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首个轮伐期内I-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速生期叶片养分年平均适宜范围值:N(2.98%~3.37%)>Ca(2.26%~2.95%)>K(0.65%~0.73%)>Mg(0.35%~0.46%)>P(0.11%~0.13)%),属喜N、Ga树种.(2)速生期叶片养分的年、月变异极显著,林木生长规律一致,叶片对养分吸收、积累、分配与转移的动态变化反映了体内养分循环的特性.林木生物量分配顺序各年都相同:干>枝>侧根>主根>干皮>主根皮,叶随林龄增加递减;养分分配速生期为:侧根>枝>干>干皮>主根>主根皮,后期枝、干大于侧根,叶随林龄增加递减,但养分分配比叶高于于.生物养分量的积累与分配与林木生长一致.(3)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速率:生长前期为0.47,后期为0.28;养分利用率也不同,前期生产1t干物质需要的主要养分量分别为:N:7.6 kg,Ca:4.97 kg,K:1.89 kg,Mg:0.84 kg,P;0.26 kg,后期则为N:4.3 kg,Ca:6.34 kg,K:1.39 kg,Mg:1.14 kg,P:0.18 kg.人工林采伐后年平均移出养分量占土壤相应年平均速效养分量为:N:36.80%,P:52.8%,K:19.73%.支出较大.但是土壤养分供给水准较高,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以林木和土壤为主导的养分循环仍处于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对7、11、16、20和25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K、Ca、Mg在同一林龄杉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树叶>枝>皮>根>干。不同林龄时,同一营养元素在相同器官的含量不一样。林分11年生以前,各器官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11年生以后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积累在乔木层的各元素量多少排序是:N>Ca>K>Mg>P,各养分元素积累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养分积累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叶>枝>皮>干>根。各器官养分积累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养分积累增加的速率,皮>干>根>枝>叶。各器官的养分积累量分配比例随林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不同林龄的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和分配主要受不同林龄时生产量、不同器官的生产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控制,而且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影响养分积累和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西高峰林场6年生顶果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顶果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524.66 kg/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排序为根(根兜+侧根)>干>叶>枝>皮。各器官(除皮外)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K和Ca次之,Mg、P较低。其营养元素积累总量为2393.24 kg/hm2,主要集中在干材和侧根,其次是叶,最少是皮。就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而言,N的积累量最多。6年生顶果木人工幼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的总量为21.90 kg,表明其早期生长所需营养较多。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湿地松幼树生物量及养分积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对相似生境下4年生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树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枝生物量为湿地松小于马尾松之外,湿地松幼林的干、皮、叶、主根、侧根生物量均高于马尾松幼林,林分生物量为湿地松大于马尾松;林分不同养分元素的平均含量,C、K、Mg含量为湿地松大于马尾松,N、P、Ca、Fe含量为马尾松大于湿地松;不同部位养分元素含量以叶最大,其次为侧根、枝和皮;不同养分积累量,N、P、Ca的积累量为马尾松大于湿地松,C、K、Mg、Fe的积累量为湿地松大于马尾松。养分利用效率计算表明,湿地松幼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高于马尾松,在干物质产出相同的情况下,湿地松幼林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少于马尾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 5 mm、中根:2 mm <直径≤5 mm、细根:直径≤2 mm)N含量和叶片P含量显著增加,细根的P和K含量、枝和中根的K含量显著降低;3个径级根系N含量与细根P和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根和细根的N含量与枝和中根的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根系养分积累量大于地上组分,其占总养分积累量的百分比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7年生人工林达到峰值,N、P和K积累量百分比分别达70%、66%和63%。(3)随着林龄增加,3种养分元素的利用系数降低,循环系数和周转期增加;K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明显大于N和P,周转期明显小于N和P。[结论]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  相似文献   

6.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各器官养分分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N、P、K、Ca、Mg、Cu、Fe、Zn、Mn等元素含量均受不同器官和不同时间的影响,并呈现极显著(P <0.01)的差异。2)5月与8月油茶各器官的N、P、Ca含量均以叶片最高;5月K含量以叶片最高,8月则以果实最高;Mg的含量均以根最高。3)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P、K以及N(果、叶、枝、干)、Mg(果、叶、根)、Ca(干、根)含量减少了2.08%~59.58%,而根系的N含量、枝与干的Mg含量以及果、叶与枝的Ca含量则增加了3.19%~90.60%。4)Cu、Zn含量均以枝最高,Fe含量以根最高,Mn含量以叶最高。5)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Mn含量、叶Fe含量, Zn含量(枝、干、根)增加了1.36%~171.15%;而各器官Cu、Fe(果、根、枝、干)、Zn(果、叶)含量则下降了10.44%~88.99%。6)本研究发现在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叶片具有很高N∶P,各主要器官的N、P、K、Cu含量较大幅度降低,大量K向果实转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林龄1-4年的桤木幼树生物量调查、器官中养分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Zn的含量测定及积累量的分析,探讨桤木不同林龄植株的生物量和器官中养分元素分布与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桤木平均木生物量及器官叶、枝、干、根的生物量与年龄呈正相关,生物量增长速率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器官生物量构成中,仅干的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桤木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NCaKMgPFeZn;N、P、K元素在叶中含量较高,Ca、Mg、Fe元素在根中含量较高。养分元素N、P、K、Ca、Mg、Zn积累量在干中最高,Fe元素积累量在根中最高。桤木林龄1-4年当年养分元素(N、P、K、Ca、Mg)年净积累量分别为17.07 g/株、40.79 g/株、95.82 g/株和106.71 g/株,微量元素(Fe、Zn)当年净积累量分别为335.04 mg/株、577.26 mg/株、1 267 mg/株和1 525.27 mg/株。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宁明县34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米老排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树叶和干材各营养元素含量为N>K>Ca>P或Mg,树枝和树根中则是K或Ca>N>Mg>P,干皮为Ca>K>N>P>Mg;米老排人工林营养元素总储存量为1671.74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储存量(1497.01kg/hm2)占89.55%,灌草层(23.00kg/hm2)和凋落物层(151.73kg/hm2)营养元素储存量分别占1.37%和9.48%;米老排人工林乔木层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44.03kg/(hm2·a),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的顺序为N>K>Ca>Mg>P,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5.10kg。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不同林龄(15、30和45 a)云南松为对象,通过1 a的定位观测,对不同林龄云南松的养分回流及利用效率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深入揭示云南松养分自我保持机制及云南松林地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云南松针叶中养分元素含量夏秋季相对较高,而冬季相对较低,N元素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其它元素则以45 a含量相对较高,30 a含量相对较低,总体上,各林龄养分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为Ca、N、K、Mg、P。(2)各林龄云南松针叶中N、P、K在不同季节中均有明显的回流,回流率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而差异明显,大多在冬季的回流率相对较高;Ca元素则在各林龄各季中出现富集,富集率随林龄增加而增大;Mg元素除45 a在春秋冬季中有少量回流外,其它林龄及季节则均出现富集。(3)各林龄N、P、K的利用效率在冬季较高,而Ca、Mg的利用效率则在秋季较高,利用效率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明显。结果显示,各林龄对养分元素的平均回流率从大到小为K、P、N、Mg、Ca,平均利用效率从高到低为P、K、Mg、N、Ca,养分元素的回流率及利用效率与养分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云南松针叶对N、P、K保持较高的回流率和利用效率,表明云南松对贫瘠低磷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贫瘠低磷环境下造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刺栲 (Castanopsishystrix)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循环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松、栲混交林各元素积累量的分为N >K >Ca >P >Mg ,松纯林为N >K >P >Mg >Ca ;混交林营养元素总的归还量比纯林高 ;N、P元素的循环系数混交林比纯林分别高70 5 %、 4 0 0 0 %。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养分积累进行了研究。在连续坡面上福建柏人工林叶的N、P、K含量随坡位升高而降低 ,Ca、Mg、Fe、Cu、Zn则相反 ;养分积累量随坡位升高而缓慢下降。在生长过程中叶的N、P含量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Ca、Mg则相反 ,K含量相对稳定 ;10年生、2 0年生时林木叶的养分积累量占全树的比重最大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叶、根、干、枝、皮 ,而 30年生时林木根的养分积累量占全树的比重最大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根、干、叶、枝、皮 ;营养元素的积累总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在不同生长阶段 ,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广西来宾市32年生顶果木人工林内选取标准地,采用收获样方法计算林分生物量,同时对林分乔木层根、干、枝、叶、皮,灌木层根、干、枝、叶,草本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以研究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2年生顶果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808.25 t/hm2,各器官生物量排列情况为:干枝根皮叶。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Ca最高,N和K次之,Mg、P较低。乔木层的营养元素积累总量为10 000.23 kg/hm2,主要集中在干材和枝,其次是皮,最少是侧根。顶果木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的总量为12.52 kg,其中对Ca的利用效率最低,Mg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马尾松根和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马尾松根系和叶片养分(C、N、P、K、Ca、Mg)进行研究,探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根系和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和养分分配特征,以及根和叶片养分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别在2014年7月和11月,利用土柱法采集根样和高枝剪采集枝条第二节上的健康叶样,然后再进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非生长季与生长季相比,根C养分含量、C:N和N:P比值均下降,N、P、K、Ca、Mg养分含量含量均增加。(2)根C养分含量随直径增大而增加,N、P、K、Ca、Mg养分含量随直径增大而减小。(3)径级、取样时间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根系C、N、P、K、Ca、Mg养分含量和C、N、P养分化学计量比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同时取样时间对粗根C、N养分含量以及C:N比无显著影响。(4)细根(2 mm)C和N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和P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C:N比值和N:P比值变异分别由各自两元素含量共同决定;粗根(2 3 mm)C、N计量比值和N:P比值变异分别主要由N元素含量和P元素含量决定;(5)从地上叶到地下根,C、N、P、K养分含量呈减少趋势,Ca、Mg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同时,根和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较弱,除C、K养分之外。[结论]马尾松根系养分含量与叶片养分的关系较弱,且分别对各养分的相对需求量不同;与生长季相比,非生长季马尾松根系N、P、K、Ca、Mg含量显著增加;C、N元素和N、P元素的耦合关系只出现在细根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双流县4a和5a生巨桉人工林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和分配及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巨桉4a巨桉标准木全株鲜重达到311.24 kg,5a巨桉标准木全株鲜重达到484.02 kg,从两种林龄巨桉生物量的分配看,均为树干>树皮或大枝>小枝>叶>果实;两种林龄巨桉单株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树叶>果实>大枝或小枝>树皮>树干;从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在树干的分配来看,N、P、K、Mg含量基本呈现随着树干高度而增加,有机质含量树干中部最高,树干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Ca含量树干基部最高,中部最低;从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看,两种林龄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均表现一致规律,均为N最多,其中4 a生N含量积累为637.32 kg·ha-2,5 a生N含量积累为1 134.17 kg·ha-2,其次为Ca、K、Mg,P积累最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火力楠、红苞木、大叶相思幼苗的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3种树种各器官的千重排序火力楠为根>干>叶>枝,红苞木为叶>根>干>枝,大叶相思为干>叶>根>枝。3种树种的养分浓度为N>K>Ca>P>Mg,养分总浓度大叶相思>火力楠>红苞木。3种树种各器官的养分总贮量排序火力楠为根>叶>干>枝,红苞木为叶>根>干>枝,大叶相思为叶>干>根>枝。3种树种各器官中的养分贮量多为N>K>Ca>P>Mg,其养分总贮量也为N>K>Ca>P>Mg。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西部林龄10 a的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及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总的序列是草本层树叶凋落物层灌木层枝根干,乔木层中各元素含量为NKP;营养元素(N、P、K)总积累量为512.04 kg/hm~2,乔木层、林下层植被、凋落物层分别占46.12%、32.66%和21.22%,乔木层养分积累量较低;养分年吸收量、归还量、留存量分别为94.52、74.80、19.72 kg/(hm~2·a),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和周转时间分别为0.79、0.40和3.16 a,循环速率依次为NKP。该林分循环速率快,周转期短,利于土壤肥力维持,利于林地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合理经营和管理光皮桦林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及维持和改善林地土壤肥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竹林营养元素分配与积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年龄雷竹各器官的N、P、K、Ca、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大小N、P、Ca、Mg均为叶>枝>秆,K为秆>叶>枝.各营养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叶:N>K>Ca>P>Mg;枝:K>N>P>Ca>Mg;秆:K>N>P>Mg>Ca.雷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4 654.20kg·hm-2,5种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202.94kg·hm-2.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相似立地条件下速生阶段(11年生)的秃杉与杉木(第2代)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均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和K,Mg和P最低。秃杉人工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573.40kg.hm-2,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330.33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分别为517.97、11.05和47.05kg.hm-2,分别占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89.91%、1.92%和8.17%。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在秃杉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分配均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或树根。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平均年净积累量为47.09kg.hm-.2a-1,是杉木人工林(26.55kg.hm-.2a-1)的1.77倍。秃杉的营养元素利用效率低于杉木,但明显高于马尾松、刺槐和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19.
马占相思等5个树种叶中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测定了阔叶树马占相思、木荷和红锥及针叶树杉木和加勒比松叶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5个树种中马占相思叶的N、P、K含量最高 ,杉木叶的Ca、Mg含量最高 ,而加勒比松叶的 5种养分含量最低。马占相思、红锥和加勒比松叶的养分含量为N >K >Ca >P >Mg ,而木荷和杉木叶的养分含量为N >K >Ca >Mg >P。各树种养分利用效率为P或Mg >Ca >K >N。  相似文献   

20.
为给平欧杂交榛合理施肥提供参考,2011-2013年,每年以2株平欧杂交榛达维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方法,研究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及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6~8年生平欧杂交榛树体生物量年均递增率达73.45%。其中新生营养器官干物质平均分配率为13.34%,多年生营养器官为75.57%,生殖器官为11.09%。N、P含量以果仁最高,其次是雄花序;K含量以果苞最高,其次是果仁或雄花序;Ca含量以叶片最高,其次是干和枝条;Mg含量以叶片最高,其次是果仁。7~8年生平欧杂交榛树N主要分配到果实、叶片和一级不定根,P主要分配到果实、一级不定根、叶片和果苞,K主要分配到果苞、果实和叶片,Ca主要分配到叶片、主枝和一级不定根,Mg主要分配到叶片、果实和一级不定根。每生产100 kg鲜果,各元素吸收比例为N︰P︰K︰Ca︰Mg=7.8︰1.05︰3.6︰7.7︰1.0。建议生产上N、P2O5、K2O施肥比例为1.43:1.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