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退耕还林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 ,恢复自然植被 ,根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为根本目的。因此 ,工程建设坚持生态效益优先 ,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 ,同时强调预防为主 ,保护好现有植被 ,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最终实现以粮食换生态的总体目标。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实行乔灌草相结合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并按要求合理配置 ,是实现生态建设主体目标的关键。而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如何种好草本植物 ,发挥好地面植被的防护作用和提高经济价值 ,往往被人们忽视 ,在此 ,就退耕还林工程中种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西宁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了从加快生态修复和提高综合防治效益两方面来恢复西宁地区的植被,遏制正在加剧的水土流失,使西宁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昔日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水库消落带是维持水生态健康的重要屏障,由于其生态过渡带的特性,普遍存在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土壤与水体交叉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消落带的植被生态重建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落带的植物适生性、植被生态重建及其效益等方面,今后应加强消落带植物配置模式、生态重建机理和管理方式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草等生态植被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土壤侵蚀的功能。通过沙石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观测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得天独厚。但由于森林植被减少,生态日益失调,急需增加森林植被和提高防护林所占的比例,以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改善生态环境,规划在沿江个地(市,州)25个县(市)建设多功能防护林15万hm^2。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6.
论述在宁化县紫色土水土流失区域恢复胡枝子植被的措施及其效益,指出选择胡枝子作为先锋树种结合其它牧草植被是实现水土流失区域植被恢复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植被对固持土壤具有重要作用,而植被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因素。在诸多水土流失控制措施体系中,生物防护措施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恢复其生态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工程一直是水土流失研究的重点。基于诸多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的植被恢复尺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森林植被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严重,是导致会泽生态恶化的两大重要原因。不能说森林植被的减少是生态恶化的惟一原因,也不应把水土流失的严重当作是森林植被减少的必然结果。而大量的,占土壤流失总量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是发生在农业用地中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上。因此,重点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坡耕地的治理是一大关键。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地区东北部,全县总面积5854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大小河流155条,较大河流为牛栏江、小江、以礼河三大水系。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0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4.5%,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张文辉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7,43(1):102-106
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退耕还林和禁伐禁牧措施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质量已经呈现稳定提升的势态,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多元化投资与城镇化发展使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较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植被恢复投资力度不够;政策不稳定使农户无远期规划,政策不配套,使大户承包治理停滞;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人工经济林比例过大,生态功能不强;禁伐禁牧封禁措施缺乏技术支撑,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植被恢复策略包括:明确不同时期植被恢复目标和完善恢复途径;保护现有成果,增加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比例;用政策保护承包大户植被建设的积极性;加大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同市矿区植被恢复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本文针对大同市矿区生态破坏的实际,提出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铁路建设会导致通过区地层或山体不稳定、植物覆盖率降低、风化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植被景观建设是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该文根据铁路沿线的环境情况,总结了铁路沿线植被景观建设原则,植被景观建设技术方法,铁路沿线植被景观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为生态恢复技术在铁路沿线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任洁 《防护林科技》2006,(Z1):68-69
吕梁山区地处晋西黄土高原。上溯千年,这里曾是林草丰茂,杂树交荫的绿洲。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为不合理过度垦殖,以及工业的同步快速增长,结构疏松的黄土地貌失去植被屏障,导致了以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生态恶化。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5万hm2,占全区面积的68.7%。占山区丘陵面积的74.6%。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使吕梁人民深深地感到贫穷的主要原因是生态恶化。因此,实现吕梁市林业在新形势下向深度和广度的稳步发展,突出生态效益优先,创建生态经济型林业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坚持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科学布局,分类指导,突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杨岭废弃矿山山体开采破坏严重、植被稀少,影响周围风景区景观等问题,采取整地并客土回填、完善排水系统、工程和植被护坡、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万素 《云南林业》1997,18(3):11-13
森林植被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严重,是导致鲁甸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重要原因。不能说森林植被的减少是生态恶化的唯一原因,也不应把水土流失的严重当作是森林植被减少的必然结果。而大量的,占土壤流失总量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是发生在农业用地中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上。因此,长防林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坡耕地的治理是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水保林优化配置及抗旱示范推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本文根据径流调控理论,采取植物措施,在黄土丘陵区营建水保示范林并对其效益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结果:(1)节水抗旱整合配套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降雨径流资源化,缓解干旱缺水,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8.6%,保存率达到80%以上,达到速生效果,综合效益提高34.1%。(2)优势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能够在短期内培育起较为稳定的植被群落,使当年植被覆盖率达到40%,5年后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3)示范推广造林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改善了当地的气候,使水土流失减小到500 t/km2.a以下,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16.
宁波四明山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宁波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区域内高低起伏的地形易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是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土壤母岩风化程度高、母质结构松散、主要土壤易受侵蚀,构成了四明山生态不稳定的源泉;充沛的雨量以及结构简单、地表覆盖度低的植被类型,加剧了四明山区域的生态脆弱性.限制人类经营活动,首要恢复坡顶与25°以上陡坡的森林植被,避免表土裸露,在种植经营区营造水土保持植物缓冲带等是缓解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是综合治理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经济协调发展,建立综合生态林业的重大工程。在保护——恢复——扩大森林植被的工程中,恢复是保护现  相似文献   

18.
结合退耕还林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当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全面实施时,水利部提出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这一新思路的要意就是,要抓住当前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利机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即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封育保护、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程度,进一步减轻水土流失强度。在生态脆弱区,要通过封山禁牧、轮牧、休牧,保障生态用水,使生态休养生息,促进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甘肃省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保存了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实现了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使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得到保护,使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