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17种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柏木、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樟树、桢楠、甜槠、青冈栎、木荷、杜英、山矾、枫香、拟赤杨、杨树、毛竹)各器官的碳含量及其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结果表明: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不完全一致,不同树种同一器官或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毛竹各器官碳含量(g·g-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91~0.566,0.421~0.549,0.449~0.550,0.470~0.496,各树种种内各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在0.486~0.551 g·g-1之间变化,柏木最高,毛竹最低;针叶树碳含量高于阔叶树、毛竹,各树种树干碳含量普遍较高于其它各器官,变化范围在0.493~0.556 g·g-1之间,地上部分碳含量普遍高于相应树种的地下部分;17种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0.504 g·g-1。  相似文献   

2.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树种模式模式碳汇造林对土壤碳的影响,该试验将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6个区组作为研究区,设计5个模式模式(各树种数量分数,模式1:台湾相思40%、木荷40%、马占相思10%、樟树10%;模式2:华润楠25%、红锥25%、樟树20%、米老排10%、木麻黄10%、水翁10%;模式3:马占相思30%、华润楠25%、山杜英25%、木麻黄10%、台湾相思5%、樟树5%;模式4:火力楠30%、秋枫20%、马占相思20%、台湾相思10%、米老排10%、木麻黄10%;模式5:台湾相思20%、木荷20%、樟树20%、木麻黄20%、火力楠15%、水翁5%),将12个树种随机种植在5个区组,另保留其植被原始状态的1个区组作为对照。4 a后对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0—20 cm土壤层,5个模式与对照之间的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20—60 cm土壤层,模式2,3,4,5与对照之间的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模式1与对照碳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土壤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模式2>模式4>模式3>模式5>模式1>对照,5个模式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对照,模式2,3,4,5显著高于模式1,模式2,3,4,5之间差异不明显,模式2,4的土壤碳储量分别为(106.14±22.39),(104.72±28.63)Mg C/hm^( 2)。说明这2种模式土壤碳积累表现较高,碳汇能力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广东8种主要乔木树种碳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湿烧法对广东地区8种主要乔木树种(马尾松、速生相思、杉木、桉树、湿地松、硬阔类、软阔类、黎蒴)的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树种、不同器官、不同径阶、不同树干高度的碳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碳含量高低依次为湿地松杉木马尾松速生相思硬阔类桉树软阔类黎蒴;针叶树的碳含量大于阔叶树;2)不同器官碳含量大小关系为树叶树枝树皮树干树根,器官碳含量遵循由上到下,呈现由外到里逐渐减少的趋势;3)不同树种不同树干高度位置碳含量十分接近,变异系数均在3.64%以内;4)研究区域树木碳含量受径阶影响很小,碳含量变化幅度小,同一树种不同径阶下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情况呈现多样性,同一树种内不同径阶和不同高度位置碳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阶与树干高度位置碳含量没有相关性,但总体上相同高度位置下样品碳含量随着径阶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树种之间,相同树种内部不同器官之间,以及不同特性相同树种之间碳含量存在差异性。对各地区、各树种、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进行全方位精确测定,可为提高估算其碳储量的准确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量化共存树种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关系的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探讨共存树种养分元素的器官间分配策略和种间利用差异,以期增强对整树水平的碳、氮、磷储量和分配格局的认识。【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中的10个共存阔叶树种,研究叶、枝、皮、边材、心材、树桩、大根(5 mm直径≤30 mm)、粗根(2 mm直径≤5 mm)和细根(直径≤2 mm) 9个器官的碳含量(C)、氮含量(N)、磷含量(P)以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用变异系数表达器官和树种间的差异,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元素两两之间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树种、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C、N、P及C∶N、C∶P、N∶P影响显著(树种对C∶P影响不显著除外);从均值来看,资源获取器官(叶和细根)的C、N、P及N∶P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木质部(边材、心材)的C∶N、C∶P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从种间变异来看,叶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的种间差异均较低;细根N、C∶N和N∶P的种间差异均较高,而P和C∶P的种间差异均较低,表明该地区树木将有限的氮元素优先分配给光合器官;大部分器官的元素间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单一器官的养分计量关系不能直接反应其他器官或整树水平的计量关系;器官间C和N、C和P相关关系因树种而异,但N和P关系各树种高度一致。【结论】树木器官间的C、N、P、C∶N、C∶P和N∶P的差异与器官功能分异紧密相关。总体上温带森林树种将受限的氮元素优先分配到叶,同时氮也会限制木材固碳。各器官对碳、氮、磷元素的利用在群落共存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有助于降低种间竞争。无论是种内还是种间,一个器官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关系均不能直接反应其他器官的情况,因此仅用某一器官来量化整树水平的碳、氮、磷储量及其分配格局是不准确的,今后相关研究应充分考虑元素含量的器官间和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量法,测定分析江苏沿海常见的3种林农间作模式的碳含量、碳储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在墨西哥落羽杉—作物(大麦和冬瓜)复合模式(M模式)、苦楝—作物(小麦和玉米)复合模式(K模式)、杨树—作物(小麦和玉米)复合模式(Y模式)中,0~5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达到29.39、23.63、31.55 t·hm-2。3个树种及其不同器官碳含量差异显著,苦楝果的碳含量最高,达47.17%;其次为墨西哥落羽杉叶片,碳含量为46.93%;杨树叶片的碳含量最低,为42.33%。4种间作作物各器官碳含量差异显著,收获部分碳储量最高,占50%左右;其次是叶片和茎秆。3种模式各组分碳储量大小均是土壤树木农作物,3种模式的碳储量,Y模式最高,K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赤峰地区柠条、山杏、沙柳、沙棘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的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地上、地下碳储量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5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赤峰地区4种主要灌木人工林树种面积124.1万hm~2,灌木层碳储量为960.765万t,土壤层碳储量为358.35万t,草本层碳储量为68.42万t,枯落物层碳储量为529.12万t,赤峰市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碳储量为1 916.63万t。  相似文献   

8.
研究52 个乔木树种纯林的碳储量,分析其固碳能力差异,为碳汇造林选用乔木树种提供参考 依据。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1 年生的乔木树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52 个树种生长量和树干、树枝和 树叶的含碳率。按照平均木法,算出平均木生物量,结合平均含碳率、林分密度与保存率,估算碳储量。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碳储量差异极大,最高碳储量(厚荚相思Acacia farnesiana)比最低碳储量(紫 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相差约20 倍,年均碳储量在10 t/hm2 以上的树种有含羞草科的厚荚相思、大叶 相思A. auriculiformis 等5 个树种,年均碳储量在5~10 t/hm2 的有灰木莲Manglietia glanca、红荷Schima wallichii 等18 个树种。以保存率和单位面积碳储量2 个主要性状作聚类分析,可将52 个树种按固碳能力 划分成4 种类型的碳汇树种。  相似文献   

9.
于2017—2019年,在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崎汀山对碳汇试验林(樟树、台湾相思、木麻黄、水翁、山杜英、秋枫、中华楠、红锥、米老排)的苗木生长量(树高、地径、冠幅)及9个树种的叶、干、枝、皮4个器官的含碳量进行测定,依据9个树种的地上部分(叶、干、枝、皮)生长量和碳含量2类指标构建树种固碳潜力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筛选固碳潜力较好的树种。结果表明:树种生长量表现较好的有木麻黄和台湾相思,表现较差的有樟树;不同树种间碳含量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均表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为:416.45~565.40 g·kg~(-1),地上部分平均碳含量大小排序为:中华楠台湾相思樟树米老排木麻黄红锥秋枫山杜英水翁。初步筛选出生长初期固碳潜力较好的树种是木麻黄、台湾相思、中华楠,其次是米老排、红锥、水翁、山杜英,秋枫、樟树较差。  相似文献   

10.
木材碳含量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浓度迅速升高引起了人们对木材碳含量变异的极大关注.尽管50%作为木材碳含量已被广泛接受,但可能产生10%的碳含量偏差.不同树种和不同部位的木材碳含量有显著的差异.木材碳含量由木质素、纤维素、抽出物等主要成分决定,挥发性成分对木材碳含量也有重要的意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木材碳含量都有间接的影响.目前,非常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兼顾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保护耕地与城镇化、以工哺农、"三农"问题等,满足我国今后较长时间的低碳发展需求,提出了减碳和固碳结合、以生物固碳为主的低碳化原则,构建以源头和过程碳减排、终端生物固碳并利用国内碳交易实现工农业相结合的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恩施州为例,运用生物量清单法估算森林碳汇量,运用数学模型估算CO2年排放量。计算出2015年恩施州森林碳汇量100.80万t,CO2年排放量237.61万t,净排放量136.41万t。得出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恩施州森林年增长量,在2015年CO2不会成为恩施州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但从环境保护这方面出发,同时考虑发展以碳汇为目的的林业经济,恩施州应该加大对森林的管理力度,实行增汇减排措施,并对恩施州森林碳汇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脱脂处理后的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ZnCl2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活性炭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活性炭的形貌特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油茶饼粕活性炭中微晶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选用脱脂处理后的油茶饼粕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由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利用多孔炭材料作为其高效吸附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用于CO2吸附的5种多孔炭材料,即煤/石油焦基活性炭、生物质多孔炭、炭气凝胶、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物和碳纳米材料,以及多孔炭材料主要的4种制备方法(高温炭化与活化法、水热炭化法、溶胶-凝胶法和模板法),并重点讨论其结构与CO2吸附性能的关系;随后对多孔炭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吸附CO2的机理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多孔炭材料吸附CO2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木质活性炭的光催化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活性炭吸附机理,利用光催化氧化技术,研究了在主波长253.7nm紫外光辐射下,以锐钛型TiO2及在其表面沉积贵金属Ag的Ag-TiO2为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模型化合物,进行吸附饱和椰壳活性炭的光催化再生。系统研究了再生温度、催化剂活性、再生时间、活性炭粒度、再生次数、pH值对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再生温度50℃、较长再生时间72h条件下,再生率达到81%,可以实现木质椰壳活性炭的缓慢光催化再生。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及光催化净化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乙醇条件下制备的TiO2- 活性炭(Sc-TiO2-AC)复合材料,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结构,且对样品的吸附及光催化净化甲醛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在超临界乙醇条件下可快速有效地制备出具很好的光催化与吸附协同效应的Sc-TiO2-AC复合材料.而且协同效应优于活性炭与Sc-TiO2样品的简单混合样品.研究表明产生这一协同效应时,光催化甲醛降解速率加快,同时光催化作用促使被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向TiO2表面迁移,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以恢复,实现原位再生.实验表明,在300 ℃制备的Sc-TiO2-AC复合材料的甲醛去除率最高.300、350和400 ℃时的甲醛去除率在实验进行240 min后分别达到100 %、96 % 和93 %.  相似文献   

17.
木材工业是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低碳产业。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木材工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本文深入分析木材和木制品的固碳效果以及木结构建筑的碳减排贡献,并针对木材工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木材资源供给、能源消费结构、碳计量标准、碳排放基础研究、绿色低碳加工技术创新、木材和木制品的储碳周期、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外碳汇研究背号,探讨了国内外在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应对策略及我国在碳汇研究上所采用的数字化研究方法,为我国在低碳发展道路上实施的方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8年黑龙江省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资料,按照18个森林类型的蓄积量,分别估算了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的生物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并分析了森林碳库生物碳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黑龙江省森林吸碳吐氧价值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生物碳储量为8.93亿 t,同时吸收二氧化碳32.93亿 t,释放氧气23.81亿 t;黑龙江省森林土壤碳储量为9.29亿 t,同时森林土壤吸收二氧化碳34.06亿 t,释放氧气24.77亿 t。  相似文献   

20.
以HNO3-H2O2处理活性炭载体,以甲醛为还原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对催化体系进行表征,考察其对碱木质素改性的催化作用,并对木质素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硝酸预处理,H2O2进行活化后,活性炭羧基含量1.31 mmol/g,较原料提高了5倍;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AAS表明Pd负载量为2.9%,SEM照片显示Pd呈圆球状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XRD和XPS数据分析表明催化体系中Pd以面心立方结构形式存在,主要为还原态Pd说明还原态Pd是催化的主要物种。反应后碱木质素总羟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分别提高了158.74%,4.21%和255.96%;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碱木质素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增大,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降低,分散度降低;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反应后木质素的抗氧化性能有所提高,随着浓度增大,抗氧化能力提高,但均低于相同浓度条件下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