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5年3月启动,目前明晰产权工作基本完成。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初步解决群众的办事难、闯市场难、放活经营难、发展筹资难、技术支撑难的问题。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出现了造林步伐显著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区秩序显著好转,林业产业发展显著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显著加快。文章阐述了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的历程,并对目前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为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作为北方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份,于2005年3月拉开了改革的序幕。目前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以建立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林权流转制度,完善采伐管理制度和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也取得进展。辽宁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人工造林、森林保护、产业发展、林农增收、林业投资等方面取得成效。文章针对辽宁省林改在林地流转、公益林界定、采伐限额、林下经营、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新监测结果。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样本地区积极规范引导林权流转,加快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新型林业经营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林业财政扶持  相似文献   

4.
时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历史变迁和改革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积极性,促进林权适度流转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科学合理划定生态林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改革采伐限额制度和税费制度以增加林农收益,加快建立林权交易平台相关配套措施以保障各方合理利益等5个方面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进展:改革触及根本问题 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5年3月开始,涉及集体林面积9000万亩。 4年来的改革重点是突出主体改革,即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明确经营主体,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绝大多数贫困农民生活在山区林区。搞好山区林业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辽宁省实行林权改革后,极大地调动了山区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云南林业》2014,(5):47-50
为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林农持续增收,现就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200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林权信息化管理、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对农村改革新的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等新的林业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为甘肃省临夏州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林业实用技术》2007,(9):48-48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地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工作,保证改革质量,实现改革目标,落实省以奖代促补助资金,2007年8月13日,辽宁省林业厅制定了《辽宁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辽宁省10个县(市)500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林农非农就业决策模型,从农户家庭角度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非农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联户经营和是否参加林业合作组织5个因素对农户非农就业决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林权主体改革的完成,林权配套改革的深入,江西省永丰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赵奎礼 《中国林业》2009,(17):16-17
沈阳市从2007年3月开始实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其间,我们结合沈阳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于2008年10月在辽宁省率先通过主体改革验收。在林权主体改革接近尾声之际,即2008年6月开始着手进行林权配套改革,把“林权改革如何深入”、“现代林业如何提速”、“营林农户如何致富”作为三位一体的任务,通过艰苦的实践探索,找到了一条“以林改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以增收促生态”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林权制度对发展的制约等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改革的目标是: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14.
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和主要成效 (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自2006年8月江西井冈山会议后.各省区市进一步加大了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特别是中央关于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大决策的力度,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度明显加快.主体改革顺利推进,配套改革方兴未艾。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文件,27个省(区、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国的林改进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情况:一是福建、江西、辽宁、浙江4省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开始推进配套改革;二是河北、云南、安徽、湖北、重庆、河南、贵州7省(市)已经全面推开主体改革;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调查、当地政府公文资料检索、召集知情人座谈等形式,对沅江市林权制度改革的起因、推进过程、实际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沅江市林业产权改革,既有市场和自然力(如水灾恢复)驱动的自发因素,又有政府推力起作用。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速生杨树产业发展是导致经营主体林权意识增强的直接原因。政府顺势推动以林权证的形式确认经营主体对所持森林产权的法律地位,使经营主体在资金投入、林权流转、技术引进、创新和推广以及经营规模化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获得了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林业产业效益的良性效果。这一经验对于丘陵、山区林权改革后经营水平的提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题调研,认为林权改革使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山林集约化经营程度、林农林业收入都有显著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也显著加快。同时福建林权改革实践也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是否会出现大规模乱砍滥伐、经营小农化倾向、动摇农村基层政权建议、削弱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文章对当前林权制度改革提出相应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对农村改革新的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等新的林业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给临夏州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保护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林改后山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一)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林改后,林业生产出现产权结构小型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林地状态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回顾;评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吸收广大林农参与改革,促进林地和林木适度流转,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林,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和税费制度,构建林权交易平台等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晋林讯     
《山西林业》2007,(1):40-40
●梁滨带队赴辽宁省考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7年1月14~17日,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梁滨一行7人,赴辽宁省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考察。考察组听取了辽宁省林业厅对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并深入本溪、丹东两个市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从产业形态来看,林下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经营模式;从组织形态方面看,林下经济主要有林农独立经营、林业专业合作社、"公司+林农"等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与深化,扶持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销售平台建设,主打绿色、生态、有机的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和原产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