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朝阳椴木头沟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植物群落价值,在ArcGIS10.3支持下,运用地形因子和森林景观分布指数法对保护区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同一气候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分别将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分为阳坡植物演替系列和阴坡植物演替系列,揭示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同一生态类型区域进行纯林改造、新造林模型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汤沟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特征,更好地掌握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价值,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在ArcGIS支持下,根据不同年度本溪森林资源变档数据,运用景观分布指数法对森林公园内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在同一生境条件下植物群落和干扰因素的关系,~([1])根据区域内生境特点,将区域内植物群落划分相应的演替系列来揭示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该区域内纯林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结合河南省黄河中游天然林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将区域内森林植被划分为三个大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各区的稳定森林植被群落,并对封山育林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封山育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医巫闾山植被特征,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文章根据山体的坡向生态因素,研究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特征,揭示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建设等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被演替     
植物生态学揭示,植被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原有植被类型逐渐演变,被另一种植被类型所代替,这种变化就叫植被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开始于原来没有植物的裸地上,称原生演替;若开始于植物群落被破坏的迹地上,则称次生演替。按照植物产生的环境,又可分为岩生演替和水生演替。根据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则分为进展演替和  相似文献   

6.
植物群落的现代演替理论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历史,阐述了几种主要的、有发展前途的演替理论和学说,它们是促进作用理论、初始植物区系学说、适应对策演替理论、资源比率理论、等级演替理论、螺旋式上升演替理论等,由此总结了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培育森林是造林的第一目标。在外界因素作用特别是人畜破坏活动停止后,植物群落开始在次生裸地上进行次生演替,即群落的复生,这也就是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而恢复建造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植被演替主导因素、时间发展、基质性质划分分别是外因演替、快速演替、次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有其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分布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红树林的资源现状,包括红树林的种类、群落类型、数量、分布、群落演替类型及生长环境等;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广东红树林植物群落的4个演替阶段;指出红树林演替系列是与生态序列相一致的演替特征。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7,(6):27-33
以黔西北5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有关土壤和凋落物养分的指标,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对各植物群落进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黔西北地区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为灌木阶段乔林阶段灌丛阶段乔灌阶段乔幼林阶段,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其他土壤养分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凋落物养分总体呈升高趋势;2)养分质量综合指数为灌木阶段(1.510)乔林阶段(0.938)灌丛阶段(-0.737)乔幼林阶段(-0.771)乔灌阶段(-0.940)。结合植物群落养分差异分析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可采取凋落物原位保护、植物群落结构调整等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养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的保护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保护,而植被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分,又是生态系统的主体。通过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对立地条件的作用和反馈,导致以植物群落演替为标志的生态系统演替,使生态系统呈现有序的方向性和可预测的生态演替过程,使生态系统日趋于其所在气候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