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靖宇县3龄林蛙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非冬眠越冬组、半冬眠越冬组、冬眠组、人工增氧冬眠组4种不同越冬方案,观察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DO)对东北林蛙越冬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冬眠组消耗DO速率远高于半冬眠组和冬眠组,而半冬眠组消耗DO速率也略高于冬眠组,林蛙在受到干扰处于活跃状态时消耗DO速率要高于冬眠状态下林蛙;当林蛙出现死亡后其消耗DO速率变慢,林蛙死亡临界DO为1.6 mg·L-1;人工增氧可改善林蛙越冬环境,延长其安全越冬时间。  相似文献   

2.
林蛙又名山蛤蟆、山田鸡、哈什蚂、哈士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生态价值。林蛙平时生活在森林中,秋末冬初进入水中或洞中冬眠,  相似文献   

3.
辽宁三种松毛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瑞心  徐丽华 《林业科学》1993,29(2):186-189
松毛虫越冬幼虫在越冬期间的存活率,除了取决于种的生物学特性而外,还取决于低温的强度、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冬季的最低温度不仅是决定三种松毛虫分布地区的重要原因,而且左右着松毛虫数量的变化。决定着冬眠幼虫能否存活和存活多少。尤其是越冬开始及越冬结束时,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云南野生动物园内饲养的2头成年浣熊进行冬季行为观察。结果显示,冬季浣熊的主要行为是休息和摄食,1天中休息时间占68.8%,其次是运动,占18.8%,摄食行为占12.4%。越冬期间浣熊以休息作为主要的行为模式,虽然浣熊没有表现出冬眠行为,在1天中温度较高时,其活动频率明显增高。虽然人工饲养条件较野生环境好,浣熊的冬季行为仍然符合哺乳动物越冬行为的常见模式。  相似文献   

5.
养蛇四关     
《技术与市场》2001,(10):34-34
1、饲料关。大批量养殖蛇类,饲料成了头等大事。因为大部分蛇类喜食活的蛙类、鼠类,只靠野外抓捕根本供应不上。为解决饲料来源,利用人工孵养鹌鹑喂蛇,解决了饲料来源,降低了成本,在此基础上,也可采用养蝇育蛆,加工蛆浆,做人工蛇类饲料,开辟了蛇类饲料新来源。 2、越冬关。人工养蛇越冬是一个大问题,它是人工养蛇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养蛇的成败。蛇类通常在8℃~15℃时就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低于这个温度,越冬就十分困难,极易造成死亡。针对这种情况,刘惠敏设计了一种隧道式四季恒温蛇房,通过调节窗和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高原城市园林绿化效果,在海拔2 450 m的天祝县城引入17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栽培后11种植物无法安全越冬,越冬后死亡,仅有6种植物能安全越冬,越冬后正常生长。针对11种无法安全越冬植物,在天祝县境内开展相同科属植物调查,调查到相同科属植物18种,通过驯化栽培,最终筛选出17种替代植物可用于高原城市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7.
正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降而改变。四季更替造成了蛇冬蛰春出、夏秋活跃的生活规律。一般说,蛇类的活动时间主要为春末冬初,它也是蛇类主要摄食和繁殖时期。春末冬初蛇场的工作量会很大。冬季后,蛇进入冬眠,蛇场只需确保场内蛇类的越冬安全。春季管理刚出蛰的蛇,前2-3个星期基本不进食,至4月份才进食,食量也较小。从5月份开始,食量大增。春季  相似文献   

8.
实践过程中针对养殖方法、产卵期、孵化期、变态期以及黑龙江林蛙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在每年4月28日至5月12日期间出现产卵高峰;在5~7℃、10~12℃、14~15℃池水温度范围有较高孵化率;采用混合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率均在68%以上;黑龙江林蛙每天9~11时和15~17时活动频繁,是最佳喂食时间;冬季经过越冬池越冬后,选择春眠后放养的技术思路,来提高幼蛙成活率,起到冬眠后的缓冲作用。在放养场内散养期间,人工控制饵料投放量,促使黑龙江林蛙主动捕食场内野生昆虫,激发林蛙适应生态环境的潜在习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4年观察,对引进4个品种丛生福禄考在伊春地区的适应性、物候期等调查分析表明,4个品种丛生福禄考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适合在伊春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对丛生福禄考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伊春地区最佳扦插时间为7月初期,扦插成活率较高且扦插苗生长良好,可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1984—1987年间在湖南省永顺县五倍子生产基地先后发现了铁倍蚜虫的新越冬寄主垂藓、绒叶青藓和密叶尖喙藓,经研究发现铁倍蚜虫在这三种新越冬寄主上寄生越冬率高,羽化出的成蚜生命力强,可正常产生干母。这三种冬寄主分布广,适应力强,可大面积种植用于人工繁殖铁倍蚜虫。  相似文献   

11.
冬季病菌或害虫一般都进入休眠状态,这时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如下: 1.诱杀与毒杀:对于有下树冬眠习性的害虫,可在树干上绑草把引诱害虫越冬,然后烧毁草把。对松毛虫等一些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可在其冬季下树前或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涂上毒药环或绑上毒绳毒杀。  相似文献   

12.
哈士蟆的经济价值哈士蟆又称田鸡,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喜食的美味佳肴之一。不仅如此,雌蛙卵巢及输卵管上的脂肪即哈士蟆油,还含有76%以上的动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激素等,对人体有滋  相似文献   

13.
以日本厚朴引种实生苗为试材,综合引种过程中日本厚朴的越冬表现,分析不同越冬防护措施与植株冻伤率、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沈阳地区引种日本厚朴栽培的最佳方式和越冬防寒措施,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法,解决日本厚朴在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冬眠是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之一.入蛰、深眠、出蛰是越冬管理的3个重要阶段,入蛰管理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管理的好坏是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一直制约着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对中国林蛙越冬技术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只是没被认识和推广.养殖实践表明,我们采用的全人工养殖林蛙越冬技术是科学的,符合两栖爬行动物生存规律的要求,确切的说是成熟的.其不仅适用于林蛙越冬,也可以应用其他养殖业.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越冬技术,使林蛙越冬成活率达到98%以上.现对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即中国林蛙入蛰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林蛙的人工养殖越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果树落叶后,为了安全越冬,树木便进入休眠期。果树在休眠期间有的生长停止,有的生理活动十分微弱。虽然,进入冬季后果树自身都具有较强的抗寒越冬本领,但认真做好果树休眠前管理,助  相似文献   

16.
红松留床苗的生理干旱,多出现在秋旱、冬雪少的年份,如果越冬防寒管理不当,发病更为严重。此病在撤除防寒物后开始呈现病态,发病时,针叶由梢开始变黄,逐渐全部针叶绿色减退,枝、叶抽皱,顶芽  相似文献   

17.
从陕西关中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新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r具有很高的寄生率,在寄主的幼虫期、蛹期都可寄生。在寄主越冬蛹中的寄生率达83.2%,而且每头寄主蛹的出蜂量多,一般为200头以上,最高达306头,室内人工饲养繁殖也很容易。因此这种啮小蜂为防治美国白蛾很有希望的新蜂种。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草莓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实质上是一种最简单的保护地栽培形式,它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使用地膜覆盖一般可增产20%~30%.草莓(Fragaria ananassa)地膜覆盖各地均有应用,尤其是在高寒地区,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使植株安全越冬,绿叶保存率高,为春季萌芽和健壮生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河北省邢台市核桃炭疽病的越冬方式及越冬场所,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3月越冬季节采集核桃树上发病的带芽枝条、带果柄果实、落果、落叶以及林下土壤,观察子实体着生情况,测定越冬子实体内孢子萌发率,对采集的组织以及土壤进行室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核桃炭疽病病原菌可以子实体的形式在树上果壳和落果上越冬,越冬后子实体萌发率分别达96.82%,94.36%。该病菌也可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果壳、果仁、果柄、芽鳞、枝条、落果果壳、落果果仁中越冬,越冬后病原菌分离率达60%~82%,少数可以在叶柄中越冬,越冬后分离率为27.59%。土壤也是其重要越冬场所,1 g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为2.0×10~5个。  相似文献   

20.
果树从果实采收后到落叶这段时间,正值根系的生长高峰,也是树体贮藏养分的关键时期。秋收后增施基肥,可有效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提高树体的抗性,为果树冬季安全越冬和翌年健壮生长打好基础,同时也可有效避免果树大小年现象的发生,达到连年丰产、年年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