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油茶品种果壳及饼粕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宁、皂素、多糖和黄酮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壳和饼粕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因油茶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以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及岑软3#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ruan 3’)为研究对象,参照LY/T 1083-2008测定果壳中的单宁,参照SN/T 1852-2006测定果壳和饼粕中的皂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壳和饼粕中的多糖和果壳中的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油茶果壳含有的单宁类化合物在含量上有一定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陆川油茶(14.10%),岑软3#油茶(12.21%),香花油茶(11.20%),单宁纯度最高为岑软3#油茶(47.73%),最低为陆川油茶(42.22%);果壳中的皂素含量均在5%以下,不同品种间差异不大,而岑软3#油茶饼粕中的皂素含量高达19.29%;陆川油茶果壳中的多糖高达12.99%,与饼粕中的多糖含量相近,而香花油茶果壳中的多糖仅为1.68%,品种间差异较大;3种油茶果壳中的黄酮含量在4.95%~6.84%之间,与品种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及叶片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种植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以‘赣无’油茶无性系为材料,分别施用油茶专用肥(ZYF)、生物有机肥(YJF)、复合肥(FHF)和不施肥(CK),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林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磷以及叶片全磷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ZYF、FHF和YJF处理油茶林土壤中与CK相比,全磷年平均量依次增加46.36%、20.11%、11.29%。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季节变化虽不完全一致,但均在秋季含量最高,夏季含量最低。ZYF、FHF和YJF处理油茶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CK相比年平均量依次增加321.55%、162.29%、133.45%。随着季节变化,CK、YJF和FHF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从春季到冬季呈递增趋势,ZYF处理中按照土壤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ZYF、YJF和FHF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磷年平均量分别增加197.73%、163.78%和135.60%。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按其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均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ZYF、YJF和FHF与CK相比油茶叶片全磷年平均量依次增加27.24%、26.66%、18.89%。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全磷含量季节动态变化较为复杂。由相关分析结果得出,不同肥料处理油茶林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以及油茶叶片全磷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油茶饼粕的营养成分比较与饲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饼粕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均衡性及蛋白质变性程度的影响,以油茶果皮作对照,采用凯氏定氮法与恒重法,测定了油茶饼粕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氨基酸评分模式评价了油茶饼粕中氨基酸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就粗蛋白含量而言,油茶果壳的最低(3.69%),冷榨粕的最高(13.00%);氨基酸总含量较高,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油茶发育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以普通油茶长林4号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油茶叶片碳氮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变化差异极显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2月份最低,仅为5.84%,翌年4月份最高,为10.17%;可溶性总糖含量春梢萌发初期较低,为5.85%,在花盛开期(11月份)达到最高,为13.39%;蔗糖含量以翌年1月份最高,达到7.42%,翌年4月份最低,为0.23%;果糖含量在翌年2月份最高,为4.90%,翌年4月份最低,为0.57%;油茶叶片中生长素含量4月份最高,达到了171.19 ng·g FW~(-1),翌年5月份最低,为35.73 ng·g FW~(-1);赤霉素含量4月份最高,为23.92 ng·g FW~(-1),12月份最低,为5.01 ng·g FW~(-1);玉米素含量5月份最高,达到19.82 ng·g FW~(-1),翌年5月份最低,仅为9.32 ng·g FW~(-1);脱落酸含量在4月份最高,为225.49 ng·g FW~(-1),翌年4月份最低,为125.71 ng·g FW~(-1)。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赣无系列油茶叶片SPAD值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年生赣无系列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鸡粪、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不施肥对照(cK)5个处理,分别对春梢进行调查并采叶片样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比较4种肥料对赣无油茶春季叶片叶绿度sPAD值、叶片养分及干物质积累量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赣无油茶品系丰产栽培、科学施肥及氮素丰缺指标测定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氮对油茶春季叶片sPAD值贡献率最高,钾对叶片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2)施油荼专用肥叶片叶绿度SPAD值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3)不施肥叶片养分含钾量最高,施有机肥叶片含磷最高,施复合肥叶片含氮磷钾都最低.  相似文献   

6.
香花油茶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耐热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香花油茶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香花油茶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油茶的耐寒、耐热性进行研究,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其细胞伤害率的曲线,以确定油茶叶片的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香花油茶叶片细胞伤害率均呈现"S"型变化,经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方程拐点确定香花油茶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2℃和51.4℃,均在定植点南宁极端低温、高温范围之外,表明香花油茶在南宁定植不易受到低温、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把握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采收时机,本研究从9月7日至11月30日,每隔1周采集香花油茶果实对油脂及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在整个测定期内鲜出籽率的变化不大,但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鲜果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折算的鲜果含油率均呈上升趋势,至11月维持较平稳水平。而脂肪酸组成方面,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硬脂酸也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则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下降。11月9日,测定香花油茶鲜果的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分别达到33.06%、49.35%和9.25%,均是所有采样中最高的,且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也最高。因此,南宁地区香花油茶最适宜的果实采摘时期在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油茶品系的养分利用及土壤养分限制情况,以岑软2号(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2)、岑软3号(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3)和香花油茶1号(Camellia osmantha 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系叶片与土壤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叶片C和P含量均表现为香花油茶1号>岑软2号>岑软3号,叶片N含量表现为香花油茶1号>岑软3号>岑软2号。不同油茶品系叶片N∶P均为14~16,均受N和P的双重限制。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N和P含量降低,土壤C∶P、N∶P增加。岑软2号、岑软3号叶片C、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相关指标多呈显著负相关,香花油茶1号叶片N、P含量与土壤N∶P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油茶品系的生长均受N、P限制;随土层深度增加,植物生长可能受P限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分管理对油茶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率,为夏季油茶林地管理提供依据,选择‘长林18’和‘湘林210’油茶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灌溉方式对油茶成果率、果型大小、籽重、出籽率、籽含水率及仁出油率等的影响差异显著,‘长林18’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7.07%;‘湘林210’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1.27%。漫灌处理‘湘林210’果型最大,而‘长林18’果型最大是滴灌或者喷灌处理,滴灌处理油茶平均果质量和鲜籽质量较大;‘湘林210’喷灌处理,鲜籽含水率及出仁率较高(64.69%),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47.17%),而仁出油率最高(51.88%),‘长林18’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高,未进行灌溉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39.88%),出仁率较高(59.28%),进行喷灌处理仁出油率最高(48.66%)。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分对油茶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优化灌溉方法,为夏季油茶林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不同,未进行灌溉处理油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为7.16%、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为3.75%、叶片电导率较高为0.67,进行滴灌处理叶片电导率相对较低为0.47。滴灌处理油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高为2.65μmol/g Fw,未进行灌溉处理处理油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低。对照处理始花期较其他处理(滴灌和喷灌)提前10天左右,滴灌处理油茶盛花期较其他处理提前8天,对照和滴灌处理油茶开花结束较早,漫灌处理末花期结束较迟。综合分析可知,夏季3种灌溉方式对油茶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滴灌样地>喷灌样地>漫灌样地>对照样地,今后应加强油茶林夏季的水分管理,特别要加强滴灌设施的建设,提高油茶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11个山茶属植物为试材,测定其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率(δ13C和δ15N)、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C、N、P和K元素含量等指标,分析叶片δ13C和δ15N与光合参数、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山茶属植物δ13C值在-26.38‰~-29.44‰之间,其中多齿红山茶显著高于其它10个物种;δ15N在-3.01‰~4.27‰之间,其中以攸县油茶最高,石果红山茶最低;普通油茶净光合速率最高,是其它10个茶属植物种的124%~496%;11个山茶属植物叶片C含量在47.72%~53.07%之间,叶片N、P含量分别以攸县油茶和普通油茶最高,各物种叶片K含量差异不大;叶片δ13C与C和大量元素含量、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N、P含量以及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δ15N与N、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光合参数呈正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生长季节喜树中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幼苗生长的进程,嫩叶与成熟叶的黄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当幼苗长至7~9叶期时,嫩叶的黄酮含量最高;成年树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幼年树,幼苗期最低;组织器官中以嫩叶黄酮含量最高,嫩茎最低;夏季黄酮含量高于春季,与秋季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白膜与不同材料组合覆盖对油茶夏季生长的影响,选择3种立地类型的油茶进行白膜和谷壳、木屑、遮阳网上下组合覆盖试验,在夏季温度最高时段对油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和不同覆盖方法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不同覆盖方法与不同立地交互作用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未垦区和红壤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叶片含水率较高,砂砾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叶片含水率较高;未垦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油茶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低,红壤区和砂砾区未覆盖油茶叶片电导率较小,红壤区未覆盖和砂砾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油茶叶片丙二醛含量较低;未垦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或者白膜上面覆盖木屑,红壤区未覆盖及砂砾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油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未垦区直接覆盖白膜或者谷壳上面覆盖白膜,红壤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遮荫网的油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以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为研究对象,采用浇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香花油茶生理特性及春梢花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12 d后,2 000和3 000 mg/L多效唑能增加各处理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SOD、CAT、POD的酶活性;4 000和5 000 mg/L多效唑使香花油茶叶面积变小,各浓度多效唑处理下香花油茶叶长和长宽比均显著降低;3月26日浇灌2 000 mg/L多效唑对香花油茶花芽促进效果最好,以隶属函数法分析多效唑对香花油茶的调节效应,以5 000 mg/L处理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油茶果壳作为茶油加工的副产物,一直被视为农林废弃物。利用油茶果壳部分替代杨木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是油茶果壳工业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采用挤出成型的方法,探究了不同质量油茶果壳替代杨木对W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果壳替代杨木的比例由0增至1/2,制得的WPC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替代量为1/6时,其弯曲和拉伸强度最大,分别提高了5.39%和3.67%,冲击强度升高;WPC的热解起始温度变低,最大失重速率减少31.59%;储能模量逐渐减小,损耗角正切值和复数黏度增大;当油茶果壳替代量为1/2时,其7天吸水率降低了35.41%。用油茶果壳部分替代杨木制备WPC,既能保证抗弯强度,还能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尺寸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嫁接苗永久萎焉系数为1.34,显著低于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嫁接苗分别为1.63、1.58和1.6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4个物种作砧木的湘林11号嫁接苗的抗旱性依次为香花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明显提升了嫁接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正>香花油茶,自2012年在南宁新发现以来,以早熟、高产、花香、树美而备受广泛关注。近年来,广西林科院一直致力于香花油茶优良品系的筛选及应用。香花油茶究竟有何特点,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马锦林。记者:马教授,香花油茶是油茶的一个新种吗?马锦林:没错。由于香花油茶植株的形状、叶片与普通油茶较为接近,起初,科研人员认为它是普通  相似文献   

19.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各器官养分分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N、P、K、Ca、Mg、Cu、Fe、Zn、Mn等元素含量均受不同器官和不同时间的影响,并呈现极显著(P <0.01)的差异。2)5月与8月油茶各器官的N、P、Ca含量均以叶片最高;5月K含量以叶片最高,8月则以果实最高;Mg的含量均以根最高。3)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P、K以及N(果、叶、枝、干)、Mg(果、叶、根)、Ca(干、根)含量减少了2.08%~59.58%,而根系的N含量、枝与干的Mg含量以及果、叶与枝的Ca含量则增加了3.19%~90.60%。4)Cu、Zn含量均以枝最高,Fe含量以根最高,Mn含量以叶最高。5)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Mn含量、叶Fe含量, Zn含量(枝、干、根)增加了1.36%~171.15%;而各器官Cu、Fe(果、根、枝、干)、Zn(果、叶)含量则下降了10.44%~88.99%。6)本研究发现在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叶片具有很高N∶P,各主要器官的N、P、K、Cu含量较大幅度降低,大量K向果实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昆明市城市森林常见树种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净化作用的年内季节性动态变化,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选定的树种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圆柏Sabina chinensis在4个季节中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中的氟化物主要来自于大气中,并且与大气氟化物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70~0.999(P0.05)之间。大气中氟化物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由高到低依次是:冬季(58μg·dm-2d-1)春季(47μg·dm-2d-1)秋季(31μg·dm-2d-1)夏季(26μg·dm-2d-1),出现的最高浓度值是最低浓度值的2.23倍。(2)春季、夏季、冬季植物叶片中氟化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蓝桉圆柏华山松云南松;而秋季植物叶片中氟化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蓝桉云南松华山松圆柏。春季到夏季、秋季到冬季过程中,叶片中氟化物积累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蓝桉圆柏华山松云南松;夏季到秋季过程中则为:云南松华山松蓝桉圆柏。(3)大气氟化物浓度与叶片中的氟化物含量具有一元线性关系。随着季节变化,华山松对氟化物最为敏感,春季和秋季,华山松叶片的氟含量与大气氟化物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夏季为圆柏和华山松;冬季为蓝桉。在土壤生境相同的条件下,两者的相关性越高,就能更准确的指示大气氟化物浓度变化的高低,准确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