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光泽江南油杉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2 000m2)有维管束植物48科72属92种;江南油杉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据优势(80.44%),生活型谱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特点;群落径阶和树高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草本层,体现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群落中江南油杉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但幼苗幼树数量较少,在灌木层受到其他植物(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强烈竞争,种群有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统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繁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4方面对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油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小种群的特点;通过对其细胞学、同工酶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杉属发达的种翅可以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有利于种群的扩展,雄球花花粉成熟期较集中、寿命短,导致其结实率低;种子萌发条件的特殊要求,影响其自然更新。并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粉、促进种子萌发、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辅助繁殖实现对我国油杉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西林科院老虎岭试验基地内4个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量和土壤环境的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差异,探讨了江南油杉幼林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源江南油杉幼林间地径和苗高差异均不显著。0~20cm土层内不同种源间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20~40cm土层内不同种源间所有土壤指标均差异不显著。同一种源的不同土层间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微生物量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江南油杉幼林地径与20~40cm土层内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江南油杉幼林苗高与20~40cm土层内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对老虎岭试验基地江南油杉幼林经营管理时,应注重20~40cm土层内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增加,以促进江南油杉幼林健康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对广西现有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年均生长量等指标与该地区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制约江南油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与生长相关性较为密切且为正相关,其次为年平均气温、最热月气温,相关性最低的是最冷月气温和空气湿度。各气象因子对江南油杉树高生长影响较大,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小。综合分析得出,江南油杉树种对环境热量要求较高,在夏、秋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江南油杉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德水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37-39,46
通过点—四分法对江南油杉群落进行样地调查,测定江南油杉群落8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对黄枝油杉在湖南的分布及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黄枝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和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因素。同时对其采种、育苗、栽培、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湖南黄枝油杉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所面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9.
8年多时间,系统开展了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 var.cyclolepis)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评价与筛选及壮苗繁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方面,进一步确定了江南油杉在我国油杉属中的分类地位及其识别的形态特征;明晰了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面,确定了我国全分布区江南油杉种质资源数量及分布等情况,弄清了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主要群落类型、集中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掌握了天然林典型群落的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径级和高度结构及群落更新情况;确定了人工林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及其目标径阶下的最适经营密度,并探索出了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和气象因子及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广西范围内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以材积最大收获量为目的的优树选择标准.在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方面,弄清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活力与传粉过程;确定了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培养条件及花粉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确定了江南油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并具有较高遗传力;掌握了苗期根叶的物候期观测方法及其物候期变化规律,探明了苗期物候期内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苗木培育精准施肥的基础数据;确定了江南油杉能适应重度干旱胁迫、总体耐盐性不强、苗木生长量随锰浓度降低而逐渐下降、能适应短时间高锰环境胁迫等特性;揭示了江南油杉种源苗期光合特征的差异性,福建种源为苗期光合特征表现最好的种源.在壮苗繁育体系构建方面,种群间种实性状有较高的稳定性,种子性状受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比球果大,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种源间种实各生物学参数差异显著,果径比可作为种子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千粒重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种子萌发能力随种子来源地呈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恒温比变温更适合种子萌发,模型预测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7.3℃;筛选出了较适宜种子萌发的光照、水分和基质条件,以切根为主的控根组合及显著促进根系生长的菌剂;确定了适宜苗木生长的肥料类型和配比,轻基质中复配功能菌显著提高苗木存活率和生长量;系统总结了营养杯实生苗培育技术,制定并发布了广西地方标准《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以来自广西、福建15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为材料,分析比较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实在表型性状、萌发特性上的差异,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及进一步的选种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江南油杉饱满种子千粒重106.86~193.35 g,近50%的种源其种子饱满率低于50%,田间出苗率种源间平均值为41.78%。江南油杉种实生物学性状种源间差异显著,产地效应明显。种子饱满率、田间出苗率、单果重和球果体积变异幅度较大,球果直径和种子形态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间出苗率和果径比是江南油杉种子品质构成的最重要因子,千粒重和饱满率是次重要因子。江南油杉种子生物学性状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这对江南油杉种源的选择与改良具有积极意义。综合4项重要指标对本研究中15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评价得出,广西以恭城和大桂山种源种子较优,福建以福清、闽侯、闽清、永泰、邵武种源种子较优。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广西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较草本层物种丰富,灌木层的Shanor-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明显高于草本层。草本层的Pielou指数(J)分布幅度(0.771~0.994)较灌木层的(0.841~0.945)宽。小乔木伴生树种较多,乔木种类与林地起源关系密切。不同森林郁闭度、坡度、坡向及坡位的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郁闭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阳坡灌木层植被丰富度略高于阴坡的;平坡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较斜坡的宽;中坡位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比上坡位和下坡位的低。  相似文献   

12.
福建江南油杉天然种群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江南油杉天然种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20个县(市、区)39个乡镇有江南油杉天然种群分布,分布海拔范围为300~900 m,其中86.5%的海拔高度位于600 m以上。属于鹫峰山脉的有22个点,占56.4%,属于武夷山脉的有15个点,占38.5%,属于戴云山脉的仅2个点,占5.1%。种群以群落形式存在的有12个点,以零星散生或孤立木形式存在的有27个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栽培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共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广西3个栽培区江南油杉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全株分层挖掘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法,定量分析江南油杉幼树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江南油杉幼林期细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90 cm土层中,且0~60 cm范围内的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1.83%,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细根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00 cm范围内,其中0~5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7.40%。综合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d <5 mm径级细根是江南油杉幼树占主导地位的吸收根系,其中0.5 mm≤d <2 mm径级细根在不同样地以及不同土层中的根长密度值最大,是决定江南油杉幼树根长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根系。2)江南油杉细根总生物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江南油杉细根分布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敏感。【结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双峰"特征有利于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在下渗过程中的二次吸收利用。0~60 cm土层是江南油杉幼树根系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土层,可作为该树种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4.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栖息生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选设调查样方 ,调查了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的栖息生境及分布 ;确定了中国林蛙在吉林省的地理分布区和动物生态地理群。通过对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生境选择的研究 ,确定了人工养殖林蛙的最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野生滇牡丹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2009年对野生滇牡丹种质资源集中分布中心云南中部至西北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内容包括了滇牡丹生境和群体生长、单株开花状况等。分析了滇牡丹开花物候期及其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最后总结了野生滇牡丹种质资源现状,以及适于滇牡丹生长和繁殖的立地条件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子京和油丹是我国海南省珍贵用材树种,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但天然林资源逐渐减少,均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急需加强对子京和油丹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在进行子京和油丹天然资源调查和收集的基础上,文章从应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分布生境、濒危现状、繁殖育苗、引种栽培和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提出了子京...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宜都市的王家畈镇、聂家河镇和潘家湾乡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计264株,楠属植物3种,分别为竹叶楠Phoebe faberi、桢楠P.zhennan、湘楠P.hunanensis;润楠属植物4种,分别为润楠Machilus pingii、宜昌润楠M.ichangensis、华润楠M.chinensis、刨花润楠M.pauhoi,其中华润楠、刨花润楠初步确定为宜都市新分布记录种。楠木较多分布在山地比较潮湿的阴坡,坡度为30°~40°,坡位为中坡位和下坡位,海拔在710 m左右,群落类型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1种,隶属41科60属,以樟科和蔷薇科植物比较多,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最大。【结论】该调查区内的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楠属更合理,大致呈稳定型,而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衰退型。探讨了样地野生楠木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天然林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景观树种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