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林一木 《国际木业》2007,37(2):12-14
一、我国人造板工业近年发展十分迅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造板机械行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经历了半个世纪,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中国人造板工业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其增长速 度为世界之最。目前人造板工业已成为林产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2005年和2010年,中国的人造板总产量将分别达到2460万立 方米和3180万立方米,但还分别存在664万立方米和1042万立方米的缺口,仍然为人造板的 纯进口国。由此可见,下一个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人造板工业仍属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的朝阳工业。中国人造板产量的持续增长,促进了人造板机械的大发展。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人 造板机械从无到有,从单一…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造板工业体系王恺,林凤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1我国人造板工业的成就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建国40多年来,我国人造板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到1994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已达664.72万m3,位居...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论述了美国人造板工业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动向、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进展、新型人造板的发展趋势、新胶种的研究和开发、施胶技术的新进展、人工林木材在人造板工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人造板的产量和进出口贸易、供需矛盾及解决途径、实现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人造板工业 2 0多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 ,说明了福建省人造板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指出了福建省人造板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福建省今后人造板工业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福建人造板工业自动控制的现状与发展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产业是福建省支柱产业之一,人造板。业是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人造板工业生产手段落后,产品粗糙,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经济效益不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设备的囱动化程度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分析我省人造板工业自动控制的现状,阐述自动控制技术在人造板工业中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内人造板工业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设想,以期引导人造板企业向高技术、高质量、低消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复合胶合板是具有胶合板特点的一种人造板新产品,生产这类人造板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木材利用率,满足国家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对人造板产品的迫切需求。文内对复合胶合板的特点,生产工艺,提高木材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问题作了全面的探讨,希望尽快在我国研制和生产这类人造板,加速人造板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胶合板工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的几点宏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基础上,论述了人造板结构调整所取决的三个因素,提出了解决人造板生产原料的主要途径,探讨了如何做强我国的人造板工业.  相似文献   

9.
人造板在建筑业方面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发展人造板工业必须扩大其在建筑领域内的应用,本文着重了定向花板,波纹板,单板条层积材,华夫板,重组木,单板层积板等主要结构人造板国内外生产和研究进展,生产工艺及用途,并对发展人造板在建筑业上应用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造板在建筑业方面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发展人造板工业必须扩大其在建筑领域内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定向刨花板、波纹板、单板条层积材、华夫板、重组木、单板层积板等主要结构人造板国内外生产和研究进展、生产工艺及用途,并对发展人造板在建筑业上应用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人造板业、木竹制浆造纸业、木竹家具地板业、林产化工业、森林食品(含油类)业和林药加工业等湖南省林业工业支柱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和分析,并对新世纪湖南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进行较周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贵州省竹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业链模式及分布格局是影响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基于行业和产值的贵州省竹产业企业分布状况,重点剖析了竹化学纤维制品、竹笋制品和竹材制品产业链,以及特色竹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产品、竹制工艺品和竹林旅游产业链。文章认为,贵州省竹产业链多属于成长型,产品多处于中低端阶段。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贯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有区别的区域化产业链建设是前提,打造竹产业高地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科技创新是促进林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中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情况,发现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仍存在林业产业重要实践探索不足、科技创新投入不高、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林业产业现代化服务能力的战略任务,将数字化信息化作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将林草科技服务体系作为提升林业产业现代化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广东木材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历程,提出资源紧张是广东木材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广东速生丰产林的迅猛发展,将改善木材资源短缺的状况,并将进一步促进广东木材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三大攻坚战等战略的推进,旅游生态环境成为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及其环境规制作用,促进旅游节能减排。【方法】本文以两型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关于旅游产业评价的集成指标体系,采用重心模型和回归模型计量方法,探究旅游产业和雾霾污染发展轨迹,考察旅游产业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空间动态关联性,分析雾霾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检验雾霾污染与其他自变量交互作用下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最后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进一步讨论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1)旅游产业重心偏移方向由长沙向衡阳方向移动,雾霾重心偏移方向在常德和株洲两地之间往返,无显著移动规律,旅游产业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动态关联性,且两者之间存在反向抑制作用。2)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影响,就研究区域而言,增加1%的雾霾污染会减少3.3%的旅游产业发展,且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人数和环境规制。3)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发现雾霾污染随着环境规制类型的不同而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无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指数为0.8%,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显著;宽松型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为0.2%,影响程度略小;严密型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为0.1%,影响性最小。【结论】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但政府环境政策可有效缓解雾霾污染,因此在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6.
对延庆区园艺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霞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105-106,109
基于北京市延庆区园艺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该地园艺产业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着力打造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集聚科技力量、推动园艺产业整体发展和推动产业链发展4项有关产业发展策略的建议以及加强政策、资金、科技、人才、营商环境等5项保障措施,从而促进延庆区园艺产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伊春林区生态产业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产业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从伊春林区现有状况入手,简要论述了该地区进行生态产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用新的举措发展生态产业及开发生态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伊春林区如何进行生态产业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当前云南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云南特色热作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竹产业发展至今,通过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并初具产业规模,如今正处于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不但能够提高笋竹产品的附加值,还能驱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促进新科技、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不断推动竹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全国各地竹产区在大力发展竹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倾向。文章结合浙江安吉竹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当前竹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倾向,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竹产业的建议,以期为中国竹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Elderberry, a perennial shrub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with a variety of uses and benefits, is neither well known nor widely utilized as a specialty crop in the US. Up-to-date information is lacking with regard to the elderberry market or market potential.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along the value chai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direction, future trends, and elderberry market limitations as well as risks and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elderberry producers and processors.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mail survey) and qualitative (phone interview)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used for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Porter Five Forces Model (PFFM) which describes th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coordinate and control the market. The PFFM has been used previously to shed light on the chestnut and shiitake mushroom specialty crop markets. Seventy-four mail survey responses and 20 follow-up phone interviews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competitive forces in the elderberry industry. Results show a nascent industry with mostly small scale participants poised for growth. Demand trends are favorable and prices are good across the value chain. Challenges include a limited domestic supply of fruit, few regionally adapted varieties suitable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high labor costs. Additionally, the absence of existing mechanical harvesting equipment limits future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industry growth. Respondents identified low levels of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at the present time. Based on identified market size and demand, opportunities exist to increase the domestic elderberry industry across the value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