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2017年林业小班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对该保护区2014—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类结构稳定,以林地为主;保护区内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实验区;研究时间段内保护区发生变化区域面积为269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12%;保护区2014—2017年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首次采用"3S"技术手段,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基础数据的处理,建立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森林资源图形库和数据.经过统计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地总面积931 754 hm2,占总面积的33.8%;非林地面积182 6156 hm2,占66.2%;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2651 728...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采用"3S"技术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现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与2000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保护区林地以灌木林为主,占林地总面积的74.6%;其次为有林地,面积占林地的21.3%;森林起源主要为天然林,森林树种结构单一.灌木林树种主要为金露梅、柳类、锦鸡儿、杜鹃、珍珠猪毛菜等.乔木林以青...  相似文献   

4.
应用"3S"技术,查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265.3万hm^2范围内,林地面积873849.17hm^2、占总面积的32.94%。保护区林地已全部认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劣势、给予和挑战,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附录B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利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对保护区林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在保护区812 969.11hm~2林地中,林地质量等级为Ⅱ级的林地3 068.45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35%;Ⅲ级面积483 833.07hm~2,占59.51%;Ⅳ级面积288 169.95hm~2,占35.45%;Ⅴ级面积37 897.64hm~2,占4.66%。林地质量等级为Ⅲ级和Ⅳ级的林地占绝大部分,二者合计达94.96%。通过加强保护和封山育林、适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调整林地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升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提高林地生产力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兴隆山森林资源近5年的调查成果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兴隆山保护区林地生产力是24.99 m~3/hm~2,有林地生产力是62.26 m~3/hm~2。至2020年,兴隆山保护区要达到136 m~3/hm~2,相当于1 hm~2要提高73.74 m~3,根据这一数据分析,兴隆山保护区林地生产力的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技术,对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现状及人为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保护区林地总量较大,但结构较为简单,林地占99.91%,其中仅包括有林地、未成林地和无立木林地3种,以有林地为主(99.96%),森林覆盖率高达99.87%;(2)保护区森林以天然林为主,面积占比高达99.86%,优势树种主要以思茅松为主,龄组以成熟林为主(51.49%),总体来看树龄趋向于老龄化;(3)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干扰指数为1.156 7,缓冲区(1.316 9)干扰指数高于核心区(1.000 8)、实验区(1.200 3)及保护区整体。目前,保护区森林资源综合质量较好,保护管理相对较好,今后应加强资源变化监测,预防人为及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永德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林地占保护区面积比例约为100%,森林覆盖率为99.33%;(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以栎类林为主,优势树种以栎类、铁杉、桤木为主;(3)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幼龄林、中熟林、近熟林占比较大,过熟林所占比相对较小,林木正处于较快生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正在提升;(4)保护区以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5)保护区海拔相差较大,植被从季雨林到亚高山灌丛草甸均有分布,便于科学考察研究和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6)保护区以国有林为主,集体林为辅。  相似文献   

9.
利用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结构、土地权属、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成、龄组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率高,类型较为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36%;保护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有林地占国土面积的86.13%,天然起源的森林占森林面积的97.38%,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6.35%;保护区森林组成树种较为丰富,其中面积占比较高的优势树种分别为栎类(55.09%)、其他阔叶类(24.76%)和云南松(15.86%);森林生产力较高,平均每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104 m3;保护区中龄林面积占46.50%,幼龄林仅占3.69%,整体上树龄开始老龄化。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查阅林地管理档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17年林地变更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将结果与2016年林地变更调查结果比对,并分析了林地资源现状、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林地动态变化和原因。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2017年林地面积总量净增227.58hm^2,同比增加0.02%,其中,有林地(乔木林)面积减少2072.29hm^2,疏林地面积净增145.23hm^2,灌木林地面积净增1112.25hm^2,未成林地面积减少1131.69hm^2,苗圃地面积净增3.66hm^2、无立木林地面积净增3154.78hm^2、宜林地面积减少1006.35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净增21.99hm^2。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保护区林地资源丰富,占比为98.77%;(2)有林地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98.11%;(3)保护区以国有林为主,其次为集体林,分别占比为81.09%,18.91%;(4)保护区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人工林次之,分别占比为97.60%和2.40%;(5)保护区以乔木林为主,两个片区的占比均在96.00%以上;(6)保护区优势树种主要以阔叶树和栎类为主;(7)活立木蓄积量较大,公顷蓄积量可达240.2 m^(3);(8)保护区内存在部分的耕地和建设用地,种植有澳洲坚果、核桃、橡胶等经济林,应加强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和在条件许可下适度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为给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示范案例,本文以四川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米仓山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16年和2017年获取的两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分别圈定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人工因子)和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自然因子),监测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6—2017年间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换趋势为人工因子转自然因子,主要类型为耕地转林地。通过选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岩性坚硬度,坡度,水资源,气候降水和人文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米仓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推动下的人口减少是直接动因。该成果可为保护区相关监管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3S"技术调查表明,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土地总面积963.71万hm2,不同利用类型土地面积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牧草地(48.0%)>未利用地(26.2%)>林地(17.2%)>水域(4.1%)>耕地(4.0%)>建设用地(0.5%)。区内建立了祁连山、盐池湾和连城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为406.14万hm2,占水源涵养区总面积的42.1%。保护区周边区域557.57万hm2,占总面积的56.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人为干扰因素,划分3个不同区域分类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1)绝对封禁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一切形式的人为活动。(2)重点生态恢复区,加强林草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3)重点生态重建区,适度开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退化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4.
2017年运用角规和目测调查方法对天桥岭林业局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全局国有林地总面积184 930 hm^2。其中:林地面积184 809. 44 hm^2,占总面积的99. 63%;非林地面积120. 56 hm^2,占总面积的0. 37%,森林覆盖率97. 33%。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经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吉林省柳河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三岔子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界线,利用ArcGIS软件,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林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7%,森林覆盖率为93%.保护区森林资源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以阔叶混交林为主.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相对较高,乔木林中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比例较大,林木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正在提升.保护区内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地面积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开发较低,部分区域仍保持着原始林分,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监测.保护区内居民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最小斑块面积、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排序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辅助生产用地非林地未成林地;(2)在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最小斑块面积0.37 hm2,为灌木林地,呈孤岛状分布于有林地中,表明了热带石山季雨林面积的扩张和整个自然生境的动态演替;(3)保护区多样性指数为0.530,优势度指数为1.080,均匀度指数为0.329;保护区内有林地占较大的优势,有利于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4)保护区分散度为1.26%,以自然景观为主。整个保护区景观格局合理,是典型的保护区景观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8.
以2006年和2015年洱源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材料,统计分析黑虎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近10年来提高了3.0%,达89.3%;森林资源以天然林为主,占比高达89.5%,其中云南松占60.0%左右,栎类占18.8%;生态公益林比例较高,占林地面积的78.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占75.2%;保护区主要乔木和灌木种类有13种;云南松主要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栎类以幼龄林为主,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67 170 m3。建议与"社区参与"的保护管理原则相结合,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重庆市2017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该地区乔木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龄组结构、树种组成和林种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2017年乔木林地面积245.85万hm~2,蓄积206.7818万m~3,较2012年分别增长16.57%和41.13%,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幼龄林增速快,混交林面积和蓄积大幅增长,林种结构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结合2012年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乔木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以期为重庆地区森林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2017年5月、7月、10月和2018年5月分别对长白山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对保护区鱼类组成、种类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共记录鱼类29种,隶属7目12科27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1.38%,其他各科鱼类为2种或1种。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近10年来,区内物种数增加,宽鳍鱲为池北区新见种,鲿科的黄颡鱼、乌苏拟鲿为本次调查保护区新发现物种。针对长白山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