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微晶纤维素(MC)和水杨素(SC)三种底物,用刚果红染色法和DNS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纤维素酶系组分和酶活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存在完全降解纤维素所需的3种酶系组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松材线虫分泌物中三种酶活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酶活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解释松材线虫致病机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Cellulase已被证实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Nickle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对这一特异性物质进行生化检测,从中筛选出一种简单灵敏的检测方法——纤维素酶扩散法。该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酶底物,超薄层琼脂板为反应板,刚果红为染色剂,乙酸为中止反应剂。用这种方法分别以松材线虫虫体提取液和分泌液进行纤维素酶的定性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说明松材线虫虫体含纤维素酶,且向体外分泌。这对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mucronatus(MamuyaetEnda.)两个相似种及松材线虫病的诊断和检疫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提取液和分泌液中纤维素酶定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纤维素酶Cellulase已被证实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 Buhrer)NIckle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对这一特异性物质进行生化检测,从中筛选出一种简单灵敏的检测方法-纤维素酶扩散法。该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酶底物,超薄层琼脂板为反庆板,刚果红为染色剂,乙酸为中止反应剂。用这种方法分别以松材线虫虫体提取液和分泌液进行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松材线虫基因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已研究过的松材线虫基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于检疫检验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基因有rRNA基因,利用rRNA的ITS区核苷酸序列进化速度较快的特点,能准确区分松材线虫与其近缘种;二是探讨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酸裂解酶等在食道腺细胞中表达的酶基因,发现纤维素酶基因可能是由于基因横跨作用从细菌迁移到松材线虫基因组内,有助于研究松材线虫致病性的起源;三是对松材线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控制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碱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p.AC-2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适宜的种子茵龄为24h;适于产酶的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值10.5;在碳源和氮源分别为1%的淀粉和2%的豆饼粉时,碱性纤维素酶活力可达到76.04U/mL。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酶液在70℃以下、pH值6.0~10.0范围内稳定。该酶制剂在棉织物洗涤和纸浆脱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混菌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态发酵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和滤纸酶(FPA)酶活力为指标,筛选组建二元混菌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混菌体系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元混菌体系黑曲霉和绿色木霉混合发酵时纤维素酶活力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最佳产酶条件:颗粒度为0.246,底物配比为1∶4,培养基起始pH为5,混合菌种配比为1∶1,FPA酶产酶高峰出现在5d,CMC酶产酶高峰在7d,较单菌绿色木霉发酵分别提高了48.9%和43.4%。  相似文献   

7.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以腐烂的废纸浆为原料,经反复筛选及刚果红染色鉴定,获得一株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细菌。该菌形态杆状,可产芽孢,适宜在pH值为9.0-10.0、35-37℃条件下生长。摇瓶产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的发酵液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可测得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其CMC酶活力分别可达69.4U/mL(pH值为6.7和53.6U/mL(pH值9.5)。酶反应的适宜温度为50℃,适宜中性至碱性,Ca^ 2和Mn^+2对酶反应有促进作用,Pb^ 2和Hg^ 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这种酶制剂在棉织品的水选整理及洗涤剂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制备松材线虫特定纤维素酶的多克隆抗体(Anti-BXC60),通过SDS-PAGE、纤维索酶酶染分析、免疫印迹以及ELISA方法考察该抗血清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抗松材线虫全蛋白抗体(Anti-BX)和Anti-BXC60抗体,建立线虫分泌性蛋白在PVDF膜上双重染色的方法.双重染色分析的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主要通过分泌孔向体外分泌大量的分泌蛋白,而纤维素酶的分泌方式与其他植物线虫相似,是通过口针向外分泌.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体外酶组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表面消毒的松材线虫,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对其中酶组成分析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等。同样条件下未能检出β-半乳糖酶、β-木糖酶、β-葡聚糖酶、漆酶等。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相似文献   

11.
笔者概述了纤维素酶的类型、作用机理;综述了产纤维素酶的菌种选育,包括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天然类群,诱变育种、工程菌的构建、发酵工艺等;并对纤维素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雌虫尾部形态和寄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Tenninal mucro of adult female w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 between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Bx) and its allied species Bursaphe/enchus mucronatus (Bb). In general, Bx had no mucro. But it could have mucro in some situations. In the test, Bx without mucro was inoculated on Chineses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Japanese black pine (Pinus thunbergi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5% of adult females Bx isolated from Chinese pine had terminal mucro. On Japanese black pine only 4.2% of adult females Bx had terminal mucro. Bx with terminal mucro from Chinese pine was re-inoculated on the fungus, Pestalotia sp. and Japanese black pine. It was found that 100% adult females had no terminal mucro on the fungus and 3.4% with terminal mucro on Japanese black pine.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是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主要危害针叶树种,尤其是松属(Pinus spp.)树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d.)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因其耐海雾、抗海风、可在海滩上生长等特性,在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大量栽植,总面积约159300hm^2。研究证明,黑松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度感病树种,一旦松材线虫入侵,后果是毁灭性的,将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选择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健康欧洲云杉为对象,研究室内接种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解剖学特征的变化,揭示蓝变真菌引起欧洲云杉枯萎的机制.结果表明:接种1周后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蓝变区域显著增加,4~6周后蓝变区域不再增加;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2株对照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没有检测到蓝变区域.采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组织定位技术,确定接种真菌和无菌琼脂的欧洲云杉木质部区域纤维素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接种2周后剥皮取样检测,接种真菌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纤维素酶含量大幅度增加,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明显的纤维素酶酶带;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欧洲云杉木质部区域,纤维素酶含量分布较少,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微弱的纤维素酶酶带.进一步证明蓝变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利用寄主欧洲云杉木质部的纤维素,蓝变真菌是致死阿尔卑斯山境内欧洲云杉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马尾松枯萎林分木居真菌和线虫种类分析结果,在健康木、衰弱木和枯死木中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但健康木木居真菌数量较少。分离出的真菌种类主要有木霉属(Trichoderma sp.)、镰孢霉属(Fusarizn sp.)、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砖格孢属(Steganosporium sp.)和曲霉属(Asperigllus sp.)。分离出的线虫为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 sp.)线虫,未分离到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离出的木霉、多毛孢属、砖格孢属均可培养松材线虫,说明四川马尾松林区目前还属于松材线虫非疫区,但有发生松材线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入侵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是由外来入侵种松材线虫做病原、天牛做媒介,引起的一种林木病害,对我国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生物入侵种松材线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松材线虫病研究集中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指出松材线虫入侵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提出了在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在形态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来自湖南、广东两地3个株系松材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这3个株系的松材线虫成虫的头部、尾部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幼虫和成虫的唇区与体部都出现缢缩;松材线虫口针的开口端呈一斜面;雄性成虫尾部交合伞呈“M”型.这些特征都是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描述过的,可为松材线虫的形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一株从腐朽竹子上分离得到的侧耳菌(Pleurotus sp.)GH196为产酶菌,研究了其在静置和振荡两种液体培养方式下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产生。结果表明:在含有稻草和麦麸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以产生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依赖锰过氧化物酶-漆酶型(MnPLaccas型)木质素降解酶。振荡条件可以促进菌丝生长,有利于多糖水解酶的产生,其中以木聚糖酶的合成为主;150r/min振荡培养5d,木聚糖酶酶活达到44.7U/mL。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分析看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献学入手,对我国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研究的文献量、文献源及文献作者单位进行分析;从病理学的角度,对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评价。从文献学和病理学两个方面反映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现状和水平,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松材线虫病监测鉴定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6—2009年分别在福建省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重点监控区、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的重点区域设立了3 030个监测点,及时采集全省9个设区市48个县(市、区)发现的松枯死木样本,选择症状较典型和可疑松枯死木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共快速分离鉴定标本176批次,计9 866个标本,其中含有松材线虫的标本2 819个,松材线虫病检出率为28.57%;鉴定样本的林分小班数2 214个,有松材线虫分布的小班690个,占31.17%。共监测出22个县级新疫点。2008年在野外首次监测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因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成片死亡。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松材线虫病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