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害,5年期间,项目林内风蚀比对照减轻9.3%~55.5%;造林后,受防护林保护农田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0%~15.3%。通过大量走访风沙区农民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营造防风固沙林后,辽西北风沙区的农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10%~30%。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农田防护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和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现有林网规划不合理,在达到防护成熟时,林带树高不能满足对所需防护的空间范围形成有效防护的要求。如果要形成有效防护,就需增加主、副林带的密度。一般风速条件下,中等立地条件主林带的间距应为270m,副林带间距以400m为宜。并得出开发区防护林网在降低风速20%~50%的条件下,有效防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5%,13.54%,10.65%,7.54%,4.87%,2.59%和1.12%。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的持续稳定性及其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的持续性、稳定性及其效益进行了较系统地论述,得出如下定量指标:樟子松树龄24年时可完全取替杨树林带;防护周期延长1.75倍;皆伐1km杨树林带可解放土地5.19hm2,生产木材500m3以上。生态功能持续稳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我省及三北地区的农防林优化更新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杨树防护林网农业效益的研究分析,阐述了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不仅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同时也有较高的农业效益,农业效应与林龄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接近1,产量平衡年为6a,林带平衡高为7.6m;产量补偿年为10a,林带产量补偿高为11.4m。  相似文献   

6.
1 .4 沙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1.4 .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半荒漠绿洲以及半干旱区沙地农田通过营造防护林网 ,防沙治沙 ,保障农业生产的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 绿洲及沙地农田。这里因干旱多风 ,易风蚀沙化 ,即使有灌溉条件也难以高产 ,须营造农田林网 ,制止风蚀 ,改善环境 ,保障作物正常生长。1.4 .3 技术思路 绿洲及沙区的农田林网有特殊要求 ,为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要注意不同沙区农田林网的结构、宽度、有效防护距离、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1.4 .4 主要技术措施   ( 1)林网形式 为有效防治风沙 ,一般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林…  相似文献   

7.
根据防护类型和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凸凹农田区窄林带小网格农田林网与带状造林相结合的防护林设计、低山丘陵区凸凹坡梁区窄林带混草带的造林设计、沟头(沟畔)灌木防蚀林与沟底杨树用材林相结合的造林设计等6种防护林设计。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农田防护林已构成一个防护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社、队,对防风固沙,蓄水保土、保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据调查目前已营造起来的农田防护林有的网格过大,网内的农田不能全面受益;林带有的过宽,不仅增加了占地比率,也相对的降低了防护效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对农田防林网格大小及林带宽度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 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 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防风效能提高1.08%~6.3%.(3)乔木混交林的防护效应好于乔木纯林,其中,农田防护率较纯林提高43.8%,胁地指数降低0.27,农作物减产率降低57.5%.(4)新疆杨栽植9 a后即可进入最佳有效防护成熟期,有效防护成熟期在10~27 a.(5)林带配置方式即株行距、行数、林带宽度与林带疏透度显著正相关(R=0.661*、0.707*、0.688*).(6)林带防护距离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与林带间距呈显著正相关,即林带的工艺成熟龄和防护期是确定林带间距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泛沙地小网格林网对小麦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津县黄泛沙地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选农田防护林网背风面距林带不同距离处小麦产量指标等的测定,研究了农田林网的增产效益。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各个林网内小麦的平均籽粒产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麦田,300m×4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大,26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次之,13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小。通过对夏津县黄泛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农田防护林在黄泛沙地起到防风固沙兼顾生产效益的防护作用,为黄泛沙地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兰西县长岗乡长荣村的几个完整农田防护林网栽植的银中杨与小黑杨同龄林带生长情况及防护功能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生长情况看,银中杨比小黑杨胸径增长33.60 个百分点,树高增长28.57 个百分点。公顷蓄积增长126.75个百分点;从防护功能看,银中杨林带防护成熟龄比小黑杨提前4 a,同小黑杨相比,银中杨萌蘖力强,可萌蘖更新,降低造林成本。基于银中杨上述优点,在黑龙江省的杨树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中应推广银中杨。  相似文献   

12.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雨森 《林业研究》2002,13(4):289-293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林网体系。本研究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网全方位的防风作用、防霜作用以及林网内的综合气候效益场。在林网内,全方位防风效能大于10%的区域为防护效益区。作物产量和质量分析表明,林网的防护范围为25倍树高。根据高生长分析确定了构成农田防护林主要杨树品种的成林高度。根据综合分析确定适宜农田防护林网的规格为400m×400m。图7表3参11。  相似文献   

13.
在多风地区的旱作农业生产中,保护土壤、防止风蚀是粮食增产的关键。营造农田防护林是旱作农业生态系统中最有价值的生物工程。发生风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是风,防护林正是削弱或消失风的破坏性,从而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目前,对各种类型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问题,国内外都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就许多特殊地区而言,因土地限制,林带不能配置太密,或因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树木生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的几项主要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草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苏联在60年代就进行了农田、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影响的研究[1],认为通风结构林带附近积雪较为均匀,11H(H=树高)处积雪比其它结构林带的要厚,即有效积雪距离长;营造3~5行,行距为2.5~2.7m,带间宽度为300~400m,疏透度为0.5~0.6的林带,不仅积雪厚度最大,而且在网格里呈均匀分布[2]。中亚林业研究所曾经在克日鲁马地区观测了草牧场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认为透风系数为0.20~0.45的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积雪分布的作用最好[1]。1978~1983年,库尔斯克州水土保持试验站还观测了幼龄杨树(Populussp.)林带的积雪作用。认为2~3年生的幼龄杨树林带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合理经营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林带木材生物学特性研究入手,针对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不同品种、不同立地、不同行位和不同年龄木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木纤维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品种和年龄的影响,与林带特殊生境无显著相关;通过林带纤维长度频率分布和木纤维长度与年龄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模型,据此得出了林带木纤维长度相对稳定的年龄;该年龄即为农田防护林带开始进入全面有效防护农田状态时的年龄,此时林带所达到的树高可作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成林高。由此为农田防护林带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木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和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新品种的引种上筛选出适于河西走廊发展的农田防护林树种为三倍体毛白杨B10 0 8和BT85 ,并能在瘠薄和盐碱化土壤上良好生长 ;经抗寒性分析得出垂柳、云杉、白榆、柽柳、沙枣抗冻性较强 ;为减缓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 ,在林网配置模式上引入了云杉、侧柏、樟子松、垂柳、小叶白蜡、国槐等耐瘠薄抗寒性强的树种 ,营造多树种林带 ,组成混交林网结构 ,使林网中感虫杨树的比例占 2 0 %左右 ,增加了林网结构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切断防护林伸向毗邻农田的侧向根系,通过减少根系竞争增加作物产量。在内布拉斯加的波斯县的Boelus—Loretto复合壤质细沙土和Thurman壤质细沙土的农田里分别进行两项试验,旨在评价多行农田防护林带切根后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效应。于1986和1987年两年,每年进行两个切根深度和两个距林带南缘不同距离的试验。在与林带相垂直的田间选三个样点取农作物资料。既使在这两个超过常年降雨的年份,也改进了作物产量和农学性状。在距林带20m处,结一个以上豆荚的大豆枝数,平均每株增加0.5枝,生物量增加26%;在距林带7.5m的所有断根处理同对照比较,产量增加31%。断根使距林带18m处的玉米穗数和杆棵重量都有所增加,同时在33.3m处各处理的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18%。增产稳定的处理(深度深,距离近)在18m和26m的位点上分别增产35%和2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