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树木生长是广大林业工作者所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搞好树木生长和生长率的研究是林业生产、调查规划和科学实验的基础工作。生长率的计算,一般都采用普莱斯勒(Pressler)公式。为了简化计算,方便应用,我们以普莱斯勒公式为基础编制了生长率计算图表,供林业工作者计算生长率用。一、方法普莱斯勒公式: p=(M-m)/(M m)·(200)/n式中:P——生长率(%); M——某调查因子(如树高、胸径或材积等)现在的总生长量; m——某调查因子n年前韵总生长量; n——生长年数。  相似文献   

2.
<正> 测算立木材积生长率的方法很多,目前较常用的是施耐德(Schneider)公式p_V=K/n·d普来斯勒(Pressler)公式p_V=(v_b-v_a)/(v_b+v_a)·(200)/n和材积差法。这三种方法,是以各自的工作效率和测算精度相互补益而被广泛采用的。其中以施耐德公式方法最简单,但是由于K值在400~800之间,常因确定不当影响测算精度;材积差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但计算过程最复  相似文献   

3.
测定林分生长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省198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资料,将全省主要造林树种划分为侧柏、松类、刺槐、黑杨类及其他阔叶树等5个树种组,并运用样地蓄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别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回归整列,推算我省林分生长率,探讨了不需做专门生长量调查而测定林分生长率的一种新方法。同时提出了以“复利式”取代“普莱斯勒式”计算生长率公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 生长率是说明树木生长过程中某一期间的相对速度,常用它比较不同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快慢和预估它们未来的生长量。各种调查因子的生长率,特别是材积生长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大,但除直径生长率外其它所有调查因子的生长率都很难直接测算。因此探讨直径与材积生长率之间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是十分必要的。现行计算生长率的各种公式和方法,需要测出期初和期末的材积,或测出直径生长量、树高,有的还要测出树冠长度和占树高的百分比,再查辅助表进行计算,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辽宁东部山区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将日本落叶松林分平均木的解析木21株数据,用ForStat软件计算年龄间距5 a所对应的树高生长率,获取158组数据。通过对经验模型改进获取13个参考模型,将158组数据代入1stopt软件计算初始值,通过建模方程评价及适用性检验,获取最优树高生长率模型。通过对树高生长率模型的研究,来预估未来几年的林分树高,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野外调查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正> 一、试验方法和材料本着前文的目的,就贝叶斯(Bays)公式判别法这种计数资料的概率型判别的应用作以下试验。试验中,仍把生长率级划分为速(Ⅰ)和缓(Ⅱ)两类,仍选定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株数作为区分两类林分的标志,但要换算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进行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造林类型、抚育方法等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试验,计算不同试验设计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的连年生长率.经试验因子对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影响偏相关(双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生长都有显著性影响;施肥对山地大苗造林冠幅...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会同县的杉木为例,研究了直径生长率与树高生长率、材积生长率的相关关系。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建立了杉木单木竞争生长量模型,回归拟合出树高生长指数κ的相关模型作为中介模型,推手出了杉木直径生长率、树高生长率、材积生长率的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1957年第1期上,黄中立同志的论文“我国杉木材积生长率等问题的探讨”中,提出了用林龄表示材积生长率的公式:P=(a bA-cA~2)/integral from 0 to A(a bA-cA~2)dA)×100这是计算材积生长率的一种新方法,正如黄同志说的,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单就林龄误差问题来讨论。文中论点正确与否,尚希黄同志及读者们批评指正。下列比例式为生长率的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湖南省主要树种模型研建项目中50块马尾松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构建了马尾松固定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和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基于构建的树高曲线模型,计算林木材积和样地蓄积,并以二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作为真值,将基于树高曲线模型计算的蓄积、二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和一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固定参数和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44和0.857,体现了较好的拟合精度;两种方法统计的总体蓄积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满足林业行业标准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分径级组或分起源统计样地蓄积相对误差,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均较一元材积公式表现出更高的精度,能有效避免产生较大偏差。构建的马尾松相对树高曲线模型能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生长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围场县木兰林管局管辖区的新丰林场试验林为基础,分析了修枝强度以及修枝剩余物的不同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及冠层变化的影响。修枝强度设置3种,强(冠高比4/5)、中(冠高比7/10)、弱(冠高比3/5);对修枝剩余物处理分别为放置、清理、粉碎,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修枝对林木的胸径生长率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中,中度修枝对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率的促进和Vissky系数的提高较为明显;针对修枝剩余物不同处理试验的初期结果显示,粉碎处理和清理处理的林分,有利于林木胸径生长率的提高,放置处理的林分更有利于提高林木树高生长率。  相似文献   

13.
在测树工作中 ,现有的立木求积公式多数带有形数 ,由于形数未知 ,或需查表求得 ,不便于计算 ,在外业工作时尤其如此。还有些公式存在着部分计算因子不便实测 ,如中央断面求积公式、望高法求积公式中的中央直径和望高等 ,这些公式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效率较低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根据立木材积计算原理 ,推导出 1种简便的二元立木求积公式 ,该公式只需测量胸高直径与树高 2个因子即可计算出立木材积 ,具有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该公式为 :V =πD21.3 λh280 0 0 0 (h - 1.3)式中 :D1.3 为胸径 ,h为树高。1 推导原理根据北京林业…  相似文献   

14.
以连城县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10%、20%、30%及未间伐4个不同林分蓄积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马尾松中龄林林分结构、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及年生长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伐林分部分中小径阶林木,能降低林木胸径变异系数和偏度绝对值,提高峰度值,使林分整体均衡生长;(2)间伐强度30%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最大,年生长率分别为6. 79%、7. 55%和19. 97%,显著高于其它间伐强度,间伐效果最好;间伐强度20%和10%的马尾松次之;未间伐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和年生长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
许多林业工作者根据样地和点抽样的调查材料来计算每英亩的估计,很少采用以点抽样数据直接计算平均数的公式。现将按点抽样数据估计平均数的公式和简单样地抽样公式作以下比较。假定抽取几个样地(某固定面积的)和样地上的所有立木为m。对每株立木量测几个量yi,如材积,断面积和树高,那么,计算算术平均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主要树种组林分树高生长率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总体理论编制辽宁省主要树种组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率通用模型,以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原始数据,涵盖全省所有地区所有树种(组)在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水平.根据自然条件特点将全省划分为3个区,共划分18个树种组, 建立4种模拟方程,通过拟合与优化及结果精度的检验选出了各树种组的树高生长率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普雷斯勒公式为标准,推导出计算立木材积生长率公式。  相似文献   

18.
1.这项分析研究工作是基于包括六个省份258个杉木树干解析的材料以及在黔桂林区的一个杉木林分生长过程表。2.在杉木生长区域内基本上都有一段树木停止生长的时期,因此在按月作材积生长曲线时,在曲线上每年都有一段“平”的距离。3.引用久林娜教授的林分连年生长量与林龄的公式形式演算出三个地位级杉木林分的连年生长量与林龄的关系式,并根据这三个公式可算出各地位级杉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分别由28年到44年。4.引用久林娜教授公式演算一个按各个树种及各个地位级而不同的公式如下:P_v=600(a+bA-cA~2)/A(6a+3bA-2cA~2),式中 P_v 代表林分材积生长率,A 代表林龄,a,b,c 等常数按树种及地位级而有变化。5.分析现有的各个生长率公式,找出其共同的基础——比例式第一项,在这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比较的各个公式计算其平均差异,发现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包义尔(Baur)氏公式,达到-53%,单利式及普莱士勒氏公式均在20%以上,最小的是赖发柯菲克公式(Levakovic),约在6%左右。6.从调整差异的方法着手,演绎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个新公式,并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其差异均在15%以下。其次并推断另有五个形式的新公式的差异要此单利式的差异小。7.分析在计算许多单株树木的平均生长率的作法中,用(1)先求各树木平均总生长量,再求其平均生长率,与(2)先求单株生长率再进行平均,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相等,单利式是在 m=m′或 m/m′=M/M′时两种求法才相等;普莱士勒氏公式是在 M+m=M′+m′或 m/m′=M/M′时两种求法才相等。以普莱士勒氏公式为例,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超过1%。8.综合各地单株材积生长率的材料,在半对数图纸上作图,略呈三段直线状态,分别求出三个关系式,前两段相关性很高,后一段相关性较差。以同样材料在对数图纸上作图,呈一条直线状态,求得其公式为 P=808.67A~(-1.3206),相关系数为0.9995。9.将各个部分单株材积生长率与年龄的关系以及黔桂林区杉木林分生长过程表中林分材积生长率与年龄的关系都拿到对数图纸作图,比较其直线的坡度,找出林分方面的五个关系及单株方面的三个关系在坡度上很相近似,因而分别求出八个关系式。10.将综合单株材积生长率年龄关系式与综合林分材积生长率年龄关系式进行比较,因为二者之间坡度非常接近,因而接近一个常数关系,那就是林分材积生长率为单株材积生长率的0.477倍。11.由上述此例值找出以林分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为基础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中,各林龄单位面积株数減少的規律(x)。用普莱士勒氏公式计算其关系为x=m(1.477m+0.523m)/M(0.523M+1.477m);用单利式计算其关系为 x=0.447M+0.523m/M。12.将已有的七个材积表公式及新求出的十一个材积表公式,汇总起来与材积生长率公式在对数图上进行比较,虽然公式的形式相同,但直线的趋势完全不同。 13.以 I_a 地位级的杉木林分为例,求出材积年龄及材积直径关系式,并由这两个关系式导出年龄与直径的关系式为 A=1.1327 D~(1.54)。14.对捷福克央兹氏(Gevokiantz)公式及土耳斯基-施耐得尔(Schneider)公式进行初步比较及说明。15.龙泉尺码的数字规律是在1.9滩尺以上码价眉围的关系相当于由1.7分起按复利率14.78%向上增长的曲线;在2.0滩尺以下码价眉围的关系相当于由0.25分起按复利率26.81%向上增长的曲线。这个结果有十二个公式可以说明。而材积生长率曲线不合乎这一规律,而且两种趋势完全不相同,可以断言龙泉尺码数字的来源与杉木材积或杉木材积率等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森林资源调查中,根据生长率推算生长量是一项常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人简单地将现时的森林蓄积量与生长率与年数之积作为若干年后的森林生长量预测值。初看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了,而事实上却存在着对生长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的问题,下面就此作一些说明。 1 关于生长率的计算由定义知,生长率是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百分比。但是连年生长量的确定比较困难,通常都是用若干年的平均生长量代替。于是,围绕着“原有总量”的确定问题,创立了不少计算生长率的公式。其中常见的有如下三种(以材积为例):  相似文献   

20.
林木竞争对臭冷杉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高度树干直径建立并比较臭冷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分析林木竞争对臭冷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冷杉不同高度树干直径中,胸径是预测各器官生物量的最可靠变量;利用不同高度树干直径建立各器官生物量方程均会高估小个体样木(直径≤10cm)的生物量,并且随着直径增大,预测误差也随之增大;臭冷杉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T/R)与树木年龄、单株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年均生长率及树高年均生长率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竞争增强,臭冷杉树干生物量占单株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枝叶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大,而粗根生物量比例则基本保持不变;胸径年均生长率、树高年均生长率及单株生物量年均生长率均随着竞争强度增大逐渐减小,而T/R值并不受林木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