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流动沙兵年际差异较大,最高达2.538%;(2)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3)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各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差异很大;(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量,前者约是后两者的2倍,最高达到15.408%。  相似文献   

2.
定西龙滩流域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龙滩流域7种人工植被类型(柠条林、油松林、侧柏林、山杏林、退耕紫花曹蓿地、退耕隔坡林地、农田)20个野外样点的土壤水分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具有显著性差异;2)坡位并非是影响该流域土壤水分变化的显著因子;3)坡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2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分界点;4)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可划分为土壤水分的弱利用层、主要利用层和调节层;5)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地表(0~20cm)最大,0~140cm土层呈递减趋势,140~200cm土层基本保持“恒定”,120~140cm土深为土壤水分速交层和稳定层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无灌溉造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灌溉造林首选树种为梭梭;无灌溉造林应先选择靠近绿洲的流动沙丘造林;无灌溉造林合理初植密度梭梭应为2m×2m或2m×3m,沙拐枣应为2m×3m;造林6~7a后,梭梭母树开始自然更新;北疆无灌溉造林适宜季节以秋季第一场雪前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是植被成活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探究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土壤水分影响因子,可为区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河滩地、阶地和坡麓地3种地类7个典型宜林地立地类型,通过实地调查,选择土壤性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三大类环境要素10个土壤水分影响因子,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土壤水分的主导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类土壤水分环境影响因子关系存在一定差别,河滩地、阶地表现基本一致,土壤含水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显著;坡麓地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环境因子间相关性也明显。影响河滩地、阶地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性状、其次为植被类型;影响坡麓地土壤水分因子地形地貌最强、植被类型次之、最后为土壤性状。土壤水分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种地类主成分明确,对土壤水分解释明显,地形、植被、土壤是影响拉萨半干旱河谷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地调查,结合北疆二类资源清查资料和卫星影像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特定区域的农田防护林主林带方向、主副林带间距、林带宽度、行数、树种、林网完整性、林带状况等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研究其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相应的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准噶尔盆地南缘农田防护林存在林网网格过大、林带间距过宽、树种单一、已出现严重退化等问题。建议通过规范林网大小、保证林地灌溉、加强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补植林带等措施来加强准噶尔盆地南缘农田防护林林网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 3a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雨量的多少 )条件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是柳杉林地 >水杉林地 >刺槐林地 ,无林地 (少水年或平水年 )土壤含水量高于水杉林地和刺槐林地 ,丰水年则低于有林地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消耗补偿期、亏损期和积累期 ;依据土壤水分变化变异系数大小 ,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稳定层 ,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性虽较低 ,但对各地类表土层水分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苏北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了3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降雨量的多少)条件和季节变化,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列是柳杉林地>水杉林地>刺槐林地,无林地(少年或平水年)土壤含水量高于水杉林地和刺槐林地,丰水年则低于有林地;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相对稳定期、消耗补偿期,亏损期和积累期,依据土壤水分变化变异系数大小,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稳定层,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性虽较低,但对各地类表土层水分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的关键因子,为查明人工林土壤水分消耗状况,以晋西北岚县人工柠条和油松为研究对象,草地作为对照,定量分析和评价0~600cm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7.8%~9.7%之间变化,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7.3%~11.3%;油松和柠条林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含水量小于6%的重度干层不存在;油松林地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使其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低于柠条林地。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从土壤水分亏缺的垂直变化来看,表层中层底层。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柠条油松草地。  相似文献   

9.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4种植被含水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在0—600cm土层中,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因植被类型不同表现显著差异(P〈0.05),依次表现为小叶杨〉草地〉撂荒地〉柠条;(2)在0—600cm土层中,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区土壤剖面可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200cm)、次活跃层(200—300em)和相对稳定层(300—600em)。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乔一草或乔一灌一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以减少该区域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这对于改善当地植被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新江实验林场不同密度、不同年龄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与探讨了樟子松人工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涵养水分的能力;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生长季节变化规律、历年变化情况、贮水量的差别,樟子松的林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变化受密度制约,适宜的密度为625-830株/hm^2。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坡地改造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不同立地类型采用不同方式的造林整地的土壤水分监测,得出:88542水平沟整地对不同坡位和100cm土层内不同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平沟整地土壤含水量均比自然坡面高。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南方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连清马尾松生物量调查数据,对马尾松不同器官的含水率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建立基于年龄、起源、海拔、土壤类型等因子的含水率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起源的马尾松林木含水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工起源的平均含水率为58.85%,天然起源的平均含水率为55.61%;按马尾松各器官综合平均含水率高低排列顺序为树叶〉树根〉树干〉树枝〉树皮;②随着马尾松林龄或龄组的增长,各器官含水率均降低;③马尾松树干(去皮)中部位(3.5/10树高)处含水率可以作为整株平均含水率;④马尾松含水率与年龄、树高、胸径、坡度、起源、土壤类型、坡度、海拔、冠幅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中以年龄与其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652,与省份、坡向、坡位相关性不显著;⑤建立包含马尾松年龄、起源、坡度、海拔等多因子的林木含水率模型,模型拟合度R2均在0.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describe and compare intuitivel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ground cover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to obtain soil potential data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Based on the data, isogram maps were drawn by a regression isogram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sogram of treatment A (Paspalum notatum Flugge-covered)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with its significant transverse levels, while the isograms of treatment B (mulching of P. notatum Flugge) and C (bare slope) are relatively simple but have clear vertical levels. The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30 cm deep in the A treatment is the largest, while that at 60 cm is the second largest and that of 90 cm is the smallest. The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t all levels of B is fairly small, while that at 30 and 60 cm of C is greater than that 90 cm deep.  相似文献   

14.
沙地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区对沙地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樟子松林分不论密度大小,雨季土壤含水量整体上明显高于春季;不同林分密度的樟子松林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春季试验地各层土壤的含水量从上到下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北试验地0~60cm层次土壤含水量下降的比较明显,南试验地在60~100cm层次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雨季0~40cm土层间,试验地土壤水分含量都呈上升趋势,40~150cm这几个层次间,试验地土壤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40~100cm的层次上2试验地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③在0—10cm处各林型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最大,达20.47%,30.40cm处各林型土壤含水量差异最小,仅8.00%;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6~9月份土壤含水量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7月份最大值为59.09%;8、9月份土壤含水量有小幅度下降,其中椴树蒙古栎林在20~3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达到12.31%;①8月份高温是各林型土壤含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但对地处阴坡样地影响较小;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余新晓  张建军 《林业科学》1996,32(4):289-297
从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影响土壤水分的林分因子综合分析等几个方面对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三个作用层次;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补偿积累期、消退期、稳定期四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成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在时间和深度上,阴坡土壤的有效性要好于阳坡,乔木地土壤难效水出现的机率明显高于灌木林地和荒地。通过对影响土壤水分的林分因子的综合分析,得到刺槐和油松林地含水量和难效水的机率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梯度对阔叶红松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8月,在吉林省白河林业局红石林场(12755E,4230N),沿着一个山坡设置了一个长宽为112m8m、包含14个样方的样带。调查了群落结构、0-10cm和10-20cm的土壤含水量、枯落物现存量及其C、N、P含量,主要树种的叶片和枝条的C、N、P含量。沿着山坡的不同位置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导致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蒙古栎的比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逐渐升高,而其他主要阔叶树种则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枯落物的水分变化趋势与土壤一致。在不同坡位枯落物的分解状况不同,干重差异显著。坡下枯落物含量较坡上的丰富,部分原因在于群落结构的变化。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了枯落物的成分、降解及其养分的释放,进一步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结构并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图7表2参1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冻土冻融监测,分析评估青海云杉林、灌丛、阳坡草地3种典型植被类型冻土冻融厚度和速率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冻土深度上限最大值为灌丛冻土阳坡草地冻土青海云杉林冻土;冻土深度下限最大值为灌丛冻土青海云杉林冻土阳坡草地冻土。(2)冻土冻结期,青海云杉林冻土变化速率最大,其次阳坡草地冻土变化速率,灌丛冻土变化速率最慢;冻土消融期,灌丛冻土变化速率最大,其次阳坡草地冻土变化速率,青海云杉林冻土变化速率最慢。(3)青海云杉林冻土过程最长,其次为灌丛冻土,阳坡草地冻土过程时间最短。建议培育青海云杉与灌丛增强祁连山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