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2个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优良无性系"滕选"4号、5号为材料,以北栾为对照,通过盆栽持续干旱处理,系统研究了供试无性系外部形态及内在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了其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各供试材料叶片逐渐萎蔫下垂、变黄、干枯、部分脱落,嫩茎变细软;苗高增加变缓,生长率排序为"滕选"5号、"滕选"4号、北栾;叶绿素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不同,"滕选"4号、5号升高,北栾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趋势;MDA含量"滕选"4号、5号总体呈升高趋势,北栾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3个无性系抗旱性由高到低为:"滕选"5号"滕选"4号北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3个橡胶树品种老幼态芽接无性系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对照、2℃、0℃、-2℃、-4℃)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6个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MDA和H_2O_2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数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幼态无性系相对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丙二醛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老态无性系。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幼态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度都远高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橡胶树品种幼态无性系的抗寒性都比老态无性系强。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的利用潜力和栽培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杨树抗寒性,以6个金白杨无性系为材料,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建立了各无性系低温-电导率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各无性系组织半致死温度在-23.8℃~-45.1℃之间;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极显著,C4抗寒性最好;各无性系抗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C4A20K7C38C52C15.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榆树资源的抗寒特性,以白榆、黑榆、春榆等3个树种的9个无性系1 a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对枝条进行4℃(对照)、-10℃、-20℃、-30℃、-40℃低温处理,测定各无性系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8个相关指标,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榆树抗寒性的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9种榆树无性系抗寒性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枝条电解质渗透率、 MDA与抗寒性呈负相关, SOD、 CAT及POD与抗寒性呈正相关;这8个相关指标可以用于评价9个无性系的抗寒性,且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显著(P0.05);根据Logistic方程拟合9个榆树无性系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33℃~-40℃之间,隶函数综合评价对比分析其抗寒性由强到弱为:白榆、黑榆、春榆;无性系之间由强到弱依次为:D1520、 D1507、D1526、 D2、 H1506、 Y1、 B19、 Y3、 D28,该结果与LT50拟合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以油茶品种"杂优闽1"为试验材料,以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为对照,研究了油茶幼苗在(10±0.5)℃低温锻炼、(2±0.5)℃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锻炼3 d可明显提高油茶幼苗的抗寒性;冷胁迫3 d,经低温锻炼后的油茶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其在常温下的恢复也较对照迅速。在低温锻炼和冷胁迫期间,油茶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且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均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保护酶活性增强在低温锻炼诱导油茶幼苗的抗寒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抗寒性鉴定的基础上,探求不同抗寒性杂交榛休眠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杂交榛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为杂交榛抗寒性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试验选出抗寒性强(84-349)、中(84-237)、弱(84-572)3个无性系进行物候期观察,对3个无性系休眠期间枝条的呼吸强度、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抗寒性强的84-349进入休眠期最早,开花最晚;休眠过程中,深休眠期不同抗寒性的杂交榛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而休眠初期和休眠后期,抗寒性强的无性系84-349呼吸强度最低、电解质渗出最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抗寒性弱的无性系84-572正好与之相反。【结论】抗寒性不同的3种杂交榛无性系休眠期表现的生理机制不同,抗寒性强的无性系和抗寒性弱的无性系比较,通过提早进入休眠期、降低休眠期呼吸强度、较低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储存更多的能量物质来抵御低温。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9.
以25℃正常生长的苗木为对照,研究了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低温(5℃)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质膜相对透性升高,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增加,且光照处理高于黑暗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且光照处理的含量小于黑暗处理;SOD活性升高,且光照处理高于黑暗处理;光照处理POD活性升高较小,黑暗处理POD活性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植株抗寒性机制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下番石榴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低温对台湾引进的珍珠番石榴、无籽番石榴及福建省乡土番石榴的处理 ,测定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若干生理生化变化 ,以探求番石榴不同品种的抗寒性与忍受的临界低温。结果表明 ,番石榴忍受的临界低温为 -3~ -4℃ ,因品种和低温持续时间而异。番石榴不同品种间耐寒性差异与叶片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相关。乡土番石榴的抗寒性高于从台湾引进的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湖北林业科技》2017,(6):14-19
本文以多年生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为材料,采取室内控温系统模拟低温胁迫条件,研究不同浓度CaCl_2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宜昌润楠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激素AB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究CaCl_2对润楠幼苗抗寒性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5 mmol/LCaCl_2后叶绿素含量最高。(2)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25 mmol/LCaCl_2后丙二醛(MDA)含量最低。(3)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影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4)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25mmol/LCaCl_2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5)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其中在0℃条件下,宜昌润楠幼苗经5 mmol/LCaCl_2喷施后的SOD活性达到最高,在-5℃条件下宜昌润楠幼苗经5 mmol/LCaCl_2喷施后的POD活性达到最高。(6)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提高激素ABA含量,在-5℃条件下喷施5 mmol/LCaCl_2后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野杏的引种驯化及繁育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到辽西地区的野杏12个无性系和12个家系为研究对象,以引种地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和家系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种源的引种野杏无性系及家系枝条的含水量,研究了低温胁迫(0、-20、-25、-30、-35、-40℃)下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并基于隶属函数值对各无性系及家系进行聚类。【结果】野杏无性系和家系的枝条电导率曲线均符合典型的“S”形曲线,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降低表现为先增后减,半致死温度为-42.33~-29.93℃。12个野杏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14~0.90,12个家系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24~0.74。各无性系按其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J170、J19、J171、J148、J162、J144、J210、J105、J118、J101、J211、J270、J121,各家系按其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1...  相似文献   

14.
低温处理梦耐寒粗枝木麻黄无性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经过低温(-5~-6℃)冻害的粗枝木麻黄林分中选出较耐寒的单株,经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然后再选择出耐寒无性系.采用-2℃至-11℃低温处理后,2个较耐寒粗枝木麻黄无性系和对照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生理指标均表现为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2个较耐寒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低,而可溶性蛋白含...  相似文献   

15.
为给春季核桃种质抗寒性的鉴定及核桃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甘肃省成县栽培的普通核桃(香玲、中林1号、辽核4号、陇南755、陇南15、强特勒、土莱尔、清香)、美国黑核桃及美国长山核桃等核桃种质展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将其叶片分别置于4、0、-4、-6、-8℃的低温冷藏柜中进行胁迫处理,以大田自然生长的叶片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核桃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核桃种质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分别是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根据综合抗寒指标排序,供试核桃种质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辽核4号>清香>陇南755>土莱尔>中林1号>陇南15>香玲,这与其半致死温度(LT50)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核桃种质可聚为3类: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强的种质;辽核4号、陇南755、土莱尔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强的种质;中林1号、清香、陇南15、香玲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差的种质。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银杏、悬铃木、香花槐、金叶复叶槭和玉兰等5种乔木绿化树种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五个梯度的低温处理(-10℃、-15℃、-20℃、-25℃、-30℃),测定丙二醛、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和电导率,研究低温胁迫对这几种乔木绿化树种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抗寒性存在差异性,5种绿化树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悬铃木 > 香花槐 > 玉兰 > 银杏 > 金叶复叶槭。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5种柽柳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柽柳抗寒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5种青海柽柳叶片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除刚毛柽柳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外,而其他4种柽柳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升高趋势;各低温胁迫的5种青海柽柳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5种青海柽柳扰寒性强弱的排序为:盐地柽柳>密化柽柳>刚毛柽柳>翠枝柽柳>长穗柽柳.  相似文献   

18.
以紫叶李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I从含量在-10~-15℃之间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处理温度降低,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15、-30℃达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前期逐渐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紫叶李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0.17℃。以上结果表明在细胞膜受到伤害之前,植物体内各种保护系统已经启动,提高了组织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以华中冬青离体叶片为供试材料,通过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8项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值和半致死温度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评价华中冬青的抗寒性生理指标,比较华中冬青雌雄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的Rec和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线上升,SP含量、Pro含量和SOD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hl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ar随着温度的降低基本不变;对8个抗寒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筛选发现,低温胁迫与Rec和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和Chl呈显著正相关;Rec、MDA、SP、SOD和Chl含量变化与华中冬青的抗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其抗寒性的指标;华中冬青雌雄株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544℃(雌株)和1.027℃(雄株),雌雄株的抗寒性差异不显著,雌株抗寒性略强于雄株,与综合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分别将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白花牛角瓜(Calotropis procera)成年植株的离体叶片置于不同的低温(15、10、5、0、-5、-10℃)条件下处理,以室温(20℃)为对照,测定分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浪形变化,且在-5℃时达到高峰;MDA含量总体先升后降,在15~5℃温度范围内,积累量最大;SOD表现为先降、后升、然后再降的曲线变化,而POD变化更复杂,但两种酶的活性基本都是在5℃上升至最高点。初步认为牛角瓜对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其耐受力相对较差,一般5℃左右损伤已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