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分密度和林龄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密度和林龄对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和树高在11林龄前增长缓慢,12~27龄时增长加快,为速生期,到27龄后又增长变缓,且逻辑斯蒂生长方程很好地拟合其随林龄的生长的变化过程。树高对林分密度的敏感性不大,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树高表现为略微降低;但胸径明显减小,且林龄越大,密度效应越显著。在林龄16龄后林分密度增大导致林木胸径减小,引起胸径明显减小的密度为低于1 500株/hm~2。林分生物量随密度增加一直增大,在研究的年龄阶段(10~40年)其密度效应还不明显,但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林分密度不高于1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长白山地区景山林场生长的胡桃楸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的方法,分别选定了不同林分下的8株胡桃楸,并对这些选定的树木进行精确的枝解析,最终得到其基径和枝长生长的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可以看出胡桃楸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胡桃楸基径的总生长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增加,连年生长量则与之相反。胡桃楸枝条长度的总生长曲线是随枝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连年生长量均随枝龄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1986年在建德林场进行了三项银杏嫁接试验:①用采自1株雄树的接穗,分别在1~2龄和3~4龄苗砧上以切接、劈接、合接、腹接和插皮接5种方法嫁接,按裂区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接8株:②用采自60株雌树(无性系)的接穗以劈接法嫁接,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3个区组,第1、2、3区组分别为8、9、10株小区;③用已嫁接成活生长1年的13个雌树无性系的嫁接苗,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栽培试验,5个区组,2株小区,株行距5×5m,年底测定嫁接成活率和各年度的新稍生长。数据分析表明:砧龄×接法的交互作用引起成活率的显著差异,1~2龄砧用劈接,3~4龄砧用合接最好。不同无性系间在嫁接成活率和1、2、3年新梢生长上都有极显著差异。各年度新梢生长具密切相关,它们与嫁接成活率的相关不紧密。认为愈合能力和生长速度都受到无性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在低丘红壤上设立湿地松纸浆林每公顷900~2 700株的5种初植密度随机区组试验,8年的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增大,林分胸径、冠幅、活冠层长度和单株材积减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8龄时每公顷初植密度2 250株以上的林分已到间伐始伐期,但间伐下的小径材无造纸价值。结合造纸利用分析,每公顷1 350~1 800株是湿地松纸浆林较适宜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省承德市木兰围场北沟阳坡中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油松林的生长。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增加,胸径和冠幅均呈现逐渐变大的趋势,但超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冠幅均小于强度间伐。树高生长在强度间伐时最小。间伐有助于人工油松林的林分生长,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生长较好,但超强度的间伐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调查地原密度1 815株·hm-2的油松人工林,在保留密度900~1 000株·hm-2时林分生长情况最好,这说明原密度1 815株·hm-2的油松人工林最适宜中度到强度间伐,间伐最适强度为40%~50%。  相似文献   

6.
在8株速生的一年生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Mirb)Franco)实生苗上,于5月龄和7月龄进行平茬,每株取得的插穗扦插成活的最少28株,最多82株,平均为45株。用生长激素预处理,对插穗最终生根的百分率无影响,但能有效地加速根的生长,并可促进以后无性系分株新梢的伸长。在一个生长季节之后,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是很显著的。成活的插穗几乎与实生苗生长一样迅速(4.8比6.0毫米/周),在生根期末之前,除了有一些扦插苗最初装着直立生长的形态外,大部分呈斜向生长。试验表明,这是一种作为迅速繁殖无性系试材和优良遗传基因型的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分株繁育分株繁育是玫瑰传统的繁育方法。移栽时间是秋季落叶后或早春发芽前,不宜在生长季节进行。分株繁育有2种方法:一种是将玫瑰整个株丛挖出,依据其根系的生长状况,分成若干小株。另一种是只刨株丛附近的根蘖苗,最好取2年生,地上部具有2根以上的枝条,根茎...  相似文献   

8.
为了缩短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选择年限以及提高木材产量,本研究通过分析红松的生长变异规律、相关性、早期选择效率以及通径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红松人工林优良单株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根据红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以及林地状况,选取15株红松解析木,以46a作为成熟龄,比较分析了红松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等主要生长性状随年龄的动态变化、早晚期相关性、性状间相关性以及选择效率等。结果表明,红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变异系数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幼龄期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异系数逐渐降低,并且在18a以后趋于稳定;红松人工林的早期选择年龄为18~24a,在此年龄阶段的选择是可靠的,并且要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同时要考虑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油茶斜纹夜蛾、黄刺蛾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斜纹夜蛾 1.危害情况 危害荷花、睡莲、大丽花、木槿、月季、百合、仙客来、菊花、山茶、葛兰等约200余种.初孵幼虫取食叶肉,2龄后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将整株叶片吃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严重时可至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世代的方法对辽宁省岫岩县天然结缕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的最高龄级为3龄。在生长季中均以1龄蘖为主,各月比例均占95%以上。2龄、3龄的分蘖株数量很少。因此,结缕草为增长型种群。芽的年龄构成以0龄根茎芽为主,芽数量基本为分蘖株数量的30%-40%,休眠前芽数量增加,这保证了来年种群分蘖数量的稳定。1龄蘖的生物量在整个生长季中的变化动态是:从4-7月呈递增趋势,在7月末达到最高点,然后下降。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秦岭林区中龄次生林的生长特点,结合次生林抚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中龄次生林的高生长有一定影响,对胸径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的减小,林分胸径生长量有增大趋势;对林分的蓄积增长有较大的影响.该林分的合理保留密度应为1 500株/hm2.同时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海拔的变化对次生林生长影响很小.该项研究为秦岭林区的次生林抚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栽培密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2004年5月,将温室培养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scne)幼苗按照5种栽培密度(11、16、25、44、100株·m-2)移栽到田间,并于2004年9月中旬采收.我们对喜树幼苗的生长(包括株高和冠幅)、生物量分配、喜树碱含量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就5种栽培密度而言,喜树幼苗生物量、株高、冠幅及总叶面积均在密度为25株·m-2时最大.嫩叶喜树碱含量高于喜树幼苗其它各器官的喜树碱含量并且随栽培密度的改变有明显变化,在100株·m-2时达到最大,但其它器官喜树碱含量随栽培密度的变化不显著.栽培密度为25株·m-2时,喜树碱积累显著增强.结果显示,为得到较高喜树碱含量的喜树原料,喜树幼苗的最适栽培密度应为25株·m-2.  相似文献   

13.
5年生锯叶棕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叶棕是美国东南部常见的一种棕榈科珍贵药用植物,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进了锯叶棕的优质种源后,定期对其树高、地径、冠幅、分株等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年生锯叶棕总体生长缓慢,但分株能力强。从树高、地径等指标来看,前2a生长最快,3~4a生长缓慢,第5a生长又出现变快趋势。5 a后锯叶棕最多可由1株分株为16株,树高最高为262 cm,地径最大为28 mm,冠幅最大为420 cm。锯叶棕生长差异性较大,最小的锯叶棕树高仅为97 cm,地径为8 cm。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密度欧美类杨速生丰产林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净现值方法对不同密度林分的经济成熟进行了分析。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成熟龄;数量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经济成熟龄的时间是7~9 a(P=5.22%),数量成熟龄是12~14 a;对比其他密度,330株/hm2林分更适宜培育大径材;另外,对间作条件下的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成熟龄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生长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17龄以前母树生长结实有关材料,研究母树一般生长结实特点,年龄,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无性系结实差异规律等几个方面,结果如下:在文本南亚热带红壤区一般经营条件下,马尾松嫁接线树年平均高生长0.7-0.9m,直径生长1.5-1.9cm,冠幅生长0.68-0.70m,初植密度为4m*4m的种子园在7龄以后植株正常生长开始受到抑制,母树的结实量与主枝阳枝的断面总量程紧密的相关,种子园8-10龄平均产种4.1kg/hm2,11-15龄平均产种量10.5kg/hm2,16-17龄平均产种量13.5kg/hm2,同时,对密度与产量,无性系结实差异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红松胸高断面积生长随树龄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理解树龄、环境因子和功能性状在树木生长和经营中的重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不同树龄(16~285年)红松样树65株,采用胸高断面积生长率(BAGR)表征树木径向生长,测定树木所处的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pH)和功能性状(叶、枝、根性状),探究红松胸高断面积生长随树龄的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红松BAGR随树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树龄小于220年时BAGR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大于220年时BAGR随树龄增加而减小;2)树龄、光照强度和土壤pH对红松幼龄树(16~100年)BAGR存在正向影响,比叶面积对幼龄树BAGR存在负向影响;3)土壤氮含量和木质密度对红松中龄树(100~220年)BAGR存在显著负向影响;4)树龄显著抑制红松老龄树(大于220年)胸高断面积生长,根氮含量及多年生针叶单位质量氮和磷含量促进老龄树胸高断面积生长,且根氮含量的影响更加显著。【结论】树龄、环境因子和功能性状共同驱动红松径向生长,影响效果随树龄变...  相似文献   

17.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相似文献   

18.
李世杰  赵鸿宾 《林业科学》1997,33(4):307-320
本溪和辽阳两处的油松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林处于日本松干蚧疫区,研究抗蚧性差异是油松种源试验内容之一。在8龄林时观察了松干蚧虫显露数量;在10龄林时依四个等级的标准,逐株树划定受害等级,研究油松原林对日本松干蚧的抗性地理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抗蚧性差异极显著,以适应性、生长性和抗蚧性的综合评价,选出遵化、黄陵、宁城、承德、泰山、迁西、黄龙、绥中等8个种源抗日本松干蚧的油松优良种源,其抗性树株率平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凤丹'牡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2 a、3 a、4 a生的‘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包括干旱胁迫30%,50%)、涝害胁迫(90%,饱和水),以70%为对照条件下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株高、地径、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在50%水分处理下的株高、地径以及叶面积的增长量均与CK(70%土壤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水分胁迫处理则均表现为对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胁迫至第56天时,30%水分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4 a生‘凤丹'牡丹最大,3 a生‘凤丹'牡丹最小。在90%和饱和水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2 a生‘凤丹'牡丹最大,4 a生‘凤丹'牡丹最小。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均在50%和CK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不明显。总之,3种株龄‘凤丹'牡丹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耐旱性较强,但均不耐水涝,其耐涝性强弱依次为4 a生、3 a生、2 a生。  相似文献   

20.
以20块6种不同密度梯度的北京地区低山阴坡厚土40a左右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生长、树冠生长、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林下生物量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冠幅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林分密度增大到1 500株/hm2时,减小的趋势趋于稳定;枝长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大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林分密度1 500株/hm2时,枝生长量下降趋势明显;枝材积生长量在各年龄阶段的变化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表现出抑制响应,与枝长生长量的变化规律类似;林下灌木、草本物种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林分密度的减小,草本层生物量逐渐增加,灌木层生物量先增加后略减,林分密度为1 000~1 200株/hm2时灌木生物量最大,为3 802.94kg/hm2。对于北京低山阴坡厚土40a左右的油松人工林来说,经营密度宜为1 000~1 5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