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正>在山地上,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在一定的海拔范围内,降水量则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带内的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从山麓到山顶随高度增加而逐渐更替。  相似文献   

2.
<正>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原始而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这里是鸟儿的天堂,栖息分布着约400种鸟类,从山谷到黄岗山之巅,不同生境分布着特色鲜明的代表性鸟种。武夷山国家公园地处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拥有原始而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多样的生境使这里成为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是一座耸出东北平原2000多米的圆锥状火山体。湛蓝天池和皑皑雪峰下,不同海拔垂直分布的森林景观带形成一个个旋绕着长白山的“森林啊”。这些“森林圈”涵盖了从温带到极地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孕育和展示着各色绩纷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以鲁中南山区3种典型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调查分析各种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并于竣工后期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不同优势特点,同时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其中高次团粒喷播模式形成的群落景观高度一致,遮蔽效果最佳;3种不同模式的施工成本以客土回填最低,高次团粒喷播最高,削坡砌台较高。不论用何种治理模式,养护管理都是相当关键。研究结果可为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淄博市周边破坏山体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淄博市周边破坏山体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确定了破坏山体外貌形态、边坡高度、坡度、土层厚度和砾石含量5个立地因子,并对之进行了分级量化;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破坏山体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和16个亚型;不同立地类型特征和植被恢复难易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河北林业》2013,(Z1):2-2
小五台山位于太行山脉北端,吕梁运动期始成太行山雏形;燕山运动时,形成新华夏式褶皱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由于山体的剧烈抬升和强烈断裂,小五台山形成了以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为主体的众多山峰和峡谷,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0多座,东、西、南、北、中台等五座山峰,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主峰东台海拔2882米,为太行山主峰、河北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天蛾     
长白山系我国名山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东岸,频临太平洋;为松花江鸭绿江及图们江的发源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现为我国的最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水平地带性植被区划中,长白山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其地貌、气候、土壤及植被等自然条件,常因海拔不同而呈明显变异,因此,被科学家们自下而上地划分为四个不同的自然景观带:①针阔混交林景观带(海拔为600—1000米);②针叶林景观带(海拔1,000—1,800米);③高山岳桦林景观带(海拔1,800—2,000米);④高  相似文献   

8.
正长白山地势高低悬殊,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与平原地区、一般山地明显不同,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从山下(海拔500米以下)到山顶(海拔2100米以上)很有规律地垂直分布着几千公里范围才能见到的森林景观: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4个森林植被带,从而在蘑菇的分布上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垂直分布带。立体审视,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蓖山丹霞山体不同植物群落物种Simpson指数和Sheldon指数的系数和关联度。结果是:①在同一生长型(乔或灌或草层),群落之间其Simpson指数和Sheldon指数的关联系数变化规律不明显;②在丹霞地貌区,孤立分布的丹霞地貌形成生态隔离而使丹霞山体出现孤岛生境,造成植被的间断分布,群落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变化规律不一致;③灰色关联分布是样地较少时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辰山植物园辰山山体残存半自然森林群落土壤理化因子的测定,结合凋落物和岩石裸露等相关分析,探讨城市化地区孤岛状山体残存植被土壤特征。结果表明,辰山山体残存半自然植被的土壤容重、密度、毛管孔隙度多低于人工植被土壤,土壤呈弱酸性,与上海普遍的中性偏碱森林土壤明显不同,残存半自然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总氮、总磷等养分含量较高。辰山孤岛状山体土壤理化性质不仅与残存植被协同变化,也与群落凋落物显著相关,且与地形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于2016~2017年期间,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了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植被从山顶到山体基部有规律的分布,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人工油松林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基本查清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黎母山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成效,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询方式对黎母山破损山体修复植被现状调查物种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破损山体人工修复技术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植物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自然修复木本植被覆盖度高于人工修复,但存在个别特例,草本植被覆盖度恰好与木本植被相反;从物种群落特征指数分析表明自然修复物种复杂程度高于人工修复;从植被现状反映,人工修复野生树种比较少,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植物;自然修复木本植物有山乌桕、中平树等野生乔灌木,草本以乌毛厥和粽叶芦为主。黎母山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效果有成效,自然修复物种丰富度高、多样性复杂,人工修复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可进行乡土树种种植。  相似文献   

13.
闽南沿海裸露山体植物绿化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闽南沿海地区过度开山采石造成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对裸露山体类型进行化。底层为有土层的乱石堆,将乱石堆耙开呈坑状,划分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山体的绿化方案,为裸露山体综合治理,美化生态环境,减缓水土流失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地震灾区的崩塌山体划分为碎石坡面、巨石坡面、碎石地、洼地和沟槽地5种微生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崩塌山体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微生境的植被自然恢复力不同,其恢复力指数大小为:沟槽地>洼地>碎石地>巨石坡面>碎石坡面.这客观上反应了地震灾区不同生境的植被天然恢复现状,可为灾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了承德市区周围阳坡、半阳坡瘠薄山地植被现状的基础上,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标出发,文章对山体植被退化、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在恢复山体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阳坡、半阳坡的生境条件,从恢复生态植被的设计原则,被损毁的边坡治理模式,山体坡面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巴山西段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掌握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及其特点,合理有效开展资源保护工作。通过调查以及归类分析,建立了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12个植被型37个群系,人工植被3个群系的植被分类系统,并对植被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该区域植被分布所呈现的群落类型多样、自然性和代表性较强、过渡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植被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及植物群落的脆弱性高等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类矿山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具有技术性强、恢复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诸多特点。该文在辽宁省青山工程建设治理破损山体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植被恢复治理的方法、步骤和适宜标准。  相似文献   

18.
破坏山体植被恢复中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社会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交通及水利等的基本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山体原生态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出现了大量石质边坡和裸露山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恢复和重建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势在必行。但破坏山体通常不具备植被赖以生长的土壤、养分等条件,并且坡度一般都较大,雨水极易冲刷坡面,故破坏山体绿化及植被恢复一直是生态建设中的研究热点和施工难点。规划设计作为前期工作对于破坏山体绿化及植被恢复的成功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3个方面中的10个指标构建了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山体植被修复树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31个三明市常见的优良乡土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万寿岩山体植被修复适宜树种,为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山体植被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谈承德市区山体休闲森林公园林相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体休闲森林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市民绿色休闲的好去处。通过对承德市山体休闲森林公园内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目前林相存在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为提高森林美感,就林相改造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林相改造,可增加森林景观,提高山体森林公园的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