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1985-201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气温垂直递减率等分析黔东南州山地旅游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旅游气候舒适度来看,黔东南州山地旅游舒适期为3-11月,其中最佳时间为4、5、9、10月。盛夏时期山地旅游的气候舒适范围在海拔高度1100 m以上。适宜开展山地疗养的海拔高度在1500 m以上。为黔东南州合理调整旅游内容和服务方式,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陈岛是浙江省最大的海岛森林公园,也是闻名中外的"东海明珠"、国家级红色经典旅游示范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南洋面52km处,陆域面积1497hm2,由97个岛屿组成,为浙江省第2大渔场。海岛具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最热、最冷月均比同纬度内陆滞后1个月。1海岛特产资源1.1森林植被资源  相似文献   

3.
选取1971—2020年洛阳市的9个气象站点的月数据,分别对50年间的舒适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从时空演变的角度对洛阳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实现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各舒适度指数的舒适月集中分布于4—5月和9—10月,在50年间,温湿指数逐年上升,着衣指数逐年下降,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在春、秋和冬季逐年上升,夏季呈平稳波动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温湿指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风效指数呈西南部和东北部低,东南部至西北部高的带状分布趋势,着衣指数为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格局。综合舒适度最佳时间为4月和10月,主要分布于洛阳市东北部区域;5月和9月舒适度较好,以西南部的栾川和东北区域为主。洛阳市的气候趋于暖湿化,舒适度在50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体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季节的长短。利用四川省崇州市1980~2015年的气候统计数据,对其旅游气候舒适度加以评估,划分了崇州市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适宜开展的时间段。结果表明:崇州市在旅游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时间段较长,每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结束均较适宜旅游,适游季节为春、夏、秋三季。  相似文献   

5.
通过样地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旅游气候舒适度、森林植物多样性、森林植物降噪等方面对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园旅游气候最舒适的月份为6、7、8月份,舒适度和舒适天数的历史变化和未来变化趋势均为上升趋势,公园开展旅游活动的气候适宜性提高;旅游活动对于森林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作用,距离道路越近,干扰和破坏越严重,因此,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公园应加强对道路两侧植被的人工保护措施;在植物降噪方面与桦树林、落叶松林相比,油松林效果最为明显,因此,为保持公园声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旅游活动区周边栽植油松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嵊泗县1970~2019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计算国内外常用的旅游气候指数,对各指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气候舒适度指数对嵊泗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结论有较大的差别,以嵊泗地区为研究对象,可以考虑采用分段评价: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采用温湿指数进行评价,夏半年(5月至10月)采用风效指数进行评价。后期进行旅游气候舒适度这类指数开发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实际,将更多影响因子纳入指数考量范围,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指数。  相似文献   

8.
基于贵州省黔南州12个气象测站1989~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数据,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BCMI)、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等气候指标,对平塘甲茶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人体舒适度属于"清凉"至"暖舒适"之间,冬季清凉,夏季暖舒适,其余月份"最舒适",全年气候宜人,旅游舒适度全年有10个月的旅游舒适月,非常适合旅游,只有7月和8月炎热的夏季气温较高对旅游舒适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打造平塘甲茶旅游品牌提供决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林业科技》2022,(1):121-127
利用三明市25个气象站2011—2019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月平均值,通过GIS技术实现气候要素空间化,以有效温度评价气候舒适度,分析全市森林康养基地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5月全市森林康养基地非常适宜康养活动,4、6、9、10、11月为适宜,3、7、8月为较适宜,1、2、12月为不适宜。舒适期5—10月,长6个月;单个基地舒适期最长达4个月。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分为避暑型、晚春型、初夏初秋型、晚秋型,避暑型基地数量偏少。研究结果可为三明市森林康养基地的开发与规划、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雅安市1990~2019年的地面实况观测气象资料和2016~2019年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计算了雅安市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度假气候指数,分析了近年来的空气质量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雅安市人体舒适期为每年4~10月份,评级为舒适或凉爽舒适;气候舒适期长达9个月,为每年3~11月份,其中4、10月为非常舒适月;年均度假气候指数为67.6,属于"适宜"级别,全年均为适游期,其中每年4~6月份、9~10月份为最佳旅游时期。可见雅安市度假气候资源较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度假舒适期长,空气质量优,尤其是每年4~10月份,气候舒适,适宜休闲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11.
骆驼峰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旅游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丰富的气候资源不仅具有特殊的景观功能,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活动。根据黑龙江省木兰县气象统计资料和观测资料,对骆驼峰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资源进行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空气负离子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利用W H Terjung舒适指数、风效指数对骆驼峰森林公园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公园区内四季分明,旅游气候条件优越,适宜旅游的舒适期及全年可游览天数可达6个月,总体旅游舒适期长,空气质量高,总体旅游气候适宜的结论,并针对公园气候资源在其地域的天然优势,利用其特殊的观景功能,为了增强气候产品的内涵和合理利用其独特性.对公园内一年四季旅游气候产品的开发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乐都县浅山地区春秋季白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效果较好,成活率、高净生产量和地径净生长量明显高于春季,同年不同季节高净生产量和地径净生长量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确定人对周围环境感觉舒适的程度,采用舒适度列线图确定汝城县近三年逐日气候舒适程度。根据舒适程度分类标准,计算各等级的天数和各年的气候舒适期及其逐月分布状况,取三年平均值。采用Biiltner确认的日舒适有效温度等级,用日舒适有效温度计算式,计算每日逐时舒适有效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汝城县中部盆地,年气候舒适期长达196d,是目前湖南气候舒适期最长的县域。盛夏7月,昼夜24h内,夜间舒适有效温度持续长达9~16h,无极不舒适时间。适宜开展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地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省1960-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陕西省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约为0.23℃/10 a,19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显著升高。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上升速率较大。年降水量以8.78 mm/10 a的速率下降,198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1996年以来为高温期,年降水量在1970年和1975年发生突变,1970年以来为相对少雨期。在10年尺度上,陕西省气候依次经历了冷湿—冷干—冷湿—暖干—暖干的变化过程,暖干化趋势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年降水量整体由南向北递减,部分山地形成地形雨。(3)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的变化和ENSO事件是影响陕西省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磴口近52年(1954—2005)逐月扬沙天气。结果表明:(1)该区扬沙天气一年四季均出现,但主要发生在春季,其次为冬季;一年中扬沙天气高峰出现在4月,低谷出现在8-9月。(2)年及春季、冬季、夏季扬沙日数各年代际变化规律一致,均为逐年代递减。秋季与其他三季扬沙日数变化略有不同。(3)年及四季扬沙日数均为线性下降,线性方程均通过了置信度0.001的显著性检验,下降率为年>春季>冬季>夏季>秋季,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期,体现为"先多后少"的特点。年扬沙日数与春季扬沙日数滑动序列的波动趋势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和广州市区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了统计,进而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月平均温度比广州市区月平均温度低2.2℃,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显著;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月际变化明显,5月到11月雨季的"冷岛"效应较强,而12月到翌年4月旱季"冷岛"效应较弱;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日变化呈现昼弱夜强,其季节性也很强,秋冬季节夜间"冷岛"效应要明显的高于白天的效应,而春夏季节两者"冷岛"效应差别缓和。    相似文献   

17.
物候是自然界动植物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现象,反映着动植物在年际气候变化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物候观测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1]。为此,笔者于2011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南郊区观测点,选取了107种常见代表性植物、9种动物、20项气象水文现象共计136项,按照《中国物候观测方法》进行观测,将观测记录分类整理列表,并进行简要分析和评述。分析结果显示,与常年平均值相比,2011年植物物候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秋季的起始提早而结束推迟;春季旱情比往年严重。其中,2011年的秋季长达68d(常年平均值为50d),是秋季最长的1年。大多数木本植物叶变色开始期和开始落叶期显著提早,完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明显推迟。究其原因,是保定市8-9月气温比常年偏低1℃左右,且11月气温比常年平均偏高1.9℃甚至2℃,造成了秋季的延长。另外,由于2011年1-3月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少,造成了严重的春旱。  相似文献   

18.
王文  陆斌 《绿色科技》2020,(6):264-266,269
指出了海南分界洲岛为典型的海岛型旅游度假区,以分界洲岛为例,探讨了分界洲岛的旅游环境容量情况,主要从该岛的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外,其余3项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社会环境容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分界洲岛旅游环境容量建设的策略,并为分界洲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