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枝云杉、青海云杉叶锈病病原及转主寄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青海云杉叶锈病的病原形态、转主寄主与寄主病原交互隔离接种后认为,2种云杉叶锈病病原均为祁连金锈菌Chrysomyxa qilanensis Wang. Wu et L .粗枝云杉叶锈病病原转主寄主为山光杜鹃Rhododendron oreodoxa Franch,青海云杉叶锈病病原转主寄主为青海杜鹃Rh.przeowalskii Maxim.  相似文献   

2.
杨树栅锈菌Melampsora spp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栅锈菌种Melampsora spp.的分类过去主要根据其寄主、转主寄主范围及冬孢子形态特征;但用这个原则对杨树上栅锈菌分类是很困难的。因为:1.冬孢子的相似性,大部分杨树栅锈菌的冬孢子在形态上区别不显著;2.多寄主性;3.交叉发生性;一种杨树甚至同一棵树上能同时有两种栅锈菌存在;4.缺转主寄主性;即有些杨树栅锈菌不经转主寄主而完成生活史;5.强制接种可以使非寄主植物发病。由于分类中遇到的上述困难,使杨树栅锈菌的分类转向了夏孢子阶段的性状。Kraa-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观察到红松疱锈病的流行与马先蒿Pedicularis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证明了返顾马先蒿P.resupinta是辽宁地区的天然转主植物,厚皮黑果茶藨子Ribes nigrum也能成为转主寄主,另在轮花马先蒿P.eticillata上也接种成功,确定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马先篙专化型Cronartium ribicola f.sp.pedicularis。  相似文献   

4.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茶藨子植物;(3)所有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锈孢子均不能转主侵染东北茶藨子;(4)初步认定马先蒿属植物不是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不同环境因子对青杨锈病发生的影响及中林46杨的感病情况,进行了此项调查。结果表明:青杨锈病的发生除受降雨的影响外,其发生程度与发生范围与2km内有无转主寄主的存在及栽植密度有直接关系。距离转主寄主越近,发病越重;栽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因此成片栽植密度应在840株/hm2以下,而且要尽量远离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6.
文摘选     
宵杨叶锈病在转主落叶松上发病规律及化学防治(郝俊贞,《内蒙古林业科技》1984.4:44—47) 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在转主寄主华北落叶松D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上的发病规律表明担孢子侵染落叶松的温度范围要比担孢  相似文献   

7.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主寄主的蛹期和美国白蛾的蛹期在 1a的生长发育期中相互衔接 ,小蜂可转移寄生在这些寄主上 ,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对各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柳毒蛾和美国白蛾上的寄生情况比较分析 ,发现该小蜂在不同地点的寄生情况差异不显著 ,说明这种小蜂的分布比较广泛 ,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研究还表明 ,绿化树木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转主寄主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能够使小蜂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释放后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杨叶锈病的发生状况、病原菌形态及其侵染能力、危害规律及不同品种间抗性、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地病原菌为白杨栅锈菌(Melampsora magnusiana、M.rostrupii),无转主寄主,以夏秋季发病最重,防灾控灾时应采用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小绿叶蝉Empoasca fiavesens Fabricius,俗名跳虫,属同翅目,叶蝉科,是喜树叶片上重要刺吸害虫.成虫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插入树叶和嫩尖组织中吸取汁液,使叶片逐渐焦枯脱落,似火烧过一般.虽在10天至半个月可萌发新叶,但主、侧梢、枝等长20~80cm多干枯,有的整株死亡.生长期间由于树叶凋落,光合作用中断,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致使林木长势衰弱.据我们在武胜地区的实地观察和调查分析,一年中小绿叶蝉危害喜树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44.42万元.有关此虫对林木的转株危害情况,国内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摸清它对林木转株危害的规律和分布,我们从1987年7月下旬开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杨叶锈病在转主落叶松上发病规律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青杨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俗称黄粉病,因为这种病原菌的转主是落叶松,所以又称落叶松杨锈病。此病的病原菌是松杨栅锈菌[Melampsor laricipopulina Kleb.],属转主寄生长循环型锈菌,在落叶松上产生性孢子和  相似文献   

11.
转多基因抗病番茄及试种示范国家生物工程中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率先获得了世界首例转多基因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PVX)和抗青枯病、晚疫病二种真菌番茄植株。培育出了“DRD8012”、“DRD8013”、“DR...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13.
<正> 松瘤病[Cronartium quercuum(Berk.)Miyake et Shirai]在马尾松和黑松上经常发生,据观察发现病菌在其转主寄主—栎属树木上形成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量因树种而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前曾以赤松和黑松上的锈孢子分别作接种源,接种在数种栎属寄主上,结果显示了不同接种源对其转主寄主的致病性确是有明显的差异。本报告作为前一试验的继续,把不同来源的冬孢子堆(担孢子)作为接种源,对锈孢子世代的寄主接种,看其致病性是否有明显的差别。其方法是:分别于赤松和黑松标准株上采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转Bt单基因和转Bt CpTI双价基因杨树叶片饲喂杨小舟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活力在饲喂初期显著升高,但在饲喂一定时间后受到抑制:转Bt单基因杨树在饲喂24 h开始受到抑制,48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15.8%;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在饲喂12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38.1%.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转Bt单基因杨树对幼虫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能力不强,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饲喂12 h后活力开始受到抑制,饲喂24、36、48 h的活力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3.4%、22.5%、29.6%,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主要通过抑制幼虫中肠酯酶和羧酸酯酶这2种解毒酶活性而干扰昆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是教学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于多数职业学校而言,学分制尚属“新生事物”,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就什么是学分制、实行学分制的意义和需要的条件等问题作一些阐述。学分制的基本特征1.“五自主”自主选择学习的学校。即在学校间学分互认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在几个学校分别完成某些课程的学习,由学分占总学分60%以上的学校颁发经教育主管部门验印的毕业证。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学分制后,不同专业间的学分可以互认。不同专业间相同课程已取得的学分记入新转专业,不同课程已取得的学分也可作为任选课学分记入新转专业。另外,学习能…  相似文献   

16.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根据5—8月对松潘云杉球果锈病常灾区林下植物锈病种类调查和反复接种试验结果,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的转主植物为李属中的野樱桃,即微毛野樱桃PrunusclarofoliaSohonia和多毛野樱桃P.polytrichaKochne。  相似文献   

18.
根据5-8月对松潘云杉球果锈病常灾区林下植物锈病种类调查和反复接种试验结果,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的转主植物为李属中的野樱桃,即微毛野樱桃Prunus clarofolia Sohonia和多毛野樱桃P.polytricha Kochne。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快速热解装置主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现有的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中主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应的优势与不足。介绍了在以转锥式快速热解液化设备所做的实验中所总结的问题及经验,提出了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并预测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生物质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红松疱锈病菌是一种转主寄生的真菌,以前曾误认为山芍药是它的转主寄主,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1960年邵力平教授对病原菌重新鉴定,用红松上的锈孢子向返顾马先蒿及其变种、穗花马先蒿和东北茶蔗子进行人工接种,均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