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台湾相思(A. confusa)、 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杨梅(Myrica rubra)等5 个树种,在粤东4 个区县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进行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4 年,各树种平均保存率排序为:大头茶(90.1%)> 大叶相思(85.5%)> 台湾相思(84.5%)> 杨梅(76.7%)= 小叶榕(76.7%)。大叶相思生长最快,平均树高为1.84 m,平均地 径为4.03 cm,平均冠幅为1.35 m;大头茶、杨梅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快。这4 个树种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 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小叶榕保存率低、生长慢、长势差,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 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2.
鹅掌楸人工林的丰产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北山地多种阔叶树的对比造林试验和鹅掌楸人工林经营研究表明,鹅掌楸具有适应性强、早期速生等丰产特性,是南方基地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造林后第3年鹅掌楸即进入速生阶段,在较好的立地上,8年生时平均树高12.6m,平均胸径12.4cm,立木蓄积年生长量超过16m^3.hm^2。可利用较好的立地纯林经营,并根据培育目标设计不同的安植密度。在较差的立地上与桤木、木荷、杉木、建柏等混交效果较好。鹅掌楸叶大量多,不论纯林还是混交林对土壤培肥作用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 ,引进秃杉、江南桤木进行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2个树种都很适合引种区的生态环境 ,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秃杉、江南桤木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 98%以上 ,两项指标与杉木 (对照 )相比 ,平均高出 34.1~ 4 0 .6个百分点 ;试验还表明 ,江南桤木年平均树高生长达到 1.5m、秃杉达到 0 .5m以上 ;平均胸径生长也分别达到 0 .98cm和 0 .4 4cm ,而同期营造的杉木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仅为 0 .3m和 0 .16cm ;由于江南桤木年凋落物总量可达 16 .2t·hm-2 ,为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选择香椿、楸树、无患子、南酸枣、榉树、桤木、苦楝、刺槐、薄壳山核桃等树种进行造林,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榉树和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8%以上,生长表现较好;苦楝和无患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78%以上,生长表现正常;楸树的造林成活率虽然较高,但生长表现不良;南酸枣的造林成活率不高,生长表现一般,中心主干枯死的现象较多;香椿的造林成活率较高,但第2年苗木死亡现象较为严重,生长表现一般;桤木的造林成活率较低,但苗木的生长表现最好.根据试验结果,薄壳山核桃、榉树、刺槐、苦楝和无患子适宜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楸树、南酸枣、香椿和桤木不适宜在该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5.
桤木在武夷山引种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桤木生长迅速,繁殖容易,适应性强,材质优良,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速生树种;同时,桤木根系发达,具根瘤、耐水,也是优良的护岸固堤、改良土壤的好树种.武夷山市林业局从1∞5年开展乡土阔叶树种和引进速生阔叶树种进行山地造林试验,营造了桤木等5种阔叶树对比试验林.调查结果表明桤木在Ⅱ类地务件下,生长比其他4种乡土树种快,在Ⅲ类地条件下生长不如乡土树种,可见其对土壤、水、肥、林地环境因子等要求较乡土树种高,因此作者认为桤木在Ⅲ类地上造林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吉首市桤木人工林的管理及生长情况调查,提出了目前种植桤木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吉首市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06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3.2cm,平均树高达11m,平均蓄积量达10.522m^3/667m^2;造林密度为167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2.7cm,平均树高达11.3m,平均蓄积量达15.554m^3/667m^2;造林密度为205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胸径达11.3cm,树高达12.0m,蓄积量达15.806m^2/667m^2。营造桤木速生林基地宜选择肥沃、湿润、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山冲或缓坡,以退耕地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桤木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3年生四川桤木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以及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枝下高则相反;造林密度适宜(1667彬hm^2)时,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约有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明显加大,利于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9.
2010~2013年在马关都龙曼家寨锌铟矿山采用墨西哥柏、旱冬瓜、川滇桤木、小叶榕、滇朴、湿地松、黄杨、小叶女桢、木豆、类芦、苇状羊茅、黑麦草12个树(草)种进行10种配置模式试验,对其3年生各树(草)种生长量及不同模式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充分考虑试区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及植被恢复的目标,筛选出了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高、生长旺盛的川滇桤木、木豆、旱冬瓜、类芦4个树(草)种作为矿区初期、终期植被恢复的造林物种,采用川滇桤木+类芦和木豆+类芦2种乔草、灌草配置的模式进行植被恢复,可加快植被正向演替的进程,并能形成良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次错落具异林复层的林分结构,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87%以上。3年生川滇桤木平均树高为4.79 m、平均胸径为4.5 cm;木豆平均株高为2.16 m、平均地径为2.8 cm;类芦平均株高达2.18 m以上。在植被恢复的初期,适宜的造林物种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群落层次结构,且对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桤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从美国引进红桤木在江苏六合和安徽南陵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桤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速生树种。造林3 a时,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3.98 m和5.01 m,地径生长量达到5.9cm和7.14 cm。实生红桤木个体间早期生长差异较大,地径与苗高生长显著相关。引种红桤木4年生时已大量开花结实,进入性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及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研究其生长及对土壤营养的影响.结果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6年生树高分别为8.2、7.7、7.4、7.0、5.3 m;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营养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效果排序的先后次序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营养含量明显下降,第2年起逐年增加,第3~5年超过造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四川桤木造林成活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造林当年的家系间成活率变幅为50%~100%,平均为78.1%;存活株第2年的成活率变幅为52%~100%,平均为73.7%。2年生家系树高生长量方差分析,家系间差异有3个层次达到极显著。以树高生长量大于试验平均值(1.60 m),同时成活率大于试验平均值(73.7%)进行选择,有光皮桦、19、6、4、24、10、18号家系入选,最优家系19号树高生长达到1.73 m,第2年的成活率达到100%。在较干旱区域造林,要选择耐干旱的四川桤木优良家系或光皮桦。  相似文献   

13.
14.
马褂木等各5个优良地理种源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建设中推广应用造林.通过对造林地土壤监测表明:采用桤木、马褂木等阔叶树种造林后,林地的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Autumnal changes in organic-S, sulfate-S, total-S and the ratios of organic-S to total-N and sulfate-S to organic-S were followed in leaves and adjacent bark of actinorhizal (Frankia-nodulated) black alder (Alnus glutinosa (L.) Gaertn.) and eastern cottonwood (Populus deltoides Bartr. ex Marsh.) trees growing on a minespoil site high in extractable soil sulfate, and in black alder and white basswood (Tilia heterophylla Venten.) trees growing on a prairie-derived soil in Illinois. Organic-S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during autumn only in foliage of trees growing on the prairie-derived soil where losses of leaf organic-S were 65% for black alder and 100% for white basswood. Leaf sulfate concentration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throughout autumn in white basswood growing on prairie-derived soil and in black alder at both sites. Sulfate-S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in trees at the minespoil site than in trees growing in the prairie-derived soil (5.1 mg g(-1) for the minespoil site and 1.2 mg g(-1) for the prairie-derived soil), and in the non-actinorhizal species during late summer. During the autumn, the ratio of organic-S to total-N doubled in leaves of eastern cottonwood at the minespoil site, but in black alder and white basswood growing on the prarie-derived soil, it decreased by 60 and 74%, respectively. Organic-S concentrations in bark increased more during autumn in species unable to fix atmospheric N(2), than in black ald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tterns of autumnal translocation of leaf S can be site-dependent and that leaf S and leaf N are, at least in part, translocated independently in the fall. Black alder and eastern cottonwood seemed to incorporate sulfate-S readily into organic substances in leaves when grown in soils with a high sulfate content.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风沙区立地类型划分与抗逆树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地类型划分与抗逆树种选择是半干旱风沙区适地适树造林的技术关键。通过对山西省森林立地类型系统的分类,区划出半干旱风沙区的土石山、黄土丘陵、盆地河滩3种立地类型小区,从中划分出9种立地类型亚区和20种立地类型,并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特征、指示植物种类和近60 a来人工造林树种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抗逆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苏柳、七叶树等20多个树种进行造林。调查数据表明,盐城5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1%,但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首先选用生长适宜性指标、抗逆性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作为控制层,生长周期、更新能力、生长速度、抗旱性、抗寒性、耐瘠薄性、冠层疏透性和根系特性等8个因子作指标层,用层次分析法对柏木、马尾松、桤木和香樟等20个供选树种进行模型选择,然后对得分较高的树种分别在川中丘陵区的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中进行改造后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区的乔木树种分别为麻栎、栓皮栎,刺槐,桤木,喜树,香椿,马尾松、香樟、柏木9个,灌木树种为马桑,黄荆,火棘3个。(2)从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状况分析,香樟、桤木、喜树、窄冠刺槐、香椿均可用于在柏木纯林中补植,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以补植香椿为宜,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窄冠刺槐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补植的苗木以2a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20.
3年来在滇东南岩溶山区开展的树种配置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岩溶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坡度、岩石裸露率、土类、土层厚度和土壤中的石砾含量 ,而坡向、坡位、土壤的吸湿水、旱季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土壤养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岩溶地区的造林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尽量保护原有植被 ,对于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多石的薄层石灰土类型上 ,人工种植的阔叶树生长较差 ,通过种植针叶树 ,能形成乔灌草结构的复层林分 ,对改善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效果十分明显。在吸湿水、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有机质和旱季土壤含水率等 8个土壤性状中 ,吸湿水、速效磷、速效钾 3个性状在年度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其中吸湿水平均增加 3 6 6 % ,每kg干土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分别增加9 99mg和 4 2 5 9mg ,显示出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多石的石灰土类型上 ,适宜营造墨西哥柏、郭芬柏和冲天柏等针叶树 ,在其中土层较厚的地方可种植银荆 ;在厚层山地红壤类型上 ,适宜营造墨西哥柏、冲天柏、郭芬柏、川滇桤木、滇合欢、银荆、杜仲、酸枣、苦刺等针阔、阔阔混交林以提高其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