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探讨覆盖对盛果期油茶树体氮素养分分配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林地增湿保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成熟林为试材,分别在滴灌和非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的覆盖措施和不覆盖对照,即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黑地膜、滴灌、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共10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下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氮素的养分含量,并对各器官养分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条件可有效促进老叶、新叶、枝条、花和果中氮素养分的稳定和积累,对根中全氮养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其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老叶中全氮含量呈"U"型弧线波动性变化,新叶和枝条呈"L"型变化趋势;根在滴灌条件下呈下降趋势,非滴灌条件下呈"M"型波动性变化;花和果均表现出上升趋势;由养分分配规律可知,老叶、新叶、枝条和根氮素的相对含量随时间推移呈"V"型变化趋势,花呈上升趋势,果较为稳定;综合分析,滴灌+花生秆+稻草和滴灌+生态膜以及滴灌+黑地膜处理的氮素相对含量均较高,且能有效促进树体氮素养分的积累。总体而言,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环保的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结果表明:3月和6—7月为油茶细根的生长高峰期,油茶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黑地膜处理下于3月出现最大值,而在花生秆+稻草处理下于7月出现最大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增加了总根尖数、总根长以及根总表面积在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的比例,生态膜处理增大了细根现存量分布在0~10 cm土层比例。花生秆+稻草处理显著增大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作用均体现在每个土层中,生态膜处理对0~1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促进作用相对其它土层较大,而黑地膜处理对10~4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0~10 cm土层中的油茶细根直径经4种覆盖处理下都较对照处理有所减小。3月和6—7月是油茶细根生长旺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促进作用最佳,黑地膜次之。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经营油茶林,采用覆地膜+稻草、覆地膜、覆稻草、松土这4种保水措施,以油茶树行间空地作为对照,就不同保水措施对6年生油茶林地土壤各层水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植株耗水量明显大于矮杂草,对油茶林地采取保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覆地膜+稻草、覆稻草、覆地膜、松土这4种保水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油茶林地土壤各层的水分状况,夏季晴天9:00~10:00时,在0~10 cm的土层中,不同保水措施的保水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覆稻草>覆地膜+稻草>松土>覆地膜,10~20 cm的土层中则以覆地膜+稻草处理的含水量为最高;而在13:00~14:00这一时间段,覆稻草处理对0~30 cm土层中的水分能起到保护作用,覆地膜+稻草处理对10~30 cm土层的保水效果也较好,而松土处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保持效果更好;16:00~17:00时,在0~10 cm的土层中,覆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高,10~30 cm的土层中,覆地膜+稻草处理的含水量相对更高些,30~40 cm的土层中,覆稻草和松土处理的含水量均高。结合油茶根系的分布情况,观测分析各测定时间段土壤各层的水分变化动态后认为,覆稻草和覆地膜+稻草是4种保水措施中相对较好的保水措施,且覆稻草是最经济最环保的保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7年生长林4号、40号、53号普通油茶为试材,研究油茶春梢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同一品种的叶片(新叶、老叶)和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也显著不同,总体趋势为氮、钾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磷元素,叶片中氮元素含量最高,果中钾元素含量最高。在春梢发育期,新叶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高于老叶,并且随着春梢的生长发育,新叶中氮、磷、钾含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三种元素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老叶中氮磷钾含量变化趋势则不明显,新叶与老叶中氮元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中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果实氮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磷、钾元素含量的变化不明显。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与新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而与老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滴灌配方施肥对盛果期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盛果期油茶生产实际中滴灌施肥的研制及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在盛果期油茶林滴灌设施中施用不同配方的液态肥料,并调查其对油茶结果枝春梢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滴灌施肥可以明显促进油茶春梢的生长,且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效果差异显著,其中对油茶结果枝顶梢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滴灌施肥配方为原液3(N、P、K、B、Zn、Mg质量比为2∶2∶1∶0.02∶0.03∶0.01)稀释5%,与对照相比,可使顶梢的抽梢生长量增长32.38%,抽梢粗度提高22.58%,花芽数增多17.95%,叶面积增大4.07%,叶片叶绿度提高14.60%;而对油茶结果枝侧梢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滴灌施肥配方为原液2(N、P、K、B、Zn、Mg质量比为5∶3∶2∶0.02∶0.03∶0.01)稀释10%;相比对照可使侧梢的抽梢长增长58.40%,抽梢粗度提高57.34%,花芽数增多3.52%,叶面积增加6.05%,叶片叶绿度提高7.46%。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水分对油茶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优化灌溉方法,为夏季油茶林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不同,未进行灌溉处理油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为7.16%、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为3.75%、叶片电导率较高为0.67,进行滴灌处理叶片电导率相对较低为0.47。滴灌处理油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高为2.65μmol/g Fw,未进行灌溉处理处理油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低。对照处理始花期较其他处理(滴灌和喷灌)提前10天左右,滴灌处理油茶盛花期较其他处理提前8天,对照和滴灌处理油茶开花结束较早,漫灌处理末花期结束较迟。综合分析可知,夏季3种灌溉方式对油茶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滴灌样地>喷灌样地>漫灌样地>对照样地,今后应加强油茶林夏季的水分管理,特别要加强滴灌设施的建设,提高油茶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五味子园采取双层黑地膜、单层白膜、覆盖稻草、覆细沙、单层黑地膜、双层白地膜和对照无覆盖等7个不同土壤覆盖措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覆盖措施对北五味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双层黑地膜较其他6个试验处理在产量上差异显著,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覆双层黑地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8.1%,单层黑膜覆盖提高24.0%,覆单层白膜提高13.6%,覆双层白膜提高12.9%,覆稻草提高2.5%,覆沙提高2%。  相似文献   

8.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影响其生长的因子很多。为探讨油茶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水、肥、热和植物激素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加快春梢生长的效果最好,其次为氮、磷、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水分处理使春梢生长健壮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磷处理;磷和热处理的油茶春梢叶片较多;经细胞分裂素处理油茶抽梢率最高,其次是氮处理,再次为热和水分处理,钾处理抽梢率最低;氮肥处理的油茶秋梢生长最为旺盛和粗壮;充足水分供应,油茶生长始终保持旺盛,开花数量最多;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成花率,喷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油茶不能完成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发枝和光合特性及对修剪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介于0.72 1.33之间,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6号,长林175号、长林40号无性系树形直立,长林4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树形开张,长林53号无性系居中。与树冠下层和内层相比,树冠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且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叶比差异逐渐变大,新梢长度的差异减小,树形指数居中的长林53号无性系新梢长度、新叶比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冠层截获率(I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树形直立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冠层截获率(In)较低,树形开张的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较低,冠层截获率(In)较高。修剪处理显著降低了树形直立的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并提高了树形开张的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修剪处理还降低了冠层截获率(In),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结果为油茶栽培、修剪管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茶轻基质网袋育苗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良种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计了轻基质网袋摆放厢床施肥和容器袋内施肥2种方式、多种施肥量的处理试验,用以研究施肥对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成活率、抽梢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油茶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不同。厢床施用0.15 kg/m2复合肥、轻基质网袋容器内配1 g/袋过磷酸钙或网袋内配0.5 g/袋过磷酸钙+1 kg复合肥/m3处理的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抽梢率达到85%,抽梢长度和粗度生长也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夏秋季节水肥调控综合措施对油茶促花保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盛果期油茶林的产量,针对当前成林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而保花保果率低的问题,就不同的保墒、根外追施微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冬季修剪等水肥调控综合技术措施对油茶保花保果效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覆草、根外追施0.1 g/L的尿素与100 mg/L的GA3的坐果率最高;修剪与保水措施对坐果率的影响较大。(2)对油茶成林4月与7月保果率的影响最大的分别为修剪强度与保水措施,追施0.1g/L的硼肥有利于提高油茶4月与7月的保果率。(3)滴灌、喷施0.10 g/L的硼肥与100 mg/L的GA3及轻度修剪后油茶花芽分化数量最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7月花芽分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茶树体氮磷钾养分的年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生产栽培措施提供指导,提高油茶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普通油茶为材料,测定油茶植株生长过程中N、P、K元素在各部位的含量,研究其在油茶树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树体中,各营养元素总含量最大为K元素,N元素次之,P元素最少。从油茶叶片营养含量变化情况来看,3—5月,叶片吸收的N、P、K元素不断增多;6月,叶片N、P、K元素积累达到最大。从树体部位来看,果实需要养分最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对矿质营养的需求不同,K、N、P的需求量依次为31.60、17.11、7.90 g/kg。  相似文献   

15.
为给油茶林地土壤水分管理和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这3个处理措施,就不同土壤水分管理措施对油茶果实、花苞、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这3种处理下,油茶果高、果径、花径、花高的生长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自然状况及干旱覆盖处理下,油茶叶片各解剖结构参数与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弱相关;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中的下表皮及叶片总厚度与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间均呈中度相关(0.5r0.8)。在自然状况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与油茶果径、花径、花高生长量间均呈弱相关,而与其果高生长量呈中度负相关(0.5r0.8);在干旱胁迫与干旱覆盖处理下,其花径、花高与4种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高度负相关(0.8r1.0);在干旱覆盖处理下,其果径与4种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中度负相关(0.5r0.8);在干旱胁迫处理下,其果高与4种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间均呈中度正相关(0.5r0.8)。  相似文献   

16.
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叶(Camellia oleifera)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叶并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氮最高,其次是钾元素,铜的含量最低;随着油茶叶生长,氮、磷、钾和铜元素含量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钙、铁、锰和硼则相反,锌则逐渐降低,而镁差异不大;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总含量为23.39-53.53g/kg,前4个发育阶段油茶叶营养元素总含量差别不大,但到成熟期急剧下降;建议油茶营养调控中要注重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特别是后期要注重钙、铁、锰和硼等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初冬园林树木枝条内养分含量变化和落叶内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为指导园林树木越冬养护实践和景观设计中科学选择树木种类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大庆市小游园5种园林树种,测定枝条养分和落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0月26日至11月16日间,丁香枝条氮、磷含量分别降低了68.28%、35.61%;偃伏莱木枝条氮、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5.93%、37.40%;垂枝榆枝条氮、磷、钾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11月较10月降低了24.08%、19.78%、9.32%;榆树枝条磷、钾含量表现为一直升高的变化,升高幅度分别为21.78%、123.86%;落叶中垂枝榆氮含量为1.88%,榆树磷含量为1.60%,榆叶梅钾含量为1.88%。初冬园林树木枝条内养分含量逐渐降低,落叶平衡补充了土壤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发育期间的管理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岑软3号油茶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落果规律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岑软3号油茶3个落果阶段分别为1月上旬-3月上旬、4月上旬-5月下旬和8月上旬-10月上旬,落果率分别为12.99%、40.26%和14.29%;在对油茶林进行营养调控时,建议冬季休眠前的施肥应对本研究测定的全部营养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充,夏季施肥应适当补充氮、磷、钾、铜、钙、锌和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油茶采穗圃里油茶春梢叶片和茎段内各种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从而给油茶采穗圃的标准化管理和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对长林18号和53号春梢穗条在腋芽萌发至木质化各个生长阶段的矿质元素和干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穗条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在穗条从腋芽萌发至木质化的生长过程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种和叶片与茎段的不同部位间均存在差异;氮和锰元素,叶片内的含量均高于茎段内的含量;磷和钾元素,叶片内的含量却低于茎段内的含量;镁元素在叶片和茎段内的含量差距较小;在穗条生长初期,茎段内镁含量高于叶片内镁含量,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其含量均有所上升,之后两者含量逐渐相近。镁、锌和锰元素在茎段内的含量均较稳定,锰元素在叶片内的含量变化较大。氮、磷、钾含量在叶片和茎段内的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片内氮与镁、锌和锰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较强,而叶片中锰与钾元素的含量间呈负相关;茎段内的磷与镁、锰元素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内微量元素镁与锌间呈负相关,而茎段内镁与锰间呈显著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条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氮、磷和钾含量呈现出协同变化的趋势,茎段内各营养元素的含量比叶片内的更丰富,叶片内氮含量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影响较大,锰含量的增加对钾含量有影响。穗条中的单位干物质含量随其木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增加,且长林53号高于18号;穗条含水率,两个品种间变化趋势一致且下降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20.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宁市10年生油茶作为试材,对油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茶营养诊断以及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n、Fe、Pb、Zn、Cu、Cd;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a、N、K、P、Mg,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Fe、Pb、Zn、Cu、Mn、Cd。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茶各器官养分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干的养分含量相关性最为紧密;土壤N、Zn、Mn、Pb、K含量与油茶植株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土壤Mn与油茶各器官Mn元素含量均呈现正相关;土壤N与油茶干中N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土壤Cd元素含量和油茶各器官中Cd元素含量多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