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梅州市平远县、梅县区、丰顺县三个地方的18株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叶缘周长、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5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8株树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刨花润楠叶片表型变异丰富。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20%,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叶面积>叶片宽>叶片长>叶缘周长>叶片长宽比。聚类分析将18株刨花润楠分为4种类型:第Ⅰ类即普通型刨花润楠,包含10株树;第Ⅱ类是宽叶型刨花润楠,包含平远9号、丰顺10号、丰顺11号、丰顺12号、丰顺13号、平远14号等5株树;第Ⅲ类为窄叶型刨花润楠仅包含1株树梅县5号;第Ⅳ类是大叶型刨花润楠,也只包含1株树平远7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所选的部分黎蒴优树进行表型分析,并对着重对其叶、果的性状加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多个角度证明了5株优势木法选出的黎蒴优树是合理的,大部分数量指标完全超过5株优势木,体现优中选优的的特点。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黎蒴优树的叶果性状无论从家系间或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动态聚类分析显示黎蒴优树叶果有3种类型,第1类为重果圆叶型,有8个家系;第3类为轻果尖叶型,有90个家系;第3类介于第1、3类之间,有69个家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楸(Fraxinus platypoda Oliver)43个优树1年生嫁接苗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3个优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0.11%、30.54%;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中节间距和小枝总叶面积的系数最大,分别为42.11%、72.20%和31.56%、52.86%,叶片含水量、总叶柄长/叶轴长、总叶柄长3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30.17%、29.05%和26.57%,13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节间距、叶轴长、总叶柄长、叶面积应视为水楸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了云南河口和景洪2个试验点橡胶树无性系生长和叶片表型性状的差异,旨在揭示不同地理环境下橡胶树无性系苗期生长和叶片性状的表型可塑性。以9个橡胶树无性系苗木为试材,分别测定了2个试验点内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比叶面积和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无性系在单个试验点内生长和叶片性状等10个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而2个试验点间茎粗、株高、叶长、叶周长和长宽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蓬数、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叶宽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河口试验点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长宽比均大于景洪试验点,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小于景洪试验点。在可塑性方面,河口试验点较景洪试验点生长量更大,叶片更长、更大,其中614和621两个无性系生长可塑性更强,272、551、553和621号等无性系在叶面积、叶长和叶周长等方面可塑性更强。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试验点苗木株高均与叶长和叶周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蓬数关系不显著;代表叶片大小的10个叶片性状在2个试验区内均呈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综合评价表明551、614和624号3个无性系在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较好、叶片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引种的10个不同来源的牛樟表型性状进行调查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探讨鉴别纯正牛樟品种的方法。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引种的牛樟种质的叶片颜色、叶片形状、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的长宽比等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来源地的牛樟表型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总共提取了叶面积、叶周长2个主成分,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4.957、1.539,累计贡献率为92.810%(≥70%),说明叶面积与叶周长这2个性状是牛樟种质鉴别分类的重要指标;Q型聚类分析表明,10个不同来源的牛樟种质分为Ⅰ类和Ⅱ类2大类,Ⅰ类为南安、永安1、龙海、德化、永安2、永春1、永春2,Ⅱ类为福建农林大学、南靖、漳浦。说明可以利用叶面积和叶周长这2个表型性状对牛樟进行初步鉴别与分类。  相似文献   

6.
韩锡君  on  see  traits  of  Lysidice  brevicalyx 《广东林业科技》2013,29(2):46-48
对短萼仪花群落中5个优良单株的荚果长、荚果宽、荚果长宽比、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及种子单粒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单株间种子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最大的为种子单粒质量,其变异系数为20.41%;种子表型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黧蒴优树表型分析及其叶果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所选的黧蒴优树进行表型分析,着重研究了其叶、果的性状。结果表明:多个角度证明了5株优势木法选黧蒴优树的方法是合理的,大部分数量指标完全超过5株优势木,体现优中选优的特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黧蒴优树的叶果性状无论从家系间或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动态聚类分析显示黧蒴优树叶果有3种类型,第1类为重果圆叶型,有8个家系;第3类为轻果尖叶型,有90个家系;第2类介于第1、3类之间,有69个家系。  相似文献   

8.
9份榆属种质资源半同胞家系果实的果长、果宽及果实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家系间的部分表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各性状在家系内的平均变异系数均不大,而且各性状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亦不大,以果实长宽比为最大(9.87%),其次为果长(9.76%),果宽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54%),各性状家系内变异的稳定性较高。果长与果宽、果长与果实长宽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0.751;果宽与果实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65。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9份榆属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5处,可将其分为5组。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桢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桢楠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7个群体,分别测量了其种子长、宽、长宽比、单粒种子重等4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桢楠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单粒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4%,17.14%,16.29%和25.78%,以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单粒种子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该性状变异较大;种子性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1.23%.群体间变异(31.2%)小于群体内变异(68.77%),该树种种子3个性状总的遗传变异大约30%存在于群体间。大约70%存在于群体内。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群体分成3类,都江堰、邛崃和峨眉山3个群体聚为1类,成都、洪雅聚为1类,崇州和泸州聚为1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木荷群体叶片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广东省16个木荷群体叶片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长宽比、叶脉数和叶脉密度6个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木荷叶片6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11.44%,在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88.56%,说明群体内变异是木荷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风吹楠6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0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风吹楠家系间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叶面积叶柄长/叶长比叶面积叶长/叶宽宽基距/叶长叶长叶脉数叶厚叶宽脉左宽/叶宽;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均达到α=0.01极显著水平,家系内的表型分化系数(61.21%)高于家系间,为其叶片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风吹楠10个叶片表型性状间两两相关性较大,为种质资源鉴定指标优化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评价和鉴定古槐树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2011年收集的山东省临沂、烟台、枣庄、淄博四地市72份古槐树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叶片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72份古槐树种质1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88%~39.10%,平均变异系数为23.26%,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叶宽与叶面积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884,叶长与叶周长的相关性系数为0.832,叶面积与鲜质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825;11个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70%;对72份古槐树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取阀值22.5时可分为3大类。本研究结果为古槐树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杨树叶片数量性状相关联标记及其图谱定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相结合,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产生的F2群体5个叶片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联标记及其图谱定位研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出与叶片,叶宽,叶片/宽比,叶柄长和叶面积相关联的RAPD标记分别为10、10、4、9,12个,联合贡献率分别为66.23%,61.82%,32.86%,59.67%,81.79%。  相似文献   

15.
红椿是中国珍贵乡土速生用材树种。为了研究红椿不同种源在武汉地区的适应性和生长差异,对4个红椿地理种源苗期、6 a生幼林树叶片及其生长量性状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源红椿叶片的复叶长、复叶宽、小叶长、小叶宽、小叶数这5个指标性状,6 a生幼林树的观测值皆大于苗期的观测值。苗期时不同种源间复叶长、复叶宽、小叶长、小叶宽、小叶数、复叶长宽比、小叶长宽比这7个叶片性状皆存在极显著差异;除小叶长外,红椿6 a生幼林树不同种源其他性状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不同林龄红椿生长量指标之间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林龄的增加红椿不同种源生长量之间差异也随之增大。4个种源6 a生红椿生长量排序为福建来舟(LZ)>福建武夷山(WY)>江西井冈山(GS)>江西官山(J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的叶片性状间相关显著性较高,6 a生幼林树的叶片性状间除极个别性状表现出显著相关外,大部分性状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百部4个种群进行了表型多样性分析。通过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叶脉数、叶轮生数和茎节长的变异分析,探讨了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多样性。山东百部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45.8362%,种群内的变异略高于种群间的变异。利用种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可以将4个种群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7.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is a native shrub in the temperate region of China. Thirteen provenances of L. bicolor were inves-tigated in our study.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among and within provenanc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19 phenotypic traits, including seven vegeta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nine floral traits and three pod characteristic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ranged from 6.4% to 65.4% and the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from 43.3% to 97.3%.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and within provenances in pod length.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inter-nodal length, number of branches, leaf width, leaf length and leaf area were not remarkable among provenance, but distinct within provenances. Other traits showed evidence of contrasts. Variation among provenances was the main part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t height and other vegeta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Floral trait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The 13 provenances of L. bicolor investigate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 UPGMA cluster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表型和分子2个角度揭示黄杨叶栒子(Cotoneaster buxifolius Lindl.)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33个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对滇产野生黄杨叶栒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PopGen 32软件计算多样性指数,用SPSS 1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图。[结果]黄杨叶栒子种内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居群间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变异系数达25.99%,萼裂片相关3个性状变异达40.66%,差异较大;24条ISSR引物扩增出228条带,其中,153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率为81.5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52 0和0.505 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UPGMA法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形态和分子标记的2种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分布在同一地区的各个居群多数能聚在一起,地理位置的隔离促进了黄杨叶栒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个别居群未能与同一产区的其他居群聚在一起,而聚进了其他产区的居群之中,其原因可能是同一产区内各居群的小生境不完全相同,在不同产区内也有相似的小生境,导致黄杨叶栒子居群间发生了趋同进化。[结论]黄杨叶栒子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分布与地理位置、海拔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定西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枝叶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59株文冠果枝叶的5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了文冠果枝叶在分布区内不同个体间、不同枝条部位间和不同新梢类型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文冠果复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但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不一致,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小叶长(18.70%)﹥小叶宽(17.96%)﹥复叶长(17.04%)﹥小叶对数(14.14%)﹥小叶数量(13.07%);在不同枝条部位间(顶复叶和侧复叶)复叶特征差异不大且规律不一致,只有小叶宽、小叶对数和小叶数量3个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新梢类型间(被毛枝条和无毛枝条)复叶特征差异也较大,除小叶对数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此外,文冠果新枝类型与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密切相关,其中新枝朱红无毛的植株病虫害很轻,而新枝褐色有毛的植株病虫害非常严重,此特征可作为文冠果植株初步选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