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长春地区,对9种芳香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阔叶百里香、直立百里香、柠檬百里香、金边百里香、猫薄荷、藿香、海索草表现优异,长势与次生引种地相同,可以不采取任何防寒措施安全越冬;鼠尾草表现一般,长势较弱,但在长春可以越冬;香蜂花在长春无法露地越冬,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阜阳市苗圃自2000年开始引种郁金香,通过几年栽培试验,基本掌握了郁金香种球种植、越冬措施、春季速生期的田间管理及子球收藏和繁殖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1 牧羊厚朴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其树皮为常用的重要药材,主治高血压、痢疾、伤寒等症,花果也可入药。厚朴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都有不少优良品种。被药材部门定点收购的厚朴产于湖南安化县洞市乡牧羊村。因其比一般的普通品种生长快,产量高、药效好而被专家们称之为牧羊厚朴。牧羊村栽培厚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家家户户栽培厚朴,仅成片的厚朴林就有200公顷,人均1000株,1992年全村生产厚朴干皮24000公斤,收入128000元,人均1800元,牧羊厚朴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林树种,也是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现被省内外广泛引种栽培。 2 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茶树主产长江流域以南 ,日照市自 6 0年代初开始引种并获得成功。北方引种茶树常受越冬防寒的限制 ,使一些地区无法种植。多年来 ,为保护茶树正常越冬我们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又进行茶树保护地栽培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越冬防寒的问题 ,而且实现了产品的反季节栽培和无公害生产。1 茶园的选择和建立1.1 茶园的选择对已建茶园进行保护栽培 ,要在 3年以上投产园中进行。选背风向阳、立地条件好 ,土层深厚和水浇方便的茶园扣棚。这样投资少 ,见效快 ,产量高 ,效益好。1.2 茶园的建立进行保护栽培的茶树 ,建园时…  相似文献   

5.
在朝阳地区通过对引自山东菏泽的油用牡丹进行栽培越冬试验,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定植后的第2年和第3年已正常开花结实,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392 kg hm~(-2)和738 kg hm~(-2),生长发育良好;油用牡丹耐寒抗旱能力较强,在比引种地纬度高6°、年平均气温低6.7℃、年降水量少140 mm的朝阳地区引种栽培初获成功;油用牡丹在辽宁朝阳地区可实现露天越冬,无须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6.
景谷县黄栀子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栀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景谷县适宜引种栽培黄栀子的自然条件.阐述了黄栀子播种育苗繁殖技术措施以及栽培地选择、栽培密度、整地、中耕除草、施肥、灌水、排涝、修枝整形、冬季深翻土壤、越冬防寒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就其鲜花、鲜果采收、加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概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牡丹是我国独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多年来牡丹江市园林管理处分别引进菏泽牡丹、洛阳牡丹和兰州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本文主要从引种牡丹产地自然条件、成活状况及越冬防寒等方面对三产地牡丹进行观察、研究,为北方城市引种栽培牡丹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鲁南地区引种香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樟在引进北方园林的过程中,移栽成活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冬季极端低温。本文通过对其越冬防寒措施进行研究,探索了提高香樟引种栽培成活率的最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稻草绳+地膜绑扎、喷布浓度为0.33%的植物防冻剂是最佳防寒措施,结合其它栽培技术措施,香樟越冬成活率可达90%,且第2年的萌芽力较强,新梢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9.
1983年,我们由辽宁引种朝鲜黄杨,经几年试验,在忻州市可露地安全越冬,生长良好,并于1985年开始结实,种子发芽率达70%以上。一、朝鲜黄杨在忻州市引种分析朝鲜黄杨(Buxus mierophylla var.koreana Nakai)属黄杨科,为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忻州市4月初叶色变绿,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花清香。枝叶繁茂,耐修剪,是栽培绿篱的优良树种。原产日本、朝鲜,30年代引入我国辽宁省,在锦州、鞍山、沈阳等平原城镇广泛栽培。栽培区属温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引种茶树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沂蒙山区近3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北方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合理选择园地、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栽培、茶园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1.
日本厚朴种子休眠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日本厚朴种皮透水性、透气性、种皮内生物抑制物、种皮结构对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厚朴种子中种皮对种子吸水性有抑制作用,种子种皮抑制种子透气,种子的假种皮、内种皮、胚乳、胚中存在较多抑制物,各部分的抑制部位均有所不同;种皮结构不是引起日本厚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厚朴种子具有休眠习性,常规层积方法催芽时间长且播后发芽率不整齐。研究了昼夜变温、阶段变温以及不同浓度GA处理结合低温层积的方法对日本厚朴种子催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GA处理结合低温层积的方法催芽效果最佳,且随GA浓度升高,催芽效果稍呈上升趋势;昼夜变温处理效果次之,阶段变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2019年5-6月,采用浙江龙港种质和福建泉州种质的1年生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容器苗和胚轴在浙江省沿海的宁波钱塘江河口、台州椒江河口和温州瓯江河口滩涂进行种植试验,2020年4月,调查了幼苗生长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比分析秋茄树幼苗生长指标、叶片参数和生物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瓯江河口土壤含盐量、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与钱塘江河口和椒江河口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均满足秋茄树正常生长要求;在三个试验地中,龙港秋茄树种质的保存率均显著高于泉州种质(P<0.05);在钱塘江口,龙港秋茄树种质容器苗和胚轴苗的保存率分别为72.92%和82.78%,而泉州种质仅有33.47%和15.28%,且龙港种质容器苗的分枝数显著高于泉州容器苗(P<0.05),但泉州种质胚轴苗的高生长显著大于龙港种质(P<0.05);在三个试验地中,龙港秋茄树种质容器苗的叶片数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泉州种质(P<0.05),胚轴苗则相反,而泉州秋茄树种质的叶片长和叶片宽在瓯江河口最大,椒江河口最小,龙港种质在三个试验地间均无明显差异;秋茄树幼苗的根、茎、叶干质量和生物积累量均表现出瓯江河口>钱塘江河口>椒江河口,龙港秋茄树容器苗各生物量指标均高于泉州种质,而胚轴苗正好相反。因此,在宁波和台州河口滩涂开展红树林营建适合选择龙港秋茄树种质容器苗,而在温州适合选择龙港秋茄树种质胚轴苗。  相似文献   

14.
通过4a生天女木兰幼苗栽培及对圃地15a生的幼树调查,结果表明,在一定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天女木兰可以在哈尔滨成活,可用于市区景观绿化。  相似文献   

15.
对老岭自然保护区的天女木兰天然繁殖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天女未兰种子虽然在天女木兰树丛周围有极少量萌发,形成幼苗,但没有发现5年以上的种子苗,说明种子繁殖不能维持天女木兰的更新与繁衍。成年植株基部萌蘖能力很强,多年的萌蘖形成丛状,部分萌蘖逐渐取代老枝干,植株基部由于萌蘖产生而形成膨大的根颈,根颈萌发的新根具有趋根性,逐渐长大取代老根从而完成根系更新,萌蘖繁殖是天女木兰的主要繁殖更新方式。匍匐生长的枝条可以通过自然压条繁殖形成新的株丛,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天女木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GIS 9.3软件平台,应用其空间分析功能对都江堰市虹口乡联合村厚朴、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栽培适宜地域进行了选择,主要依据指标为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根据软件中计算出的适宜栽培区面积分别对厚朴及猕猴桃栽培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7.
介绍珍稀濒危物种华盖木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阐述华盖木扦插育苗过程中的插穗培植、采集、浆根等技术,扦插生根剂、插床基质、营养袋基质、苗木施肥配方的配制方法以及容器苗培育和苗期的管护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在太行山南麓引种南方竹子种苗的实践,总结了竹子引种中在栽培、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木兰科植物濒危现状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有木兰科植物100余种,是木兰科植物的分布,分化以至起源中心,由于植物本身和人为原因,约有28木兰科植物趋于濒危状态,多为古老种,特有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应加强原境保护和异保存措施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开展木兰科树种资源的人工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 。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套种凹叶厚朴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15年生和20年生马尾松林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凹叶厚朴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10 a保留的马尾松胸径、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林下的厚朴生长状况良好。以马尾松保留900、1 200株.hm-2低密度处理较好。在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同时可以兼营厚朴木本药用植物,而且可以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有较好的综合经营效益。也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同时兼营药用厚朴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