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热重分析是评价森林可燃物热解特性的重要方法。热重分析的结果能够用于计算热解动力学方程和其他热解参数,这是评价可燃物燃烧性的数据基础。根据热解动力学方程参数和其他热解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延边州地区7种常见乔木树种燃烧性进行排序,为延边州地区的防火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以延边州地区7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树皮、树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器得到TG-DTG曲线并计算热解动力学方程求得7种乔木树种树皮及树叶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根据综纤维素热解阶段的活化能(E)以及主成分分析中的得分对7种乔木树种进行燃烧性排序。【结果】7种乔木树种的综纤维素热解阶段的活化能范围为:树皮:21.93~35.83 kJ·mol-1;树叶:25.76~46.10 kJ·mol-1,7种乔木树种树皮和树叶之间、不同热解阶段之间的指前因子变化很大;主成分分析法得到7种乔木树种的燃烧性排序:树皮:榆树皮椴树皮红松皮长白落叶松皮蒙古栎皮刺槐皮白桦皮。树叶:白桦叶红松叶榆树叶长白落叶松叶刺槐叶椴树叶蒙古栎叶。活化能排序与主成分分析法排序大致相反。【结论】根据热解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对7种树种燃烧性排序,表明蒙古栎、刺槐和长白落叶松是延边州地区较好的抗火树种,可以作为较好的防火树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滇中火灾高发区15种木本植物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木本植物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评判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滇中火灾高发区15种木本植物的燃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性由大及小的顺序为:云南松、地盘松、蓝桉、华山松、滇油杉、黑荆、藏柏、旱冬瓜、南烛、厚皮香、矮杨梅、云南含笑、光叶石栎、炮仗花杜鹃、碎米花杜鹃。文章对采用的和摒弃的一些因子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省草原地区林甸、虎林和嫩江三个地区分别设置样地,研究三个地区混合草本种类可燃物燃烧性和10种草本燃烧性,采用外业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草本可燃物的燃点、热值、灰分、绝干含水率等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对草原草本燃烧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黑龙江草原混合草本可燃物绝干含水率由小到大依次为林甸<嫩江<虎林;载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林甸<嫩江<虎林;灰分由小到大依次为嫩江<虎林<林甸;燃点由小到大依次为虎林<林甸<嫩江;热值由小到大依次为虎林<嫩江<林甸,从综合燃烧性量化指标排序,燃烧性林甸<嫩江<虎林,虎林燃烧性量化指标最大,草原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相对较低。10种草本可燃物,绝干含水率、灰分百分含量最低的是苔草,最高的是山莴苣;热值最小的是山莴苣,最高是芦苇;草本可燃物燃点最低是山莴苣(243℃),最高的是地榆(252℃)。从综合燃烧性量化指标排序,苔草燃烧性量化值最小,燃烧性最强,山莴苣燃烧性量化值最大,燃烧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防火树种叶的发热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火树种叶的发热量及其影响因素李振问,苏孙庆(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省三明林业学校)丁月星(福建省尤溪县城关林业站)发热量是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一个重要参量,是决定林火能否发生与蔓延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对南方几个防火树种与针叶树种叶的发热...  相似文献   

5.
森林可燃物理化性质与燃烧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森林可燃物的理化性质出发,介绍了简单描述,测定,加权赋值,统计等研究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方法。论述了抽提物、热值、燃点、灰分、含水率、燃烧速度等燃烧性常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应用热分析技术研究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  相似文献   

6.
树种燃烧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7个不同树种(云南林、黑荆树、圣诞树、润楠、女贞、石楠和朴树)的绝干含水率、石油醚提取物和灰分含量的规定,结呆表明:云南松的燃烧性最强;朴树的燃烧性次之;树种燃烧性随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南方7种典型树种树叶为研究对象,比较一维燃烧性评价方法和多维可燃物燃烧性评价方法的相似程度,为燃烧性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7种典型树种的叶片为材料,利用锥形量热仪对其进行热分析,获取燃烧时能量释放速率、释放总量等参数,根据主成分综合排序方法对其进行一维燃烧性评价,根据文献中提出的多维可燃物燃烧性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三维燃烧性评价,分别计算2种燃烧性空间距离,根据距离进行排序,然后对2种方法的排序进行秩分析,以评价一维和三维燃烧性评价方法的相似程度。【结果】每个树种有2种评价方法共21个排序对,其中,只有2个树种的2种方法排序全部相同,2种排序秩只差1位的有3对,其余的秩对都相差很大,秩相关系数为0.078;2种方法秩不相关,说明对于7种可燃物而言,燃烧性的一维评价和三维评价结果不同且无显式关联。在7种可燃物的一维排序和三维排序的3个维度单独进行秩分析中,一维排序只有三维燃烧性中的持续性显著相关,而与点燃性和剧烈性不相关,说明一维评价更多体现了7种可燃物的燃烧持续性,而没有很好地反映出点燃性和剧烈程度。【结论】对于所研究的7种可燃物而言,无论从单个可燃物还是从7种可燃物整体上看,可燃物燃烧性的一维评价结果和三维评价结果都显著不同。一维评价只能反映三维中的持续性一维,三维燃烧性评价能够更多地反映7种可燃物的燃烧性特点。燃烧性三维评价能够反映燃烧性复杂内涵的多个方面,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使人们对于传统可燃物燃烧性的理解更深刻,更好地解释不同可燃物火行为之间的差异。燃烧性一维评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如何用好2种评价的结果,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以单位面积热量为关键指标,研究了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5个主要林型地表可燃物的潜在燃烧性。结果表明,地表可燃物潜在燃烧性最强的是华山松,其次为地盘松,最弱的是旱冬瓜,云南油杉和麻栎的潜在燃烧性很接近。5种林型地表可燃物的潜在燃烧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华山松、地盘松、云南油杉、麻栎和旱冬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个不同树种(云南松、黑荆树、圣诞树、润楠、女贞、石楠和朴树)的绝干含水率、石油醚提取物和灰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极的燃烧性最强;朴树的燃烧性次之;树种燃烧性随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燃烧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燃烧性是研究森林燃烧现象的基础。随着森林防火科学的发展,森林燃烧性的概念、意义及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加深和完善。在50年代,森林燃烧性的概念是指森林着火及蔓延的程度。到了80年代,随着研究的进展,又深入一步包括火强度、燃烧能量、火行为等;认为凡是火行为特点相似,火管理措施基本相同的森林或森林地段,其燃烧是相同的。我国森林燃烧性的研究开始于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按火发生的频度、气候、地形、土壤、森林特性、植物分布等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及长白山本脉划分了四个地理景观区,定为四个燃烧性不同的火险区:大兴安岭林区、小兴安岭林区、长白山北部林区和长白山南部林区。 1957年林业土壤研究所对大兴安岭地区  相似文献   

11.
脉动燃烧是指在一定声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周期性燃烧,其燃烧室内压力强度、气流速度、温度及热释放效率等参数随着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特殊的不稳定燃烧过程,具有燃烧效率高、燃料经济性好、运行环境友好等优点。研制基于脉动燃烧技术的林业作业装备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促进环保高效燃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概述了脉动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介绍了脉动燃烧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木材干燥和土壤消毒中的应用,并在分析脉动燃烧技术的不足及其在林业作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脉动燃烧技术在林业作业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用自行设计的燃烧床研究了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含水率、载量对燃烧初始蔓延速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各测点的温度变化曲线,提出了可燃物层燃烧的初始蔓延速度的计算方法,即试验台水平方向上两热电偶的距离除以两热电偶测定到最高温的时间差;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层燃烧的初始蔓延速度随可燃物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载量是影响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燃烧初始蔓延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含水率为5.68%的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的平均初始蔓延速度为0.0227m.s-1,该速度接近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层在森林防火期燃烧的最大初始蔓延速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学反应模拟软件CHEMKIN,基于汽油及乙醇的燃烧机理形成模拟乙醇汽油燃烧所需的机理文件,利用单区模型对乙醇汽油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分别讨论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和压缩比对乙醇汽油燃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工业锅炉中生物质燃料各种燃烧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各种燃烧技术对不同生物质的适应性,展望了生物质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生物质燃烧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nano-ZnO,at concentrations of 2.0,10.0,20.0,and 40.0 g·kg-1,on mold resistance and flame retardance of Pinus massoniana was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drug loading and mold resistance improv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ZnO increased with the time to mold initiation for the treated P.massoniana being 3-4 weeks longer than the untreated.The time to ignition(TTI) of P.massoniana treated by nano-ZnO at 2.0 g·kg-1 was 7 s later than the untreated sample,and the total smoke release(TSR) with 20.0 g·kg-1 was lower than the untreated.The treated P.massoniana differed slightly from the untreated in heat release rate(HRR),total heat release(THR),mass loss rate (MLR),and effective heat of combustion(EHC).  相似文献   

16.
营林用火对维护林地土壤生态平衡和林地养分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针叶林地每两个月燃烧一次,每次用火时间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和CK 5个处理,3次重复。1 a后统一采样,采样深度设置0-5 cm、5-10 cm、10-20 cm 3个层次。结果表明:用火1年后,1土壤pH值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燃烧30 min,5-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0.2%,0-5 cm土壤速效氮增加34.9%,5-10 cm速效磷增加53.3%,10-2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7.2%。2用火1 a后,燃烧60 min,0-5 cm有机质含量加39.4%,10-20 cm土壤速效氮增加20.6%,5-1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38.2%,0-5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1.5%。3燃烧90 min,0-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5%,土壤速效氮变化不大,5-1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38.4%,5-1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1.7%。4燃烧120 min,1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5%,0-5 cm有效氮增加23.2%,5-10 cm的土壤速效磷增加42.9%,5-10 cm速效钾增加51.7%。土壤化学成分与用火时间没有关系,与燃烧时间长度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醇解重质油燃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马尾松、桉木和麦秸秆的醇解重质油的燃烧过程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这3种重质油燃烧过程均可分为3个阶段:1)室温到300℃,为小分子有机物挥发阶段;2)300~480℃,为挥发分析出与燃烧阶段;3)480℃以上,为固定碳燃烧与燃尽阶段。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这3个阶段都符合一级反应过程。同时,麦秸秆醇解重质油快速燃烧阶段(300~480℃)活化能最低,对应的失重速率最大,为0.188%/min,且着火温度最低,为405℃,因而其最易于燃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物质燃气的燃烧特性,针对目前国内仅有用于农村炊事的生物质燃气专用灶具的状况,指出开发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大功率生物质燃气燃烧装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落叶松木材的燃烧热释放特性,对落叶松木材在不同外界热辐射强度下的燃烧热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木材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两个燃烧热释放速率的峰值;其燃烧热释放速率的平均值和外界热辐射强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he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wood pellet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cone calorimeter, which is usually used to verify the fireproof performance of architectural materials.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including combustion calorimetr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 cone calorimeter can estimate various combustion parameters, e.g., changes of heat release rate (HRR), weight decrease during burning process, ignition time, and flame-out and burn-out time as well as combustion heat, in a single experimental run with no pretreatment for sample size reduction.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the combustion test of Japanese cedar (Cryptomeria japonica) and larch (Larix kaempferi) wood pellets having various volume densities. Ignition time of wood pellet became slower with increasing volume density of the pellets. However, burn-out time was not clearly correlated to volume density. The heat release values measured by cone calorimeter could be comparable to those from the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calorimeters, and flaming heat values of the bark pellets were always lower in comparison with pellets made of xylem, although total heat release was almost the s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