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松滋17种高效林业经营模式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组—类型两级分类系统,确立集约经营(经济林型)、速生丰产林、农用林业、庭园林业经济4种经营类型,并对综合效益指标值作相关分析,为林业生产经营细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桂东丘陵生态林业经营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桂东地区自然地貌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在苍梧县建立了4种生态林业复合模式类型20个经营模式,通过对这些经营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筛选出了10个较佳的生态林业经营模式,并提出了配套的经营技术和适宜推广应用地域,为试验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生态林业工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成子纯 《林业科学》1993,29(2):124-130
本文把立地类型、生长类型和经营类型的系统结合构成一定的经营模式,使森林逐步按照经营模式组织经营,形成规范化的经营技术,并通过一套经营数表体现出来。数表的编制均采用最优模拟模型,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计算编表,构成通用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4.
农林复合模式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经营类型进行了概述,对其系统结构、生物物种设计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探讨,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在实践中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淳安县林业生产实际,探讨了森林经营模式的设计原则、设计单位、模式结构及模式类型等.阐述了森林经营模式对当前我国集体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的自然资源、气象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 ,对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类型及其效益进行探讨 ,提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基础、类型与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并讨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技术措施 ,为黑龙江省平原缓丘农区的资源合理利用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省黎城县,对以核桃、花椒、君迁子为林冠的林药、林粮、林经等16种农林复合栽培模式前3年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并以净现值为指标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以花椒为林冠的复合类型投入成本较核桃和君迁子的低,且收入较其它2种的高;林药复合类型总体经济效益高于林粮和林经复合类型;林药复合类型中花椒—板蓝根复合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林粮复合类型中花椒—谷子复合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林经复合类型中核桃—辣椒复合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丘陵区用材林立体经营模式,于1989年开始.在湖南省衡南县,开展了杉木幼龄林—山苍子—黄豆、杉木中龄林—绞股蓝、杉木中龄林—生姜、湿地松—棕榈—黄豆4个经营类型试验,进行了林中生态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定,病虫害情况和土壤调查,6a的试验结果表明:4个经营类型都能改善林内的微域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显著提高上层林木的生长量此外,立体经营在前期即能从中层树木和下层作物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克服了传统林业生产周期长、早期无经济效益的缺点,能有效地发挥林业的练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及模式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面上调查、走访农户、查阅资料的方法,归纳总结了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选择优化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主要有生态型、经济型和复合型3种,不同经营类型含有形式多样的经营模式;根据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区域特征,建议选择林农、林果、林牧、林渔等复合经营模式作为该地区推广应用的优化模式,其主栽树种以杨树、水杉,农林比例以5:1、林带结构以复合配置为宜。  相似文献   

10.
研究西安市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健康评价体系,划分森林健康培育类型,对主要森林类型的健康等级进行评价,探讨西安市森林健康经营模式,提出了西安市秦岭北麓中高山水源涵养林区、秦岭浅山丘陵台塬沟壑水土保持林区、平原农田防护林区和城市环境保护景观林区的森林健康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主要天然林经营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森林经营模式属于森林经营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将现有的、已被实践检验而富有成效的经营方法与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森林经营模式是目前天然林经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将天然林经营的目标设定为保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根据现有林中大径木的多少确定经营类型,基于众多的试验结果或研究成果进行经营措施安排,期望在百年左右的时段内,通过有序调整小树拥挤度、大树均匀性、林分成层性和幼树开敞度,并进行地力维护以及结构化森林经营等技术措施,使现有天然林演变为恒续林.[结果]设计出了3大类20种经营模式,即9种针叶林(松林、云杉林)复层异龄林模式、4种栎类阔叶林模式以及7种松栎(阔)混交林模式.所设计出的天然林经营模式都包含了林分整体经营和单木经营,而在单木经营中均采用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结论]研究设计出的20个经营模式为我国西北地区天然林保育提供了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指南,也对我国其它地区天然林经营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业工作者通过建立生长模型来研究、理解和展示林分的生长过程并制定经营决策,特定的计算机工具经常用来实现这些模型。CAPSIS是一个致力于建立森林生长模型并能充分整合各种模型的通用共享森林建模平台,可提供森林经营管理的工具设计和比较不同的森林经营方案。笔者对CAPSIS森林生长经营模拟平台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建模者和林业工作者利用这一共享森林建模平台进行森林生长研究、经营管理决策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库影响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样的森林类型和不同森林经营措施的干扰,使得森林土壤碳库维持机制以及碳固存过程的研究和森林土壤碳库的估算存在较大的变异。作为主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之一,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储量以及碳过程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为深刻理解森林土壤碳库对于采伐干扰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不同采伐方式下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主要碳排放过程——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采伐方式、森林类型、采伐剩余物管理以及微生物因子等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1)生物因子作为CO2产生的主体,在应对干扰时结构、功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碳排放以及碳固定,但它们具体作用机制以及过程并不清楚,需展开进一步的调查;2)不同森林采伐方式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的影响的复杂性,亟须在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森林土壤碳循环的过程或机理模型,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的碳循环过程表达及碳计量提供技术支撑,以期为我国森林经营以及碳汇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蓄积生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利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预测林分生长收获量是森林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早在200年前欧洲学者就编制了林分产量表,根据林分年龄预测林分产量。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80年代后趋于成熟[1]。林分水平的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是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热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概述了次生林的内涵及中国热带次生林的2种产权形式和2种经营体制, 阐述了目前次生林经营的边缘化和人工化趋势, 并说明了这2种经营趋势不是可持续经营, 同时指出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在于树立生态哲学的世界观, 接受"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思想, 探索促进多方参与的经营体制, 以及形成"激励相容"的经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态功能恢复技术及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与研究,从森林演替更新规律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提出了兰州南部山区天然次生林抚育改造技术及模式、现有人工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及模式和林缘周边区域营造森林技术及模式,以期为兰州南部天然林区森林生态功能恢复与增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湘西坡耕地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是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区域。湘西坡耕地采用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退耕还林,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查研究了湘西地区坡耕地治理中推广的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总结发掘了湘西5大模式类型,并阐述了主要典型模式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单木生长模型能准确预测林分的生长状况, 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从单木生长模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假设、与距离相关和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单木生长模型的方程设计类型、单木生长模型自变量因子的选择等方面对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对单木生长模型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提出应加强单木生长模型随机效应和单木生长模型向林分尺度扩展的研究, 以期为今后构建高度集约、精确模拟、使用便宜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