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一、调查区基本情况 调查区位于奈曼旗中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20°3’2”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磷矿废弃采石场的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情况。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46种,隶属于20科37属,以菊科(12种)、禾本科(9种)最多。废弃地的初期演替状态可以总结为:裸地→草丛→草灌丛→灌丛,在演替早期(10 a),植被主要物种多为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体的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期(10 a~20 a)的植物群落构成则较为稳定的草本灌木优势群落,而到了演替后期(20 a~30 a),植物群落则形成了大量的灌丛。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植物的多样性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草本植物多样性相对稳定,而木本植物多样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发现磷矿废弃地自然演替过程和植物多样性变化与其他矿种废弃地的植被演替是类似的,说明不同矿种废弃地的初期植被演替过程是大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山东湿地植被组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湿地共分布湿地高等维管植物70科277种、苔藓植物12科24种,在植物种类组成上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种最为丰富。植被类型分灌丛、灌草丛、草甸、盐生、沙生、沼生和水生植被等7种植被类型。湿地植被的分布既受地理位置、气候、海拔等影响,又受制于水分、土壤和土壤含盐量等因素。湿地演替可以表示为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即随着湿地的发育,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营养的变化,导致植物种类和群落发生改变的过程。湿地植物群落演替是气候、水文以及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观反映了湿地的形成、发育与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5.
培育森林是造林的第一目标。在外界因素作用特别是人畜破坏活动停止后,植物群落开始在次生裸地上进行次生演替,即群落的复生,这也就是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而恢复建造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植被演替主导因素、时间发展、基质性质划分分别是外因演替、快速演替、次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有其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朝阳椴木头沟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植物群落价值,在ArcGIS10.3支持下,运用地形因子和森林景观分布指数法对保护区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同一气候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分别将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分为阳坡植物演替系列和阴坡植物演替系列,揭示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同一生态类型区域进行纯林改造、新造林模型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抚仙湖流域区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云南省抚仙湖流域区1—5年的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设样调查,探讨了植被恢复中植物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调查研究表明,1—5年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以菊科的牛尾蒿、加蓬和1年生禾草为先锋植物迁移定居开始,而后是多年生草本和蝶形花科的波叶山蚂蝗等陆续出现并在一定地段形成优势。演替的方向符合复生演替规律;演替速度较快,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植被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岳麓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岳麓山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岳麓山植被是以混交林为主,仍有一定比例的马尾松纯林,共有13个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岳麓山植被总的演替趋势是向着恢复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9.
雾灵山植物生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雾灵山19个代表性植物群落6、个植被类型及全山植被的生活型和生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物生活型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雾灵山全山植被总生活型是:高位芽植物18.67%,地上芽植物2.84%,地面芽植物39.6%,地下芽植物22.09%,1 a生草本植物16.8%。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和1 a生草本植物接近并列第三,地上芽植物极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被类型蛾类及植物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紫金山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蛾类群落结构、时空动态进行了调查,运用jaccard相似性分析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蛾类种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植物及蛾类的相似性之间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紫金山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分布特别是草本植物分布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蛾类种亦丰富,有蛾类28科494种,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与蛾类种、数量呈正相关,生态环境及植物群落的差异是导致紫金山蛾类群落结构差别的主要因素;紫金山蛾类多食性种较多。紫金山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亲缘关系较近,验证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是由针叶林衰退的基础上自然演替或是人工干预发展而成的,最后将演替成含有常绿成份的落叶阔叶林,各植被类型处于演替的不同阶段,竹林受人为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11.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长白山脉龙岗支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经调查和考证认为,区系是长白植物区系内部,并具向华北植物区系过渡性。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包括地衣植物13科84处,苔藓植物50科204种,维管束植物120科1156种,真菌50科344种。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依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并按植物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演替的动态因素划分10个植被类型,植被分布因生态条件及海拔,坡向华北植物区系过渡性群落本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西部黄羊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呈增加的趋势,每一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优势种群.藜科植物是流动沙地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演替早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阶段种类数量比较稳定;菊科植物属于演替的过渡类群,只是在半固定沙地阶段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固定沙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维持者.随演替的进展,初期占绝对优势的1年生植物逐渐被多年生植物替代,沙地植被向杂草类草原方向发展,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各阶段群落间的生态距离较远,在人工植被建设时应根据沙地环境条件选择最佳植物种和配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种子库与地上部分植物的关系及其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的变化、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对土壤的影响程度 ,退耕地的还草和还林方法、过程和结果等。同时也介绍了微生物和动物对植物演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人工建植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植被恢复固定监测点,选取植被恢复5、8、11 a废弃地为样点,调查不同恢复年限样地物种种类和数量,分析稀土矿废弃地物种多样性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前期人工种植的植物逐渐被本土野生植物取代,增加物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废弃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逐渐增加,而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植被恢复8与11 a植被相似度最高,其次是植被恢复5与8 a,其中植被恢复11 a与对照样地植被相似度最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呈显著相关。因此,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后期演变为自然演替,物种群落结构和种类发生变化,但与当地本土植物群落仍存在一定差异,表明生态退化区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方调查和演替层次法对林芝县芽依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依泥石流发生年限100年左右。该区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物共11种;群落组成为川滇高山栎+云南锦鸡儿+西南草莓,优势先锋种糙皮桦开始淘汰。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基本进入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6.
人工固沙林的营造,一切沙地植被的开发利用,都与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有着密切关系。西部大开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如何掌握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预见群落将要发生何种变化,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使固沙林产生最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植物群落学及其种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废弃采石场的植被重建是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改善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重建植物群落等方面对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群树种补植法以促进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从而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那木斯莱湿地植物组成认为:那木斯莱湿地有高等植物49科110属183种,主要植物群落包括沉水、浮水、挺水、水生、湿地、草甸和灌草丛植物群落。那木斯莱湿地植物群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瑰宝,构成辽宁省保持较好的沙地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那木斯莱湿地植物组成调查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湿地植被演替变化、生物多样性奠定实践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火,长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对植物群落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林火对加速森林的恢复、缩短复生时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植物群落被火烧后发生的变化。森林植被,不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一旦被火烧后,植物群落都会发生极大变化,使原来的群落变成另一种类型。但是,这种变化类型的方向却和自然条件的群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自然发展相反。因此,当火对群落的干扰作用继续进行时,即  相似文献   

20.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的保护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保护,而植被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分,又是生态系统的主体。通过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对立地条件的作用和反馈,导致以植物群落演替为标志的生态系统演替,使生态系统呈现有序的方向性和可预测的生态演替过程,使生态系统日趋于其所在气候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