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次阔叶林改造为菇木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91年冬被皆伐的残次阔叶林中,1993年进行抚育间伐、补植造林、封山等措施试验表明,抚育间伐试验林生长快,1994年平均树高3.2m,改造后1993 ̄1994年两年树高生长量1.8m,与集约经营的1992年新造菇木林相近,菇木产量高,1991年鲜重20000kg/hm^2,超过封山林和新造林。封山林生长良好,总生物量大,林木生长量和菇木产量次之,枫香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是菇木林建设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2.
对马挂术进行营造高密度、短轮伐期作业人工林以及截杆与不截杆造林试验研究表明,培育快速高产菇木林,马挂木是一个优良树种。同时采用2种造林密度(菇木林密度与一般用材林密度)的3年生幼林地的马挂木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根、茎、叶),总鲜重比为2.27:1,其中菇木林与一般用材林茎杯比分别为1.84:1。  相似文献   

3.
菇耳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阔叶树资源日益缺少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制约了菇耳产业的稳定发展.以短轮伐期与截杆萌条培育技术营造菇耳林,采取高度集约经营的方式,可加快发展菇木林资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为菇耳产业可持续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充足的基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营造马桂木短轮伐期菇林试验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挂木进行营造高密度,短轮伐期作业人工林以及截杆与不截杆造林试验研究表明,培育快高速高产菇木林,马挂木是一个优良树种。同时采用2种造林密度的3年生幼林地的马挂木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总鲜重比为2.27:1其中菇木林与一般用材林茎杆比分别为1.84:1。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完全适应景宁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和速生性;培育一般用材林,栽植后10年即可主伐;培育菇木林、栽植后3-4年即可采伐利用。现有研究结果已表明,美洲黑杨木屑栽培香菇比混合木屑产量高6.9%,用以种植黑木耳比常规混合木屑产量增加7.7%。景宁是香菇、黑木耳的主产区,引各推广美洲黑杨,并引进美洲黑杨菇、耳超短轮伐期两用林营建技术,开展杨树木屑栽培袋料香菇、木耳最佳基质配比的研  相似文献   

6.
菇木林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控制采伐总量为基础,管改封为重点,营造人工林为突破口,增加资源后劲,活跃香菇产业”的方针,采取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政策、落实资金、培育人才、科技兴林等措施,实现本世纪末创建菇木林3.33万hm2,菇木资源年生长量38万m3,年可制菇上亿段,菇业年创税利超千万元。  相似文献   

7.
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是解决林茵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闽北常绿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后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择伐或皆伐人促方式,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经7a恢复后,其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土壤肥力水平明显高于炼山造林群落,并接近于邻近天然次生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据分析,文章指出过伐林资源特点是,可利用之成熟木超过总蓄积一半以上,现行的二次渐伐与择伐均不能经一次作业将过伐林中的成过熟木全部伐净,否则就超过了采伐量。对此文章指出了可实施"采大,留中,保幼"的采伐方式,认为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落叶松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制定不同培育目标的培育技术体系,规范经营标准;中龄林改成培育大径材林的可按目标树作业法作业,近熟林本着伐劣留优的标准,保留300~350株·hm-2进行择伐,伐后进行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见缝插针造林,以迅速恢复森林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探讨怎样间伐有利于提高生长率,且比较经济,在日本落叶松林地进行了间伐试验。设5个小区,小区面积50×50m。A区进行行状定性间伐:第一次伐1留3,闾伐24%,第二次伐1留2,间伐37%,第三次间伐24%,第四次间伐23%;B区进行以下层木  相似文献   

11.
优良菇木树种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3年的多树种、多点造林试验和不同菇木树种材料袋栽香菇试验,初步表明南酸枣、麻栎、银荆、杜英、马褂木、桤木共6个树种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等特点,用于袋栽香菇产量较高且质量好,是营建短轮伐期菇木林的较好树种。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马尾松4~20年生不同密度的人工同龄纯林生长资料的分析表明:第1次树高生长分化高峰期在4~7年生,第2次在11~14年生,幼林郁闭后林木直径分化状态比较稳定。中幼林期抚育间伐主要采伐劣等木,进入近熟林期后除采伐劣等木外,还可采伐一部分中等木。间伐施工应以留优去劣为主,适当照顾均匀。总稀疏强度与密度呈正相关性,出现稀疏的时间随密度增大而提前;连年稀疏强度高峰期出现在林分郁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总稀疏强度与稀疏时间同密度的关系可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间伐强度与时间。利用马尾松人工林观测资料拟合出与立地条件、现存株数密度、林龄三因子相关的自然稀疏模型,从而可推算出不同立地条件的自然稀疏表,为马尾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顾燕珠 《林业科技》2000,25(5):53-55
伐倒木根部劈裂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由生长应力造成的劈裂可通过锯一个斜式上口加以避免;由留弦引 伐倒木劈鲜明则可通过用冲锯法,即开一个键槽和锯斜式上口来避免。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即成为一种新的伐木技术,现场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这种新技术在避免伐倒木根部劈裂方面效果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丽水市现有阔叶树人工林林分调查和种菇试验结果,选择了马褂木、栓皮栎、桤木、南酸枣等4个常见菇木树种进行了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6 a生时4个树种单株的树高、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差异并不极显著.由于单位面积的断面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生产中如果增加种植密度,幼龄蓄积量也大.因此,短轮伐期的菇木人工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蒙古栎栽培技术与幼林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培育优质大径材的经营措施。苗圃育苗采用秋季随采随播的方法;栽培上作了不同迹地类型、不同初植密度的对比试验;经营上采用造林后前3年每年抚育4次,造林后第2年进行人工修枝,修枝树的高生长较未修枝的高63.1%,干形通直;在培育优质大径材方面提出了结合林木分级法,伐出5级木等措施,调整幼林空间结构,为蒙古栎的人工更新及用材林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杉木萌条伴生木荷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伐除杉萌条后蓄积量159.9 m3/hm2,比纯木荷林分蓄积量多6.8%,且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可获取间伐材23.9 m3/hm2,增加收入3 705元/hm2;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林分总持水量2 022.6 t/hm2比纯木荷林分总持水量3.9%;土壤容重、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最大持水量、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均优于纯木荷林分;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与纯木荷林分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等化学性质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差别;表明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混交林与纯木荷林比较,可不增加投资取得更高回报,并有效改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胡枝子枝条粉碎料作为袋料培育香菇试验,与常规的用杂木原料培育香菇相比较,具有出菇早、产量高、品质佳等特点。此外胡枝子萌芽率很强,作为菇木林其利用率持续时间长,可以连续数个4~5年;由于胡枝子是豆科植物,树叶浓厚,对改良土壤、增加土壤NPK含量有明显的作用。胡枝子改造松残次林,资源潜力巨大,对繁荣林业前景无可估量。  相似文献   

18.
在庆元县菇木树种人工林内,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采伐季节、伐根高度和伐根完整程度三个因子对马褂木、枫香、锥栗、秃瓣杜英、南酸枣、桤木伐根萌芽数的影响,发现了这三个因子的优良组合,对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2个样带779个样方的调查,认为坡度、留母树否、灌木生长状况是影响皆伐后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山脊油松林可实行留母树皆伐。皆伐后天然更新的华山松较人工更新高生长落后5~8年。皆伐后天然更新幼林树种组成复杂,稀有树种减少,演替趋向于形成华山松林。锐齿栎和光皮桦的林分是萌生——实生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笔者针对天然沙棘林生长密集、结实量小的特点,开展了疏伐对其生长、结实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后,沙棘当年新生枝数量增加近50%,1年至3年内侧枝生长最快,第2年生长量最大,第3年树冠长度增加1倍以上,树冠投影面积增加近1倍;伐后第2年新生侧枝开始结实,第3年至4年结实量大幅增加;疏伐后沙棘株行距保持为1.0 m×3.0 m或1.5 m×3.0 m较好。冬春季风力较大的地段,宜采用带状疏伐,伐后密度不宜过小,带内株行距保持在1.0 m×2.0 m或1.5 m×3.0 m,每带3行~4行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