地进行了栽培试验 ,栽后不到 3年就可收获子实体 ,每年产菌两季 ;新鲜子实体每季每平方米可产 0 .4千克。该成果已于 2 0 0 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981 …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人工栽培赤松茸最佳的栽培料配方,采用不同栽培料配方及用量共12种处理对赤松茸进行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配方对赤松茸菌丝发菌、出菇、子实体形态以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4栽培料配方比T1、T2和T3栽培料配方菌丝生长强,出菇数量较多而且粗壮,尤其是T4-2和T4-3处理更为突出;子实体产量方面,配方T4明显高于T1、T2和T3处理。因此,筛选出适合赤松茸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栽培种培养基及用量为30%玉米秸秆+30%香菇废料+30%玉米粉+10%稻壳,含水量65%,用量7.5 kg·m~(-2)。  相似文献   

7.
鳞柄长根金钱菌,长根菇鳞腿变种,为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是一种美味的野生食用菌,我们在资源调查中曾多次采到该菌.并于1986年在组织分离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栽培试验.1987年9月长出第1只菇,后经4次小批量的瓶栽、袋栽、压块及压块覆土栽培,全部长出了子实体,并于1988年8月在一只栽培袋上得到一只重为200克的子实体.现将该菌的一些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热带农业科技》2021,(1):29-32
以大球盖菇“云茸”栽培菌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橡胶林下栽培技术研究,分别探索不同配方、覆土、覆盖等处理对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和不同覆盖处理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差异显著,不同覆土处理差异不显著;最适宜培养料配方为50%玉米芯+20%甘蔗渣+20%木屑+10%谷壳,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5 608 g/m2、56.08%;田土覆盖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4 818 g/m2、48.18%,谷壳加稻草覆盖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4 789 g/m2、47.89%。橡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般应在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采收至4月结束。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试验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平菇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和GA3会对平菇子实体的出菇时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产生影响,其中以250lx的光照强度和50mg/L的GA3处理效果最佳。光照强度为250lx时,平菇出菇时间最早,且菌体生长快,菌盖直径最大,肉厚,且色泽雪白,品质最好;GA3为50mg/L时,平菇出菇时间比对照组提早了4d,且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10.
柱状田头菇又名茶薪菇、柳环菌、杨树菇,皆因自然状况下多生长在油茶树,柳树、杨树的枯死部分上而得名。该菌味道鲜美、柄脆嫩、香气浓郁,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野生菌。1988年偶然采到该菌,经过2年来的驯化研究证明该菌生产性状好,菌丝生长势强、浓密而粗壮,易形成子实体,且发生量多,产量高,生物学效益已达100%。  相似文献   

11.
重点介绍了珍稀食用菌姬松茸的生长发育条件,栽培技术重点是栽培季节、原料发酵处理,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和覆土管理,出菇管理。另介绍了采收和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滑菇方便袋栽培是根据滑菇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适宜滑菇生长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酸碱度等条件 ,由传统的箱式栽培演变而来的高效栽培模式 ,由于采用马夹袋装料、压块、育菌、出菇简化了繁索的工序 ,降低了成本 ,具有装袋快、压块规整、透气性好 ,育菌成品率高 ,出菇基点多、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 ,是滑菇栽培的最佳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沙壤土一次覆土为对照,分析比较在沙壤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腐熟牛粪和发酵料作为覆土材料,采用一次覆土和二次覆土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覆土层含水量、出菇期、商品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0%沙壤土+10%发酵料配方的覆土材料,选用二次覆土的栽培模式,双孢蘑菇无论从商品性、单菇质量,还是经济效益上来看,表现均最好,其中单菇质量较对照提高了13.69%,较对照增产15.13%,商品菇率比对照高8%,经济效益比对照增加11.01元/m~2,且无病虫害。在冷凉灌区双孢蘑菇栽培中可推广应用90%沙壤土+10%发酵料配方的覆土材料,采用二次覆土方式的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益金属元素硒、锌以及改变培养料的初始pH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提高平菇子实体产量的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0mg/kg硒标准液、15mg/kg锌标准液,初始PH值为7的组合为最优组合,其子实体产量比培养料中不添加任何因素的子实体产量提高了36.84%。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又名雪茸。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杏鲍菇具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堪称“平菇之王”。营养丰富,寡糖含量高,有整肠美容的效果。可适合保鲜或干制、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 1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23~ 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 12~ 18℃,低于 8℃不会现原基,高于 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 1. 2湿度: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 60%~ 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 9…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5个香菇菌株的试验研究.证明均能在以油桐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上定殖,并正常形成子实体,初步得出Cr—02和82-2等2只菌株比较适宜在油桐木屑配方上作为油桐栽培品种.适应性较强,对管理技术要求不苛刻,出菇快,产量高.生物效率分别达87.1%和86.7%.  相似文献   

17.
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低海拔马尾松林中冬季出菇的优良菌根食用菌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buteus),进行了3a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子实体发生发育、子实体发生的林分结构以及气象因子,揭示了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与气象植被、土壤关系。提出决定褐环粘盖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子实体能否发生和发生最大产量的根本因素是共生树种类型、立地、林分结构、土壤;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是决定每年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当年产量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孢蘑菇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的筛选研究及栽培试验,证明该菇可人工栽培。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25℃,28℃停止生长;pH值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最佳碳氮比为30∶1;最好氮源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最好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母种在16号及1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38%。子实体形成及发育的温、湿度范围是13~27℃、60%~90%。袋栽不能出菇。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20.
板栗林下栽培香菇,即栗菌间作,符合当前经济林发展的要求。该文总结板栗林下栽培香菇出现的问题: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或降雨量偏多偏少时都不利于香菇的生长;栽培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头潮菇迟迟不出、子实体过密、水肿菇、畸形菇等。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香菇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作者通过几年的栽培生产实践,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