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火场资料、温度、降水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气候背景与林火发生期和发生前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多发年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夏季林火发生前期(春季)的气候条件并不是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林火发生期(夏季)的旱涝状况是决定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因子;林火多发年高低空大气环流均存在异常变化。高低空大气环流的配置.均不利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出现,从而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1~2009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资料和同期林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月降水量和月无雨日数、月平均温度及14时月平均风速是影响夏季林火的关键因子,其中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温度因子和动力因子,夏季的温湿状况以及动力条件是决定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根据温湿因子综合分析发现,夏季林火多发生在暖干型气候背景下,即气温高降水少的月份,而且这种形势下发生的火灾往往持续时间长、过火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0~2004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呈现明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1)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只在121°12′~130°16′E和46°53′~53°25′N之间发生过。(2)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主要发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基本都是雷击火,黑河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主要是烧荒。(3)大兴安岭及黑河地区各个县区夏季林火状况有很大不同。(4)6月是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最多的时期,6月15~25日是烧荒引发夏季林火的重点时期。黑龙江省6月15~20日间发生的夏季林火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过火面积也最大。7月1~5日及8月20日以后均没有夏季林火发生。(5)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黑河地区2004~2009年的夏季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黑河地区夏季林火具有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主要为地表火、火因主要是人为所致等特点,强调使用直升机、专业机械化部队扑救该地区夏季林火具有优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林火特点及灭火手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兴安岭地区2000 ̄2005年的夏季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区存在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发生次数呈上升起势、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主要为地表火、火因主要是雷击所致等夏季林火特点。指出了扑救该区夏季林火时使用直升机效果明显,分析了具体的使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25年黑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80~2004年黑龙江省主要林区(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的森林火灾的统计资料和气象资料,选取干燥指数为气象指标,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来,黑龙江省主要林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年年波动,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上升或下降趋势,这种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的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天山西部林区,由于面积大,林区活动人员多,林火时有发生。对近几年发生的林火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天西林区林火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发生时间集中,初发火地点较规律。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伊犁各地6、7、8、9四个月气温高,而在全年降雨量的分布中,6月份的降雨量大,形成高温多雨湿润  相似文献   

8.
伊春市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因子对林火的影响一直是森林火灾研究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高温、大风,即水分、温度和风速是对林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1,2].水分越少、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林火,但有关这三个气象因子达到什么程度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研究较少.为此,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作为一个系统,从背景条件(火灾前3天气象要素)和触发机制(当天气象要素)两方面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能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9.
野外采集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3龄及以上老熟幼虫或茧在室温(25±1)℃、光周期L∶D=14∶10(光期6∶00—20∶00,暗期20∶00—6∶00)、空气相对湿度RH=75%±10%的实验室饲养,观察成虫羽化、求偶、交尾等生殖节律。结果表明:杜鹃三节叶蜂结茧后10 d即可羽化,主要集中在蛹期12~16 d的光期,13 d为羽化高峰,光期3~7 h(9∶00—13∶00)为羽化高峰期;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光期7. 5~9 h(13∶30—15∶00),高峰期出现在光期8. 5 h(14∶30),雌虫求偶率和求偶次数随着日龄增大而降低;成虫交尾主要集中在前3日龄,交尾持续时间随日龄增加而下降,交尾后雌虫的平均产卵量为25粒。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火呈上升趋势;集中发生于5—6月,与云地闪电发生频数相关不显著(P0.05)。经似然比检验,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前7 d FFMC平均值、前3 d地闪次数、前7 d平均降水量。用于模型评价的ROC曲线比较凸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