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概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情况,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的探讨,从不合理的栽培措施、树种特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研究动态。提出改革栽培制度、改善林分结构、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林的发展规模等对策,以实现林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姚茂和  熊有强 《林业科学》1991,27(6):644-648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日趋严重,维护和提高杉木林地地力已成为杉木人工林发展的重要课题。林下植被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工林养分循环和维护林地地力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与立地、林分的关系,是研究并利用林下植被的重要前提。有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始见于20世纪中叶,但鲜见有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专题研究报道,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测定也只局限于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系列研究。本文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系统研究丰富了上述系列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利用林下植被来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人工林种植的主要树种和重要速生用材树种,由于片面追求丰产、经营措施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南方大面积经营的杉木人工纯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的问题,直接威胁到造林质量、林木生长和产量,进而影响到林分多功能效益的发挥和可持续经营。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结果,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为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状况,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依据森林土壤组成、结构、性质与功能一致性原理,揭示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机制,并从理论和林业生产实践上提出了防治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从森林土壤条件、杉木人工林的营养循环特点和人为经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营建人工复层林、林地施肥、适当延长轮伐期,加强植被管理和进行定位观测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对策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为速生用材树种,为我国解决用材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片面追求速生丰产,营造大量杉木人工纯林,导致了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地力衰退,尤其是在多代连栽杉木林地上,林地地力衰退问题就更加突出和严重。文章综述了我国杉木多代连栽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以及防止地力衰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因其针叶养分含量低、分解慢、林地自肥能力差,因此,长期经营纯林会导致林地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二代难以培育大径材。选择适宜与杉木混交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增加树种多样性,对提高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维持地力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湖南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人工林在19世纪,与湖南杉木人工林有相似之处,采用单一树种营造大面积人工林,造成地力消耗很大,无法实现林木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杉木经营历史,分析了现有栽培制度下的炼山、幼林抚育、轮伐期短、林分结构单一等现状所导致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林地地力衰退。本研究引进德国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及原则改造杉木人工林,分别对杉木幼林、中林、成林进行第1代目标树经营,为第2代目标树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使林地地力得到恢复,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同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的育林干扰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炼山、整地、幼林抚育、间伐及采伐等育林干扰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了每一种干扰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养分迁移中的作用,并分别板页岩、花岗岩两类不同岩性发育的红黄壤进行有机质和养分损耗的估算.板页岩发育的黄红壤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主要损失于炼山及皆伐作业,而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主要损失于炼山烧失,水土流失和皆伐作业.母岩为板页岩的19a生杉木林,从造林到皆伐共损耗养分2 371.96kg*hm-2,损耗有机质34.06t*hm-2;母岩为花岗岩的27a生杉木林,共损耗养分3 276.09kg*hm-2,损耗有机质35.07t*hm-2.按传统的营林作业,干扰严重,如不进行养分补充,杉木人工林地力难于维护.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2年3月公布的人工林相似树种的数据低很多,如日本针叶树蓄积量为227.97 m^3·hm-2,柳杉为295.83 m^3·hm-2,落叶松为189.88 m^3·hm-2。关于年生长量,按全国第七次资源清查的中龄林与近熟林的数据做统计:杉木人工林5.2~4.2 m^3·hm-2,马尾松为3.2~1.8 m^3·hm-2,柏木为3.4~3.2 m^3·hm-2;但按作者掌握的我国重点或示范性、试验性小面积人工林生长量看,却很高,按我国编制的速生丰产林标准的生长量数据看比较高。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生产力不高,短周期经营的杨树、桉树人工林也不高,主要原因是:(1)纯林化与针叶化严重。按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纯林占人工林的85%,而且针叶化明显,人工乔木林10个优势树种中针叶林比例高达56.9%。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生物学上缺乏稳定性。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抗性低,抗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能力均差,人工纯林维护地力的能力也弱。(2)集约育林的技术措施:立地控制技术未得到推广,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在育林中未能认真贯彻;密度、植被、地力控制技术也执行不力,大面积上的人工林仍属于粗放经营;连作引起林地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土壤质量衰退,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造林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如杉木造林,传统的育林技术未得到明显改进,福建尤溪炼山后进行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炼山和水土流失损失的有机质高达989.35 kg·hm-2,养分586.26 kg·hm-2。桉树在砖红壤进行的机耕整地,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不合理的造林作业,最终导致土壤质量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短周期培育人工林带来了2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林地肥力要求高,二是如何利用无性系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短周期经营采用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轮伐期短,养分需求量大,如刚果12号W5无性系,通常利用地上部分,以5~7 a的轮伐期计,消耗的养分达571.75 kg·hm-2,我国培养短周期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本底原本普遍不高,如果采取连作,土壤有机质养分会明显下降,土壤质量衰退,并对其功能产生危害。我国杨树、桉树等人工林要达到短周期持续经营,还需要实行多无性系造林。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技术对策,应采取先进的集约育林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与地力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5a前很少有林下植物生长,在20a后才有较好的林下植被发育,人工林长期处在单一的群落结构,很难发挥林下植被对地力的维护和改良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对地力维护有不利影响,是引起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及长期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将定位试验地杉木人工林间伐后,对其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养分积累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乔木层由于生物量的减少,养分积累量也相应减少,而灌、草及死地被物层养分积累分别增加272.1%,37.2%和160.0%;整个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积累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均超过对照;林下植被和死地被物层在系统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抚育间伐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间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量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直接效果方面, 而对间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涉及较少。文中主要综述了抚育间伐后凋落物性质、林下植被、林内小气候和土壤性质等的变化情况, 以及这些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国外工业人工林培育的目标及技术途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作者论述了当前国际上工业人工林培育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经济效益和稳定性等6个目标; 介绍了工业人工林的主要培育措施, 包括: 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维护与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优化栽培模式、生态系统管理等; 指出了当前的人工林基地在生态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 病虫害日趋严重、林地土壤退化、人工林抵御自然灾害及大气污染的能力弱.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人工林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中国人工林的现状, 并用数据说明中国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如稳定性低, 具体体现在病虫害严重、控制难, 抵御气候灾害能力弱, 地力衰退严重。另外, 生物多样性低下和人工林质量差、生产力低等问题也很严峻。针对这些问题, 文中提出了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地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经营水平下,林下植被生长迅速。0.7的林分郁闭度,4~5年后生物量积累达4~5 t/ha;营养元素达80~100kg/ha。丰富的林下植被能促进养分的有效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对防止杉木林地力衰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llcbiologicalcycIingofnutricntclc-lllcntslntl1cccosystclnisthecyclingbctweentllcplantconununityandsoilwitl1intheccosys-tclll(Ot/ington,l986).ltformsol1ebranchofbiogQochcn1icalcyclesandislnarkedwitl1higl1spccdal1dil1tcl1sit}'.Biologicalcyclcofnutri-cntclenlcntsiscorrelatedwithforestproduc-tit'it3'closcly-tbeabsorptionandutilizatio11ofthe11utricntelemcntsoftheplantareillflu-cnccddircctl3'orindirectlybykindsofenvi-ronn1cntallbctorsandsomephysiologicalandlllatcrialproducingprocessareattectcd.S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