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龄对长白落叶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孟家岗林场37块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胸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变化,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总生长量均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增长呈现先大后小的状态;连年生长量相互交织,呈现不规则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2.
张含国 《林业科学》2006,42(1):49-54
对青山林场14年生落叶松杂种F2代2组子代测定林进行分析,探讨杂种落叶松F2代是否存在较大的分离,杂种后期生长优势能否保持.试材包括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2代的树高同F1代相比未存在较大分离,变异系数平均只增加了2.3%和5.8%,杂种优势稳定且具有较大生产潜力,营建杂种F1代种子园是我国高寒地区大量生产具有较高遗传增益杂种种子的途径之一.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内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变异系数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减小,14年、8年、7年和6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2.1%、23.9%和24.3%.15个杂种F2代家系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以小北湖种源作参照,14年生高生长比8年生下降了18.5%,相比于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则下降了10.3%,杂种优势下降了2.4%,但14年生杂种F2代生长优势仍然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优良种源小北湖28.1%、43.8%和123.8%,超过长白落叶松种子园7.8%、15.7%和33.8%,杂种优势为7.1%、4.1%和12.1%.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较高,属于强度遗传,遗传增益都在10%以上,材积的遗传增益高达33%,所以杂种落叶松F2代仍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关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9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等3项生长指标的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3.1%~154.5%、20.9%~54.0%和24.6%~42.8%。2)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均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当间伐强度超过40.1%后,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平均生长率均下降;间伐强度超过40.1%时,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最大。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初次抚育间伐时,间伐强度以40.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疏伐,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采伐强度,并设置一组对照。分析5 a后不同采伐强度对上层木长白落叶松及冠下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长白落叶松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中度采伐和强度采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生长率差异不显著;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冠下红松的地径、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逐渐变大,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对于45年生长白落叶松林,冠下更新红松,红松更新7 a后,再次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中度采伐,林分保留株数200株·hm~(-2),目标树保留株数120株·hm~(-2),郁闭度0.5较为适宜。为了培育落叶松大径材,可将培育年限延长1个龄级,即51 a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析标准木的方法,2013年对1984年栽植的长白松人工林树木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29年生长白松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为17.1cm、22.1m,树木生长正常;长白松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出现在树龄15a时,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树龄10a(达最大值0.65)和25a都是旺盛时期,材积生长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未出现峰值;长白松适于长春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加格达奇区10个种源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伐倒木进行取样,分析研究该10个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存在差异,各种源树高平均变异系数为7.31%、胸径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98%、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17%。不同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天桥岭种源生长因子表现优良,胸径、材积均大于其他各个种源,且天桥岭种源材积变异系数低于平均值,说明该种源性状较为稳定。因此,认定天桥岭种源的长白落叶松为加格达奇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目前,林口林业局在落叶松人工林下超前更新,营造林面积已达23.8万亩,树种分为红松、云杉、白桦、核桃楸、水曲柳、山槐等针阔树种.林下更新最大年龄30 余年,平均树高15m,胸径18cm.上层落叶松皆伐后,更新树种成为林分的主林层,不仅顺利的完成了人工落叶松纯林阶段改培,而且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超前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根径(D0.0)、去皮胸径(D去)、树高(H)同胸径(D)关系的研究,结合解析木结果,建立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根径立木材积模型和树皮材积模型。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是根径的0.730 7倍,去皮胸径是带皮胸径的0.942 7倍,树高模型为H=121.0-13 754.9/(D+116.6);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V)模型分别为V=0.000084738D2.7516和V=0.000 03D1.88737H1.19248,根径立木材积(V)模型为V=0.0002D0.022652;一元和二元树皮材积(V皮)模型分别为V皮=0.000051724D2.1911和V皮=0.000 059D2.311560H-0.163587。  相似文献   

9.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混交造林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水曲柳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08.76%~123.71%、105.46%~114.59%和121.66%~161.26%;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27.78%~136.23%、104.07%~111.71%和179.8%~207.45%;双行混交的效果优于单行混交。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24a生的单株平均材积为0.13007m3,为纯林单株材积的1.53倍。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较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纯林平均提高了34.78%;减少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表层的孔隙度、持水量和通气度,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仙游山地丘陵区种植的杂种马褂木早期生长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在仙游山地丘陵区生长良好,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4年生(不含苗龄,下同)杂种马褂木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4.63m、6.53cm和13.5405m^3·hm^(-2);与同龄的湿地松和杉木生长量相比,杂种马褂木生长量表现较好,平均树高年生长量、胸径年生长量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是湿地松和杉木的1.08~1.23倍、1.08~1.26倍、1.02~1.52倍;3个试验点的杂种马褂木年均林分蓄积量生长量(3.5036m^3·hm^(-2)·a^(-1))高于湿地松(2.6556m^3·hm^(-2)·a^(-1)),与杉木(3.6850m^3·hm^(-2)·a^(-1))相当,说明杂种马褂木在仙游县山地丘陵区早期生长迅速,是该地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翻地深度和不同栽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河北省查字龙头山种苗场的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栽植5a后,调查结果表明:深翻15cm可促进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生长,深翻15cm比深翻40cm和对照的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5cm、16cm,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0.12cm、0.23cm;造林密度2.0m×2.0m的比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低4cm、胸径高0.07cm;华北落叶松在一年中的7、8月份生长量最大,深翻15cm和40cm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6.60%和43.71%、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52%和40.65%,造林密度2.0m×2.0m和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23%和40.43%、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4.93%和40.45%。因此,通过适宜深度翻耕与合理的栽植密度造林可提高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量。  相似文献   

13.
于2021年,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对杉木人工林(1代)皆伐后更新的32年生的杉荷混交林和杉木纯林(2代)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2年生的8杉2荷人工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20.1 m、胸径25.8 cm、单株立木材积0.4727 m3,林分蓄积量425.43 m3·hm-2,达到杉木最适宜区Ⅰ级立地速生丰产林大径材生长量指标;比前茬相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平均树高(20.5 m)、平均胸径(26.1 cm)和单株立木材积(0.4923 m3),分别减少2.0%、1.1%和4.0%,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比连栽杉木(2代)纯林平均树高(18.0 m)、平均胸径(23.6 cm)、单株立木材积(0.3628 m3)和林分蓄积量(392.89 m3·hm-2),分别增加11.7%、9.3%、30.3%和8.3%,二者间差异达极显著;杉木大径木占51.7%,比杉木纯林(2代)增加17.0%。表明杉木皆伐更新杉荷混交林有利于杉木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林木生长量,我们继1984年对1965年栽植的人工长白落叶松施肥试验后,1985年又在其它类型土壤上做了相类似的施肥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区的自然情况试验地设在临江林业局芒河林场。土壤为玄武岩台地白浆土,海拔850m,北坡5度年平均温度2.8℃,无霜期110天左右,是1965年栽植的长白落叶松,林木疏密基本均匀,保留密度每公顷为1000株左右,平均胸径为12.2cm。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为母本,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试验,而后对杂种苗的性状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记载,并建立试验林,分析探究遗传特征,测定杂交优势。通过资料分析,落叶松种间杂交亲和力较强,容易获得杂种,并且有不同程度的优良性状。比较好的组合,2年生苗平均苗高达80.3 cm,平均地径达1.04 cm;幼树生长良好,4年生时(包括苗龄)平均树高154.5 cm,最高达245 cm,平均地径2.0 cm,最大3.1 cm,树高、地径的超亲优势分别为47.2%、41.9%,速生性倾向于日本落叶松,杂种优势明显,为培育优良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叠叠沟小流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0株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1.11 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74 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生长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它们的生长曲线相关关系密切。(3)华北落叶松胸径年内生长表现出前快后慢的规律,5月份生长积累值最大,为0.608厘米;树高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6月生长积累值最大,达到36厘米。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18.
对九台市上河湾林场1997年营造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3 a后,间伐和未间伐的林分密度分别为2 150株·hm-2和3 150株·hm-2,平均胸径分别为11.0 cm和9.3 cm,总蓄积分别为119.6 m3·hm-2和89.0 m3·hm-2。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合理抚育间伐,可显著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13~48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实测了长白落叶松的树高、枝下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分析了其变动状况和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同林分不同立木的枝下高、死枝高、冠长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变动系数分别为5.43%~27.84%、6.97%~51.78%、11.80%~25.63%和28.88%~137.57%;随林龄变化,枝下高与树高之比、死枝高与树高之比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冠长与树高之比表现出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林龄增加,枝下高、冠长、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均表现出S型曲线变化趋势;枝下高和冠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树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林龄和胸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地类日本落叶松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类更新日本落叶松效果差异较大,选择残次林皆伐迹地和退耕地更新日本落叶松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85%以上,更新10年后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比落叶松皆伐迹地提高23%和31%.标准木达到73.8%,是更新造林较理想的迹地类型;落叶松皆伐迹地更新日本落叶松,其成活率、保存率、年均生长量、土壤的养分含量等均较低,所以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