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苦楝簇顶病及其传毒媒介斑叶蝉(Erythoueure Sp.)采用离心分离、直接分离、Dienes溶液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病原类菌原体进行了试验研究,证实它们均可作为苦楝簇顶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枣疯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在我省陕北、关中等枣区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症状为萎黄丛生及花、叶畸形,其病原为类茵原体(MLO)。除可通过嫁接传病外,中华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和红闪小叶蝉是三种重要的传病媒介昆虫。枣疯病的发生还与枣树的品种、枣园的土壤、海拔、坡向等有关。枣疯病的防治途径有药物治疗、砍疯枝、铲病株、热处理脱毒等,但以培育抗病品种、选育无病苗木和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为其根本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枣疯病是红枣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症状是花叶、花变叶、枝叶丛生和根系丛生,系病毒和类菌质体复合侵染所致,病毒引起花叶、类菌质体引起丛枝。丛枝的形成是病原刺激腋芽不正常萌发的原故。虽然症状只出现在部分器官上,但病树整株带“毒”。有一种叶蝉(拟菱纹叶蝉)在取食时,可以将病原从病树传播到健树上,使健康枣树受害。此外,病树与健树的直接接触,如皮接、芽接、枝接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病害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木麻黄病害研究概况,着重介绍木麻黄青枯病的抗性育种、营林技术、生物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具体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木麻黄树干疱腐病、衰退病、白粉病等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青枯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青枯病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种毁灭性林木细菌病害.该文全面回顾了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历史,系统介绍了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生条件及流行规律,概述了青枯菌对木麻黄的致病机制、木麻黄的抗性分化和变异、抗性测定、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木麻黄青枯病的控制策略和防治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枣疯病传染性强,潜伏期不定,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且为害严重。病害发生的决定因子是带病接穗、砧木及根蘖苗和媒体叶蝉传病。DAPI染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可用于种苗和媒体昆虫的带菌检测。选用无病种苗、设立隔离林带和彻底清除新枣园周围一定范围的病株,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在病园应采用及时清除病株、对结果树进行药剂治疗、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提高树体抗病性等综合配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芒果流胶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流胶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吴建勇芒果流胶病,是我省芒果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枝干、新梢和叶柄等,特别在管理较差的本地芒果苗上容易感染。在茎干上有流胶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此病发生对果树生长,产量、品质都有一定影响。此病病原为襄菌纲的phyzalo...  相似文献   

8.
<正> 河南内黄县是红枣集中产区,全县450万株枣树年产四千万公斤,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近几年枣疯病蔓延速度惊人,发病株当年丧失结果能力,2—3年枯死,传染性很强(中国拟菱纹叶蝉和凹缘菱纹叶蝉为主要媒介昆虫),形成毁灭性灾害,仅在1987年就挖掉病树1 3.5万株。枣疯病的病原是类菌质体(MLO),对四环素敏感,但采用叶面喷洒、浸根吸收、涂抹药膏和钻孔注射等均未成功。经内黄县林业局冯景慧工程师、内黄县林科所薜合朝试验,踏将板式喷雾器成功地改制为高压注射器后,实行土霉  相似文献   

9.
樟树溃汤病的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樟树溃疡病在湖南是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病害,发病严重的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90%和80%以上,研究证实,梓树溃疡病病原为囊孢菌,无性世代为大茎点霉菌。此病主要发生尚未长出粗皮以前的幼龄樟树上,危害主干和枝条,新植樟树幼苗最易感染此病,归纳其症状可分为四类:溃疡型,枝枯型,黑杆型和花斑型,病原菌主要从伤口和衰弱组织侵入。  相似文献   

10.
沿海木麻黄衰退机理与维护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几十年来木麻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沿海木麻黄林的衰退因素。结果认为:沿海木麻黄衰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林木衰退病,并指出维持木麻黄林健康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混交林以及选用抗病、抗旱(风)等抗逆无性系造林。  相似文献   

11.
枣疯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枣疯病传染性强,潜伏期不定,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且为害严重。病害发生的决定因子是带病接穗,砧木及根蘖苗和媒体叶蝉传病。DAPI染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中用于种苗和媒体昆虫的带菌检测。选和无病种苗,设立隔离林带和彻底清除新枣园周围一定范围的病株,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在病园应采用及时清除病株,对结果进行药剂治疗,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及提高树体抗病性等综合配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引起苦楝簇顶病的病原类菌原体,能从病组织及传病介体斑叶蝉体内分离,接种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在液体培养基的类菌原体呈小球体(直径为25—75毫微米)、大球体(直径为75—500毫微米)、线状体、线状分枝体及链状球抱体(长度为250—830毫微米;直径为70—150毫微米),单位膜约6毫微米;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煎蛋”形菌落,大小直径为10—70微米,呈阴性反应。并可从中分离到类菌原体,其形态结构与液体培养的一致。液体培养的臭菌原体用针注射法回接于苦楝健株幼苗,70天后表现症状。用其叶柄组织重新分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和开初培养的菌落形态、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金开璇  汪跃 《林业科学》1993,29(1):95-96,T001
重阳木丛枝病普遍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安徽、湖北一些地区危害严重。1983年作者用电镜证实了重阳木丛枝病为类菌原体病害。本病在国外尚无报道。在传病试验中证实了感病植株病皮能嫁接传病。树木感染MLO病害后,其病原在感病植株中分布局限且浓度较低。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MLO病原能在长春花内大量繁殖,成为研究树木MLO病害的理想试验植物。1988年试验证实泡桐丛枝病MLO病原可由南方菟丝子传染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丛枝黄化及花变叶病状。本文将报道用南方菟丝子传染重阳木丛枝病MLO到长春花上,并回接成功。  相似文献   

14.
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木麻黄青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了商品化生物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的毒力。采用打孔法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的平均直径达到9.4 mm。采集4个品系的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后进行温室盆栽,采用改进的伤根淋菌法进行接种,以只施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CK1)和只接种青枯菌(CK2)为对照,施用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后接种青枯菌为处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时间点,湛江-3的防效达到了60.8%和51.6%;湛江-2的防效达到了41.5%和40.3%;广东A14的防效达到了28.8%和23.3%,差异均显著(α=0.05);广东701-3的防效为16.3%和26.8%,差异不显著,出现此原因是广东701-3抗性强于其他3个品系。综上所述,在盆栽试验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木麻黄青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品系本身越感病,防效越高。  相似文献   

15.
松枯梢病是一种发病广、危害大、历史久的世界性病害。我国1980年开始研究此病,其症状有枯叶、枯梢、丛枝、根腐、软枝等,其病原Diplodia pinea对松枯梢病的研究,今后将在衰退病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并可能利用计算机模型化来区分该病的诱导、激发、促进因素等各致病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植物的病原病毒对动、植物的感染的专一性是所有病原中最强的,即是说一种动、植物的病原病毒不会像其他病原物那样容易的感染另一种动、植物。有些动物或植物的病原病毒只能感染该种动物或植物,即使扩大感染到同属的动物或植物都难。由于目前病毒防治害虫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加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G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加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赤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赤枯病是由枯斑盘多毛孢引起的,此病的发生与气候,地形,地势,坡向,坡位和松林经营管理等情况密切相关,通过加强营林措施,增强松树抗病力;清除病原,隔断侵染源,实施放烟,撒灰及叶面喷雾等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用作防风固沙、用材以及行道树的优良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丛枝病的发生,对这一树种造成严重危害。丛枝病在木麻黄的各个生长时期均可发生,但以苗期为甚。据肇庆、新兴、惠东、清远等市、县的调查,苗期感染率均在80%以上。该病害的症状是:病苗明显矮化,小枝节间缩短,不定芽提前萌发成丛生状;病发后期,病苗黄化并往往枯萎死亡,以致出圃率极低。1983年,我们通过对病组织超薄切片检  相似文献   

20.
采取实地普查、重点调查和取样调查三种方法,通过标本采集、形态鉴定等方法对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得到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病害8种。其分别是白粉病,病原为南方小钩丝壳Uncinuliella australiana(McAlp.)Zheng&Chen;炭疽病,病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e.;叶枯病,病原为胡桃叶点霉Phyllosticta juglandis (DC.)Sacc.;煤污病,病原为刚竹小煤炱Meliola phyllostachydis;锈病,病原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 populina;枝枯病,病原为胡桃茎点霉Phoma juglandis Sacc.;黑节病,病原为梨孢假壳Apiosporina morbosa;根腐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危害较重的是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和黑节病,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