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地形校正是影像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不仅能提高遥感识别与分类的精度,还是各种定量化遥感应用的前提。本文以2002年延庆县的ETM+为数据源,采用了余弦、SCS、C、SCS+C和CIVC0等五种不同的校正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形阴影,更好地反映阴影区域的细节信息;从总体的光谱特性保真程度来说,余弦和SCS校正都因过度校正问题表现较差,C校正也表现一般。CIVC0校正和SCS+C校正光谱特性保持较好,但SCS+C校正也存在过度校正问题,CIVC0校正有点校正不足,但相比较CIVC0校正效果更好点。  相似文献   

2.
选择3块地势起伏不同的区域作为研究区,研究Quick Bid影像的几何校正。利用简单多项式校正模型、有理函数模型和局部区域校正模型进行校正对比,发现:在地势平坦区域,利用简单的多项式校正模型即可取得较高的校正精度;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利用有理函数校正模型可取得较好的校正效果。并且3者中有理函数校正模型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中的一般多项式模型和共线方程模型对香格里拉县TM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对校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共线方程模型比一般多项式模型更适合香格里拉县TM影像的几何校正.GCP的数量和定位精度也影响校正结果:一般多项式至少需60个控制点才能使误差控制在一个像元以内,而共线方程模型只需20个控制点,控制点均方根误差随控制点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遥感图像归一化地形校正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归一化模型包括二阶校正模型、地形均衡模型和坡度匹配模型3种方法。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TM遥感图像和DEM支持下,采用3种方法进行了校正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坡度匹配模型校正效果最好。对归一化地形校正模型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锯材变形的热压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3种不同树种的变形薄板试件,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热压条件进行校正试验,比较5种不同工艺方案下的热压校正效果,找出最佳热压工艺参数。经试验得出:利用热压校正小规格薄板的变形是有效的,其最佳热压温度为150~170℃,压力为1~1.5MPa,热压时间8~10min,且在保压下降温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由于SPORT5卫星影像的原始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几何变形,因而在应用中,首先要进行SPORT5影像的正射校正。该文从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实际出发,围绕正射校正中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简称GCP)选取这个环节,从模式、个数、要求、方法以及误差的调整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GCP的选取来提高SPORT5卫星影像的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刨花板生产中,铺装机钢带跑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轻微的跑偏可以通过调节张紧装置及时校正,若不及时校正就可能造成钢带变形甚至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刨花板铺装机钢带自动校正装置。它是通过调节被动轮一侧的张紧装置,改变被动轮与主动轮的平行度,来实现自动校正钢带跑偏的。  相似文献   

8.
SPOT全色波段影像的几何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遥感往往需要将不同来源的SPOT影像与TM影像融合在一起,不同影像的像元就必须能精确地配准,而SPOT全色波段的几何精校正尤为困难,影像上清楚的地物点,地形图上不清楚;表现在地形图上清楚的地物点,影像上不清楚.这使得影像校正很困难.另外,云南复杂的地形也使SPOT影像的各个位置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在菜阳河保护区影像校正中,先在影像上选择好控制点,然后用GPS采点确定控制点的地理坐标;并用高程式模型校正由地形变化引起的扭曲.  相似文献   

9.
基于PCI的SPOT5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射校正是各种遥感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对于某些地形起伏较大、常规的几何校正难以消除由此引起的几何变形的影像,有必要进行正射校正。正射校正的方法很多,以攸县黄丰桥林场柏市分场为研究区,以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校正数据进行正射校正,采用Satellite Orbital Mod—elling模型和Rational Functions模型,针对不同方法所产生的正射影像图精度以及运算速度进行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控制点条件下,对于SPOT5数据来说,Satellite Orbital Modelling模型的精度更高,但是此模型计算速度相对稍慢一点。该研究对SPOT遥感影像能更正确地选择正射校正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FLAASH模型的Landsat ETM+卫星影像大气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FLAASH大气校正原理及算法,并运用FLAASH大气校正模型对美国旧金山地区ETM+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再对校正前后的影像进行地物光谱曲线分析和NDVI分析评价。研究表明,ETM+卫星影像经FLAASH大气校正后,较好地消除了大气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开发制备高附加值的半纤维素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半纤维素由于其复杂和不均一的结构致使研究和利用受到限制,存在着易降解、收率低、纯化困难、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木质纤维原料中半纤维素及其解聚产物的提取率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文章对近年来提取半纤维素及其解聚产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提取半纤维素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一定的降解方法得到半纤维素的解聚产物——木寡糖和木糖;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竹材半纤维素提取技术与工业应用提出了建议;最后,结合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竹材应用领域,指出了未来半纤维素及其解聚产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中国竹、木家具线条构成的分类。从竹和木家具的材料、接合方式、审美差异出发,对竹和木家具框架线造型样式、连接线造型样式、装饰线造型样式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竹、木家具在线条使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且通过对竹、木家具不同线条使用的分析,比较了两者在使用和审美双重意义上的异同,为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京郊农田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以北京大兴县北藏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ories of protective forests and landscape ecology, the reasonableness of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shelterbelt system at Beizang Town, Daxing County, Beijing were analyzed and assessed from the two scales of forest belts and networks, by integrating use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GIS and R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ent main belt (3-12 m in width) was too narrow, while the assistant belt (3-27.1 m in width) was too wid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existent shelterbelts was single, and the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the shelterbelt system were unreasonabl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and the assistant belts should be change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width of main belts, decreasing the width of assistant belt, and planting more mixed species, and the pattern with arbores in the middle and shrubs in the sides of belts c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of forest network after regenerating or reconstruction, the grid number of closed network should be 13 per km2 and the minimum number of belts should be 34 per km2, This study also testified that integrating GIS and remote technique with landscape ecology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shelterbelts system.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树干细胞组织结构与对星天牛抗虫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金水  黄海清 《林业科学》1997,33(6):534-540
本文报道了4个品系木麻黄木材组织显微解剖结果,分析了木材导管、导管间区木化细胞和射线等物理特征,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制。高抗品系C44木材导管数量少,单位面积(1mm2)仅有20.25个导管,且占木材面积少,仅为9.72%;导管间区木化细胞较明显,壁厚与腔径比值最大,为56.59;单位面积射线的束数、长度、宽度和射线面积/总面积等指标均为最低。说明该品系木麻黄木质部水分含量低、材质坚硬致密、木质部提供养分少,因而不利于星天牛幼虫的生存发育。  相似文献   

15.
提拉式苎麻剥麻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苎麻剥麻机械,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剥麻质量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苎麻行业的发展。笔者在分析和研究各类剥麻机特点和麻农切实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纵向劈裂、横向提拉的剥麻新方式,设计出一种提拉式苎麻剥麻机。分析现有苎麻剥麻机的特点,确定了纵向劈裂、横向提拉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整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三维软件对导向机构、劈麻组合刀具、提麻机构、控制系统和总体结构等进行设计和分析。由于劈麻效果直接影响剥麻质量,重点分析了劈麻组合刀具各部分的设计原理,研究了劈麻刀厚度、刃角和切入角对刀具和劈麻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位置。此外,对船形头、定位尖和展开翼进行了比对试验,确定了最佳方案。根据苎麻茎秆尺寸和力学性能,计算出劈开展平苎麻茎秆的转角和挠度,确定了提麻刀臂的棱角角度和直径,并根据劈麻和提麻的速度要求,完成了提麻刮骨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对样机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麻骨以大块的长条状与韧皮纤维分离,提拉式苎麻剥麻机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保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地介绍了天目山森林类型、分布、区系及其地理起源,表明了天目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南北过渡的特征;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天目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特征,从物种的变异和适应,系统组成结构的复杂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达到协同进化、稳定发展并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产生着有益的影响;为维护天目山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除加强管理、重视保护外,可应用遥感技术,按地形和森林外貌等特点,将天目山划分为若干功能小区,进行科技研究和经营管理,使其能持续发展,增强功能,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高峰,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传统竹家具包括明清竹家具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而传统竹家具特别是明清竹家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传统竹家具艺术将有助于中国家具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梳理竹家具形制和编织工艺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明清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的艺术特征,总结出明清竹家具造型具有简练淳朴的线条之美、结构具有顺应材性的实用精巧之美、装饰具有天然与人工相融合的自然和谐之美。对于传统竹家具嬗变过程的梳理和对明清竹家具艺术特征的归纳总结,将有助于完善中国传统家具艺术风格的整体面貌,也可以为中国新中式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走出国门的中国木工机械是米兰展会的新看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我国木工及人造板机械走出国门的模式、我国木工机械到国外发展的方向和国内人造板机械行业走出国门的发展模式,指出应该发展批量生产低档木工机械产品的国际市场,研究我们进入国际人造板行业的出发点,对批量化生产木工机械的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开发高速智能砂光和家具生产线成套设备。要引进国外木工机械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人造板机械的先进技术和资金。进一步发展人造板生产线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特色,研制人造板新品种,靠企业和高校合作攻关,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创造辉煌。  相似文献   

19.
从玉米芯中提取的木聚糖用于改性竹材,提高竹材的尺寸稳定性;然后以新鲜荷叶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模板,在改性的竹材表面利用软印刷法制备类荷叶竹材表面。采用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增重率(WPG)和增容率(B)对竹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水接触角(WCA)、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类荷叶竹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发现,随着木聚糖含量的增加,改性后竹材的抗溶胀性和WPG相应增加,木聚糖对材竹的增容效果更好。木聚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竹子的尺寸稳定性。此外,木聚糖处理改性后的类荷叶竹各向异性和超疏水性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为竹材尺寸稳定性及竹材疏水性改良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gendered culture of the forest sector by examining testimonie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relation to the gendering of forestry-related competence and organisations and the consequences that the sexualis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in organisations has, mainly for women. The empirical base of the study comprised testimonies within the campaign #slutavverkat published on Instagram to highlight experiences of sexual harassment of women in the Swedish forest sector.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testimonies suggested that the situations described in the testimonies in #slutavverkat comprise controlling actions that diminish women’s power in the forest sector. Sexualised forms of male control and harassment thus work to remind women that they are first and foremost a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rather than of forestry professions and knowledge. In that sense, sexualised forms of male control and harassment are part of, rather than deviating from, the overall gendering of forestry as a men-dominated sphere. The study adds to organisational understandings and policy developments on discrimination and harassment and suggests that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interested in reducing inequality in forestry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ssues of harassment and sexualis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