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梁军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5,41(4):168-176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出发,系统化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生态控制;定义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特点、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基石;认为自然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是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技术基石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遵循的原则进行讨论,包括生态系统原则、协调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生态位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协同进化原则、林副产品安全原则、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生态系统的高功能原则(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原则;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其适用条件进行评价。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与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相比具有多项优点,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生态调控主要是采取生态学的技术与手段,创造有利于天敌及有益生物增殖和不利于害虫或病原微生物生存的自然条件,把经济林的有害生物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进一步实现经济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结构功能。生物防治技术则是利用对经济林树体有益的部分生物及产品来控制经济林的病虫害,从而实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松城街道松墨天牛发生的特点,笔者认为病虫害防治的本质就是要从森林生态学的原理出发,在深入研究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特点、动态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搞清有害生物——松材线虫及其载体松墨天牛与松城街道森林生态环境的关系,找出不利于有害生物滋生和繁衍而有利于天敌生长繁衍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控制有害生物松材线虫及其载体松墨天牛生长和繁殖,并促进松城街道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国林业发展的战略和指导思想,21世纪林业科学的发展方向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管理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在森林保护学科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害虫的生态管理(EPM)是害虫的综合管理(IPM)的进一步发展.EPM在充分吸收IPM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对系统进行监测、预测的基础上,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进行防治.由于EPM不采用昂贵的化学农药和大规模释放天敌,防治费用将比IPM更低.实施EPM必须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及自然调控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就目前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实施EPM,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受森林生态环境的制约。要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必须创造有利于林木茁壮生长和天敌繁衍生息的环境条件。因此要以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森林健康理念为指导,培育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生长健康、生物多样的健康森林,充分利用寄主与有害生物、寄主与天敌、寄主与生态环境、有害生物与天敌、有害生物与环境间复杂的网络关系,使森林与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6.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关键在于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了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主要控制技术措施包括保护茶园生物的群落结构以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以加强茶园栽培管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以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具体介绍了种重要病虫害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7.
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存能力,利用有益生物力量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生态科学理论重点阐述了生物力对促进生态系统平衡,控制森林病虫害的积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生物措施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防治森林有害昆虫与微生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防治,二是森林生态系统调理。介绍生态防治的重要性、生态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开展一次森林昆虫与主要微生物种类的普查,研究森林害虫的天敌与生态防治的措施并开展长期监测,加强检疫工作,开展森林昆虫、微生物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在经过最初以消灭病虫害为目为的防治阶段和在经济学原则指导下的控制阶段后,现正向着遵循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根结合原则借导下的可持续控制阶段发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由综合防治、综合治理、总体治理、合理治理、生态控制向可持续控制(SPMF)发展。一、可持续控制理论基本框架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以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和稳定性为基础,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功能的发挥,协调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  相似文献   

10.
<正>无公害防治首先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的方针,从葡萄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葡萄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或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将各类病虫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达到生产无公害葡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与虫害自然控制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间的关系,阐明了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有随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并认为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的本质是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提出了通过合理地提高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来提高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的主张及提高森林虫害自然控制力的几种具体途径,即合理的乔木物种混交;引进和保留乡土的草本、灌木物种;提高生态系统水平的生物多样性;避免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生态特点及病虫害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环境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结合目前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特点及管理中的问题,由生态系统内部入手,从可持续控制的角度,探讨城市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In comparison with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nd chemical control,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new strategy of forest pest control, named ecological control of forest pest (ECFP).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ECFP,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ECFP, and evaluated the ECFP and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在对森林生态系统特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松毛虫与松林、天敌、森林植物群落相互关系以及生物技术保障作用的分析,讨论了松毛虫种群生态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云杉的种实害虫有十几种,危害严重的有三种,即云杉球果小卷蛾、云杉蛀果斑螟和云杉梢斑螟,主要发生在甘肃祁连山林区。本文经过调查,根据青海云杉和种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加强青海云杉林的经营管理,尽量减少广谱性化学药剂的大面积使用;尽可能多的应用营林技术为主的、不杀伤天敌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并提出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原则以及评价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森林病虫损害的可持续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病虫的控制的控制应遵循效益原则,对病虫所造成的森林综合损失实行可持续控制,并自觉将其纳入整个森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之中,正确认识病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建立森林综合效益评价标准体系以及一系列适合于森林病虫损害控制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是效益原则下的森林损失可持续控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笋用竹集约经营技术所引发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从生态学原理、竹农生产经营方式角度分析了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加强营林措施、提高竹林抗性、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结合以及生物农药防治措施来控制笋用竹林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论落叶松鞘蛾的可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国内外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spp.的发生与防治历史,总结了落叶松鞘蛾发生的自然周期规律以及不合理的人为干扰。如施用化学杀虫剂等会缩短害虫发生周期和导致连续再猖獗,提供了落叶松鞘蛾可持续控制的科学证据。从落叶松受害后针叶和枝条内与抗虫性相关的几类化学物质变化,与自我补偿,恢复生长的几项因子,指标测定等方面,指出发挥树木对虫害的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作用。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平,总结了落叶松鞘蛾的天敌及其生物防治在世界和我国的成功范例与前景。较全面的论述了落叶松鞘蛾可持续控制的可行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