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高效繁育保存楸树优树和古树种质资源,对来自4省22地市楸树母树的接穗嫁接成活率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楸树优树和古树种质资源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30.4%,相应嫁接成活率均与其树龄和胸径呈极显著负相关,楸树接穗的年龄效应十分明显。在开展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时,应尽可能采集基部萌条。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2月25日讯,近期,山东省烟台市林科所承担的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楸树种质资源保存及新种质创新研究"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在楸树新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方面有创新,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楸树种质资源保存及新种质创新研究"项目,主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楸树不同种质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湖北襄阳楸树种质资源库内收集保存的100份不同种质的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叶柄长度的变异最大,叶宽变异居中,叶长变异最小.同时,不同种质在叶长、叶宽、叶柄长等指标间均存在丰富变异,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各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进行估算,不同种源内各无性系间除山东种源的叶长性状、安徽种源的叶宽和叶柄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种源的各性状间都差异显著.其中无性系叶片宽长比的重复力最高,达60%,其次是叶片长度,其重复力为46.17%.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莱山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围子山保护区)是胶东半岛楸树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楸树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树种和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0年生长季,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内楸树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围子山保护区共有楸树资源8.5万株,林龄从1年生幼苗到120年古树均有分布,楸树自然分布在阔叶林中或呈零星、小片分布于地堰之上,呈现出面广、量大、规格不同的分布特点。此外,围子山保护区属典型的胶东低山丘陵区,中、薄层土壤较多,生态环境脆弱,且完整性、脆弱性尚处于初期阶段,更容易受到破坏,这对今后保护区内楸树种质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保护区建立以来楸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保护策略,为楸树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楸树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楸树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形态、材质、生长和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楸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广泛的遗传基础。本文在对我国楸树种质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楸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楸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及建议,旨在为楸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楸树和赤皮青冈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利用导致资源急剧减少。同时,由于繁育技术落后、优良品种缺乏、高效培育技术空白,严重制约了珍贵用材林的发展。课题执行期间,针对楸树和赤皮青冈用材林发展技术瓶颈,在野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广泛楸树和赤皮青冈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共收集楸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楸树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楸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楸树资源相对较少。在对楸树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楸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的策略及建议,旨在为楸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进国内外寒地小浆果种质资源,建立了黑河浆果种质源资异地保存库,使寒地小浆果种质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为研究和利用小浆果种质资源提供了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
试论楸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楸树是我国传统的优良乡土树种,不仅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生态防护和经济利用价值。本文在对楸树的生物生态及经济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楸树的发展前景,为楸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鄂西南鹤峰县鹅掌楸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空间结构(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林分非空间结构 (径级结构、树高结构、重要值)的研究与分析,直观地反映其林分结构的特征,查清该区鹅掌楸种群的发展现状,为鹅掌楸 天然林的合理保护与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在鹅掌楸天然林集中生长的代表性地段建立 17个 20mx20m调查样地,进行 每木定位与检尺调查,应用 Excel2019、Winkelmas2.0软件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鹅掌楸 天然林中共 73个树种,鹅掌楸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生长处优势地位( =0.17),种群整体呈轻微聚集分布(为 0.56),同 时该种群在林分中呈现极强度混交状态( =0.85):种群整体径级、树高分布都呈右偏正态分布,小径级林木株数很少, 种群整体呈现稳定型一衰退型 。FSI均值为 0.82,FSD 均值为 0.30,林分空间结构为接近于理想状态(41.18%)或达 到理想状态(58.82%)。鹅掌楸天然林处于演替后期,林分结构整体上较为理想,可对处于聚集分布的林木进行适当调整, 辅以 一定人为促进更新的措施,促使鹅掌楸林分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苦郎树是一种沿海防沙固堤的半红树植物,不仅在红树林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叶片提取物还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本研究通过4种光响应模型对苦郎树光响应曲线拟合,计算光合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最适拟合模型,并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苦郎树光响应拟合存在差异,四种模型拟合优度均在0.996以上,苦郎树气孔导度随光合辐射增加而增加,在1800 μmol·m-2·s-1有效光合辐射下达到最大;在500 μmol·m-2·s-1有效光合辐射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胞间二氧化碳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浓度,与大部分植物的光合特性相似。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苦郎树拟合效果最佳,如何精确拟合光饱和点还需进一步研究,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的光响应拟合模型,为海岸生态、防风固堤和园林绿化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 WWF与国家林业局在长江中下游开展的冬季水鸟调查,2011年1月在湖北省江汉平原采集到2只鹛类,经形态学及基于线粒体Cytochrome b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为山噪鹛指名亚种。这是首次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发现山噪鹛。  相似文献   

15.
杨树新无性系丹红杨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潜江地区丹红杨品比试验林与推广示范林的调查,从造林类型、栽植密度、土壤条件等方面进行生长量、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丹红杨在潜江的引种栽培初步成功,推广示范区丹红杨单株材积生长量是中潜3号的132.5%~163.9%,表现出速生、丰产、抗性强等特点,可以作为杨树工业原料林的优良品种在江汉平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落羽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汉平原引种栽培的落羽杉人工林进行试验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探讨了落羽杉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落羽杉树高前期生长较快,之后逐渐减慢;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10~15 a生长最为迅速;材积生长在9 a前较慢,连年生长量在21 a达到最大,在28 a左右达到数量成熟龄,笔者对江汉平原落羽杉试验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落羽杉的引种栽培,造林规划和科学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地与典型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连云港云台山地区的楸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楸树在连云港云台山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台山的后云台、中云台和前云台地区,总体分布呈从后云到中云、前云逐渐减少的分布现状.在该区域,楸树多呈现散生分布,多为混交林,分布具有不连续性.连云港云台山楸树的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707株减少到目前的8914株,减少了52%.针对连云港云台山楸树资源锐减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楸树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淡水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里下河平原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池杉针叶林和杨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布设2个地下水水位观测井,并对井中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分析其月际和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采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1个水文年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池杉林几乎全年淹水,其月均地下水水位大于杨树林,而杨树林月际间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表现出季节差异;从季节动态看,池杉林和杨树林夏季的地下水平均水位相对于其他季节均明显要低。两种淡水湿地森林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降水量影响程度不同,杨树林地下水水位月动态表现出滞后于降水量变化约1个月,而这种滞后性未体现在池杉林中。杨树林和池杉林地下水的月均水位与月均气温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淡水湿地森林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具有不同特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在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降水量大小并不是影响该区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而气温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保存率及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桦、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5年生树高分别为7.4、6.5、6.3、4.8、4.2m,保存率分别为92%、65%、82%、78%、90%;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的效果排序为桤木〉光皮桦〉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35%~40%,第2年底回升并超过造林前水平,第3-5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