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及发展理念探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兼顾保护和发展的新型保护地模式,其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在剖析国外相关概念及国家公园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概述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进程及发展现状;基于国内外相关管理经验,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并指出在五大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实践路径,从而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域自然保护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通过梳理江西省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保护为目标、以空间优化为重点、以生态管控为手段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技术路径,以及"四园七区多点五廊"的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构想,并对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分区及目标管理等关键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当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是我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规划、完备制度"是保护地体系稳健发展的必然路径,保护地规划制度研究及建设非常紧迫。文中剖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的组织管理结构与国家公园体系的构成,梳理了国家公园体系百年发展的重要法案历程,探析了隶属NPS的丹佛规划设计研究中心(DSC)全权负责下的规划体系,发现NPS垂直式统筹管理和从"一园一法"到"基本法"进而"各专项保护"的法案发展历程,二者正是美国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建设发展的双重基石。研究启示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亟待与管理体系的重构协同发展;二是完善立法以实现强制性保护和引导性发展;三是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特征,提出由6个层级构建规划体系及其规划制度建设设想,以期探索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优化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中介绍巴西国家公园发展状况,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共管或参与式管理模式、法律保障体制、资金保障机制等角度对巴西国家公园管理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巴西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经验,从建立统一分级管理体系、健全资金投入及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共管、建立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建议,对于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切实提升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虽然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分类分布不科学、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已经越发不能满足人民的优美环境需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重塑,提高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创造更多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回应人民生态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立法与司法安排、空间分布格局、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南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布的自然保护地分类标准,结合中国和湖南省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以3大类别、5大类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标准。通过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布局、管理机制、基础工作、保护与利用、产权权属、法制体系和投入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建省级层面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推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法的立法进程、科学编制湖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强化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力推进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科学规划湖南省国家公园布局的建议,以保护湖南"一湖四水三山"(即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武陵、罗霄、南岭三个山脉)的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系统性为核心,拟建6个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为贯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目的、对象、任务、原则等总体要求,提出了体系转换、整合归并、范围调整和区划优化规则,以及预案、确认和实施三步走的实现路径,探讨了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级分区管理以及治理支撑体系,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等基础工作,构建统一规范、管理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和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国家公园设立条件和遴选指标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新要求,结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践,提出了我国遴选国家公园的原则、设立条件和认定指标体系。从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3个方面确定了我国国家公园设立的10项评估指标,讨论了国家性、公益性、生态性、完整性、原真性等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国家公园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为主体的可行性,确保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三大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以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创新与改革,而湿地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20个湿地公园为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了整合优化前后湿地公园基本情况,发现整合优化初步解决了整合前湿地公园存在的空间交叉重叠、保护空缺、保护地内用地矛盾等情况。并从保护和恢复重要典型湿地、恢复市域湿地生态廊道、修复湿地生境、促进湿地价值转化、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整合优化后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关于设立我国"国家公园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72年美国设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来,已有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共5处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日"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是国际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通行做法,是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纪念日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人们热爱国家公园、保护国家公园、珍惜国家公园的有效措施。建议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正式宣布中国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10月12日设立为我国的"国家公园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近几年急需加快顶层设计。可考虑在每年的国家公园日推出一批顶层设计成果,出台一批政策标准、宣布一批新设国家公园、举办年度"国家公园论坛"、开展大型公共场所科普活动、开展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推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国家公园定位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家公园制度作为一种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鉴于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文中以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典型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建设背景、管理目标、功能定位上加以梳理,重点分析其中产生差异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经验,立足于本国国情,探究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21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设立第1批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阶段。国家公园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应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卢旺达国家公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总结分析其管理经验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国家公园有一定借鉴意义。文中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从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内部的资源系统、治理系统等多方面对卢旺达国家公园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并在分析其投资活动、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发展国家公园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和打造品牌项目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关键任务和亮丽名片,目前相关试点工作都已步入正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环境教育这一彰显国家公园丰富自然生态和文化知识以及发挥全民公益性职能的重要体系建设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完善之处。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工作历经百年的发展与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规划体系以及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环境教育内容等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各国借鉴。鉴于此,文中在总结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管理体制、规划体系、内容形式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工作在管理和规划等方面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播先进的国家公园理念对促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塑造国家公园的公众形象、发挥国家公园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并实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国家代表性,坚持全民公益性”的中国国家公园理念,文中梳理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并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理念发展分为构思讨论、试点探索、形成发展3个阶段,国外国家公园理念大致可分为多功能综合型、自然生态保护型、游憩利用型3种类型。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相比较,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1)遵从新时代发展观;2)符合中国现实情况;3)秉承中国传统“天地人”三才思想;4)主导协同的新型理念。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符合世界上国家公园体制的一般性原则,但已充分结合了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过程及创新特征集中表现为“中国化”,是适用于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新理念。最后,对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统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而国家公园对自然教育的需求较大。基于此,文中在阐述自然教育和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现状以及构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统标准的原则;立足我国国家公园现状,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统标准的框架,包括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规划与管理、生态体验、硬件设施、人员、媒介、教育内容与项目、教育活动设计、系统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国家公园功能区划、资源权属确立的基础技术手段和重要前提。国内外针对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研究较多,而针对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研究缺乏。文中梳理了国际权威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要点,归纳了世界发达国家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经验,对比不同国家的资源分类特征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构建的初步框架,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