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河回龙茶是云南绿茶中的精品,也是云南梁河县名、特、优茶业品牌。文章阐述了梁河回龙茶的人文简史、产区自然环境、茶叶品质特点、加工工艺和产业现状,提出打造梁河回龙茶产业品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简述云南农垦茶业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提出应抓住机遇,巩固和提升茶叶产业,创立品牌,发展有机茶等,促进茶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和生活品质的日益关注,中国康养产业渐成气候,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市场潜力.云南食用菌产业规模庞大,良好的自然条件也给云南食用菌产业康养赋能提供了充足条件.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时代,本文分析了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机遇,提出依托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通过食用菌康养试点基地建设、云南食用菌品牌打造与宣传...  相似文献   

4.
《云南林业》2014,(5):13-15
森林云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省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林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的重要载体,是彰显云南特色和优势的形象品牌。不论是实施"绿水青山"计划,建西南绿色屏障、创兴林富民大业、扬七彩云南文化等重大林业工程项目,还是发展农村特色效益林业,都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出,同时引导林农科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云南普洱茶市场概况入手,分析了云南普洱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CI系统打造普洱茶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黎彩眉 《绿色科技》2021,(6):272-273,276
指出了广东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取得了多方面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品牌影响力不强、维护力不足、认知度不深、聚合力不够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管理体系、标准体系、营销体系、运营体系的功能缺失与机制不全。基于此,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广东实际,提出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完善路径,即品牌创建与源头生产相结合、与行业整合相结合、与营销推广相结合、与政策扶持相结合,通过“四结合”促进广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大理市主城区云南山茶的园林应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理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的云南山茶名贵品种较少且多为私人种养或集中在生产绿地中,较少公共绿化。通过分析总结了云南山茶在我国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原则,对大理市云南山茶的园林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中国天然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基础研究和系统研究较好的省区之一,但竹产业开发却落后于其他省竹产区,特别是竹笋的开发上形不成规模经济、品牌走不出去。该文分析了云南竹笋资源特点和优势,浅议竹笋加工技术的研究与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云南竹笋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使用后评价(POE),通过现状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以昆明云南映像C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游憩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从室外公共空间分布形式、空间设计现状、空间景观构成内容及居民使用评价等方面开展了调查,通过研究梳理了居民室外活动的规律及特点,指出了云南映像C区室外公共空间存在空间构成内容形式较单一、景观差异性较小,遮阳避雨设施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2月4-5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主办,昆明东方环球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杭州云南森林生态产品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招商推介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此次专场招商推介会旨在不断夯实云南森林生态产品通向有消费能力和需求长三角大型城市的桥梁,并与浙江本地的大型商超、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云南森林生态产品创市场、建品牌、促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偏远和高原地区的森林生态产品打响品牌,将农民的“钱袋子”和市民的“饭桌子”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席险峰  张强 《经济林研究》2007,25(2):110-113
分析了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树品种推广的现状,结合茶叶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该州茶树品种良种化的对策:即在推动恩施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选择优良茶树品种,合理规划种植,以茶树良种的推广为基础,通过品牌的打造,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从而推进恩施州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对英山县茶产品的地域分布、产量的提升以及名优茶产品的产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英山县的特色茶叶品牌对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积极作用.进而对英山县茶叶品牌创建的举措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商洛已有300多年的种茶历史,已经发展到0.853万hm2,是我国最北部的茶区,具备生产优质名茶的区位优势;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品种混杂,投资少、规模小、产量低、品牌少、技术落后,使得综合效益较低;因此商洛茶叶未来的生产中必须注意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强化市场意识,扩大生产规模;调整茶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投资力度,规范管理体制。把茶业作为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最终实现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云南省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永全  苏祝成 《林业调查规划》2003,28(3):107-109,113
到2001年,云南省茶园面积达17.07万hm^2,茶叶产量达8.16万t,居全国第四。茶叶总产值8.72亿元,居全国第十。然而与全国比较,其单产、价格、名优茶产量等均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缺少文化背景;市场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实力弱,科技水平低;缺少新产业突破口。今后发展对策: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建立茶叶市场,引导产业升级;发展优势产业,加速名优茶工程;东西优势互补;创立名牌效应;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对保靖县吕洞山区黄金茶主产区产业种植成效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科技推广,“保靖黄金茶”依托优异的品质,产业在基地规模、市场和品牌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基础设施薄弱,骨干技术人才缺乏,市场无序竞争是黄金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阳茶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信阳7县2区茶叶生产状况的调查,利用9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及局地农业小气候观测资料,在对信阳绿茶产区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茶树栽培环境和茶园地理特征将其细分为淮南丘陵茶区、豫南山地茶区两种类型,并对茶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信阳茶区茶树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适宜,降水量适中且分布均匀,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日光散射辐射的比例高,云雾天数最长可达160 d,光、热、水气象要素同期协调递增,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过渡气候条件,是造就“信阳毛尖”名品绿茶质量的真正原因.并提出了"信阳毛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及绿茶、特种茶、乌龙茶出口创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茶叶功能成分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使得茶叶提取物作为膳食补充剂、医药原料及化妆品原料等在国际市场上呈急剧攀升之势。对比分析茶叶等植物原材料的销售产值与茶叶等植物提取物的销售产值,指出在世界茶产业面临供过与求的情况下,扬长避短,生产绿茶、特种茶、乌龙茶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产品,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出口符合国际保健品市场需要的茶叶功能产品,促进茶产业升级换代,是我国茶产业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湘妃翠"鲜叶与成品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和茶叶国标检测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季节“湘妃翠”鲜叶及其成品茶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鲜叶与成品茶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等的品质成分的季节变化明显,趋势一致,春季明显优于夏秋季、秋季优子夏季;与鲜叶的品质成分状况相比,成品茶的品质成分状况明显改善,奠定了感官品质的生化基础。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湘妃翠”品种在夏秋季生产普通绿茶而不生产名优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品牌被认为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中国竹藤产业总产值逐年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竹藤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整体与企业个体2条路径探讨了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现状,通过文献计量法提炼出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整体与个体特征:在整体路径上,林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竹藤品牌建设的萌芽,多产业融合推动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发展,多主体共建区域品牌助力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完善;在个体路径上,国际竹藤组织等机构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竹加工产业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合作社模式整合了更多的竹藤资源。基于这些特征归纳出竹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竹藤产业整体的品牌建设具有产业发展不均、品牌制度不全和品牌文化匮乏等问题,企业个体的品牌建设中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品牌理念模糊和品牌培训欠缺等现象。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完善品牌标准制度体系、打造地域特色化品牌和推动品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