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之比为1:1:1.5,固形物浓度为20%(W/V)的溶液,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ω-3脂肪酸包埋率达到93.8%,抗氧化性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包合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 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 12 MPa;包合反应时间 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 55 ℃,萃取剂CO2流量 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 16.37 %,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6.42 %,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 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3.94 %,平均包合比1.55: 1.  相似文献   

3.
对橡胶籽毛油及富集后成分、含量的测定,观察不同富集工艺参数和油源品质的优劣,试验结果:尿素包合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包合反应时间12h、尿素和脂肪酸比例为3.0∶1(m∶m);新鲜橡胶籽油中ω-3脂肪酸含量为20.74%,包合后可达39.91%。B-820型脂肪酸测定仪测定的精度高,重现性好,易操作,适用于测定脂肪酸成分及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12 MPa;包合反应时间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55℃,萃取剂CO2流量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16.37%,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6.42%,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3.94%,平均包合比1.55∶1。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尿素包合法的基本原理,主要阐述了尿素包合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在脂肪酸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所结合的具体方法有:分子蒸馏技术、二次包合分离法、硝酸银溶液络合萃取法、梯度冷却法、溶剂结晶法、分级分离法、超声波分离法、洒石酸辅助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  相似文献   

6.
冻析法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冻析法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通过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及是否添加晶种对柏木醇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的试验,确定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的最佳结晶时间及结晶温度.结果表明,不加晶种的条件下,杉木油(柏木醇含量为31.96%)在2℃下冷冻120 h,柏木醇的得率为59%以上,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圆锥梾木种仁油,分析了种仁油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锥梾木种仁出油率为7.0%,折光指数为1.4804,相对密度0.98,酸值(KOH)39.46mg/g,皂化值(KOH)175.94mg/g。经GC-MS分析鉴定,圆锥梾木种仁油检出11种脂肪酸成分,检出率99.70%。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含量占比为7.51%,不饱和脂肪酸7种,含量占比92.19%,未知成分0.3%。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把握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采收时机,本研究从9月7日至11月30日,每隔1周采集香花油茶果实对油脂及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在整个测定期内鲜出籽率的变化不大,但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鲜果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折算的鲜果含油率均呈上升趋势,至11月维持较平稳水平。而脂肪酸组成方面,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硬脂酸也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则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下降。11月9日,测定香花油茶鲜果的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分别达到33.06%、49.35%和9.25%,均是所有采样中最高的,且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也最高。因此,南宁地区香花油茶最适宜的果实采摘时期在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SO2对油桐叶片细胞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系统是细胞内光合和呼吸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SO2对光合系统的破坏首先会引起细胞膜系统的变化.气相色谱测定表明,体积分数为0.3×10-6的SO2对油桐叶片处理10d以上,会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C18:3、C18:3/IUFA上升,使饱和脂肪酸含量、C16:1trans、C16:1trans/IUFA下降;但随着SO2熏气时间的延长,会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不饱和脂肪指数IUFA、C18:3、C18:3/IUFA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熏气111d后,处理的UFA、IUFA、C18:3、C18:3/IUFA分别是对照的94.74%、92.52%、87.87%、94.97%;处理的饱和脂肪酸、C16:1trans、C16:1/IUFA分别是对照的1.16、1.15、1.24倍.熏气112d后,会使极性脂和中性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C18∶3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和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及C18:3/IUFA值下降.因此,长期低体积分数SO2处理会使细胞膜的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从而使细胞膜的功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对油橄榄叶进行提取,提取物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层浓缩后进行甲酯化,以GC-MS联用结合相对保留时间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提取优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30 kg/h。在此条件下,脂溶性成分的得率为2.61%。GC-MS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的25种脂溶性成分被GC分离;21种被MS鉴定,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1.35%。其中有11种为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7种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2种为酯类物质,1种为酮类物质,分别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27.88%,60.99%,2.32%和0.16%。油橄榄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测定四川省开江县、广元市、西昌市引种的共70个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昌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为15.73%~23.75%,开江为12.44%~23.37%,广元为10.62%~21.97%,西昌油橄榄引种品种的平均果实含油率已接近地中海原产地,而开江和广元低于地中海;橄榄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烯酸组成,占橄榄油总脂肪的99%以上,西昌油橄榄品种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16.59%)略低于开江(17.27%)和广元(17.09%),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06%)略高于开江(81.97%)和广元(82.87%);以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含量等指标,评价各种植区油橄榄品种品质,筛选出开江县红花山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园优质品种23个,广元市油橄榄优质品种10个,西昌市油橄榄优质品种5个.莱星和佛奥2个品种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含油率与年均温、1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和年日照时数成正相关关系,与7月平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和年降雨量成负相关关系;影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均温和≥10℃年积温;而饱和脂肪酸与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呈正效应,与年日照时数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草果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考察其表征和稳定性。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挥发油,以提取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草果挥发油的包合,以β-环糊精为壁材,以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草果挥发油最佳的包合工艺条件。使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显微成像法对包合效果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优草果挥发油提取条件为蒸馏时间6 h、液比1∶8、浸泡时间1.5 h。最佳草果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草果挥发油与β-环糊精体积比为1∶1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1.5 h、β-环糊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10。通过用TLC、UV和显微成像法表征分析后,形成草果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稳定性考察,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提取挥发油工艺和草果挥发油包合工艺操作简便,提取率高,包合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不同产地核桃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60%.海拔、1月平均气温、经度和大于10 ℃年积温是影响核桃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1月平均气温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大于10 ℃年积温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核桃亚麻酸合成的主要生态因子.亚麻酸含量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酸和亚油酸合成的主要因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随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橡胶种子油甘油酯主要由硬脂酸(8.8%)、软脂酸(8.5)、油酸(24.0)、亚油酸(36.1)和亚麻酸(20.4)组成。据脲能和直链饱和脂肪酸以分子间的范得华力结合而成分子复合的理论,应用尿素包合法去除饱和脂肪酸。实验证明,室温尿素包合法只能除去硬脂酸、软脂酸和部分油酸;低温尿素包合法可以除去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的澳洲坚果贮藏条件,为澳洲坚果产业化生产和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带壳果、果仁和开口壳果3种主要市售澳洲坚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冷藏(4℃)和常温贮藏2种方式,以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碘值、脂肪酸为评价指标,研究了0~12月的贮藏期间3种澳洲坚果产品品质指标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随贮藏时间延长,低温冷藏和常温贮藏条件下澳洲坚果带壳果、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的果仁水分含量及仁油的酸值、过氧化值、C16:0含量、C18:0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仁油的碘值及C16:1、C18:1、C18:2、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同贮藏方式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澳洲坚果带壳果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贮藏前期,3种澳洲坚果产品的品质指标、脂肪酸含量在低温冷藏与常温贮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在随后的贮藏期内,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变化幅度均为低温冷藏小于常温贮藏,且随贮藏时间延长,差距逐渐增大。贮藏12月时,低温冷藏条件下澳洲坚果带壳果、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果仁的水分含量分别为5.09%、1.59%、1.36%,仁油酸价分别为0.227、0.214、0.219 mg/g,仁油过氧化值分别为0.405、0.293、0.226 mg/g,仁油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7.49%、16.53%、16.67%,均低于常温贮藏。仁油碘值分别为708.76、750.23、718.17 mg/g,仁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2.05%、82.56%、82.53%,均高于常温贮藏。【结论】澳洲坚果带壳果贮藏期在6月以内、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贮藏期在8月以内时,低温冷藏与常温贮藏条件下其品质和脂肪酸含量差别不大,可以选择常温贮藏。更长时间的贮藏时,低温冷藏可有效延缓水分含量的升高和果仁的氧化酸败,使其保持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建议选择低温冷藏,以保证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板栗产区的3个主要中国板栗品种群的25个品种为试材,研究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并分析在不同品种群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其中前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50%和60%~70%2个区域,后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40%和50%~70%2个区域,并与品种密切相关;南方品种群板栗普遍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但品种群之间差异不显著。2)板栗淀粉结合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以C16和C182种脂肪酸为主,前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15%~30%之间,并以饱和态的C16:0为主,后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70%之间,并以不饱和态的C18:1,C18:2脂肪酸为主。3)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结合脂中具有较高的C16:0,C18:0,C18:1脂肪酸和较低的C16:1,C18:2,C18:3脂肪酸,但品种群间差异不显著;南方品种群普遍具有较高的C16脂肪酸水平和较低的C18脂肪酸水平。4)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比例与品种密切相关,在品种群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由于山苍子核仁油的经济价值高,根据山苍子加工剩余物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优化了山苍子加工剩余物中核仁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石油醚(60~90℃)为溶剂回流提取山苍子核仁油,得到最优化工艺为原料粒径小于0.150 mm、提取温度80℃、料液比(m原料∶V石油醚)1∶14(g∶m L)、提取时间2.0 h下的核仁油得率26.69%。发现石油醚回流提取技术适用于山苍子核仁油的提取,具有产物得率高、色泽浅,且溶剂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进一步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了山苍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72.46%,不饱和脂肪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25.70%,脂肪酸中月桂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9.53%。碳数居于10~12之间的中碳链脂肪酸占68.18%。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山苍子核仁油是一种颇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油脂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给漆油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漆树果实(以下简称漆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籽种仁的含油率和漆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1)南北漆树产区4个不同品种漆树种仁含油率分别为20.04%、21.03%、16.03%、15.07%,差异显著,且南方产区漆树种仁含油率高于北方产区;(2)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0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95%以上(含97.95%);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1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28%以上(含97.28%);(3)南北漆树产区不同品种的漆油在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别。4个不同品种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在78.26%~83.00%之间,最大差值为4.7%。(4)二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等2种脂肪酸在南北产区漆油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山苍子的资源化利用率,本文以山苍子提取精油后的加工副产物山苍子核仁为原料,开展了不同制油工艺对其内油脂萃取效果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苍子核仁含油率为35.7%,压榨毛油得率为26.2%,而采用石油醚浸提后残粕内几乎不含油,提取率高。此外,采用GC-MS分析法测定山苍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对照结果发现浸提法能实现油脂的高效萃取,所得核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少于机械压榨制备的核仁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近40%;而月桂酸(十二烷酸)含量为34.83%,比压榨法得到的月桂酸含量46%低,这些关键数据为提高山苍子核仁的资源化利用率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