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尼特右旗草原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124-130
以苏尼特右旗某草原采矿区的气象资料及采矿区周边草原表层土重金属含量为依据,分析该草原矿区输沙势能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以尾矿库为中心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即主要输沙势方向的下风向,重金属铜污染是导致该草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常年的主导风向对尾矿库周边草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显著。苏尼特右旗受风蚀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加强对尾矿区的底泥和矿渣的苫盖措施,防治风、水蚀加剧对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输沙势较大的上风向要建植防风林带或沙障,对输沙势较大的下风向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不同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根据区域特征结合生态恢复建议进行生态恢复,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
防风障和防风林从两方面影响风蚀。第一是减低背风面风速;第二是缩短了田间长度,因而减轻了风蚀。目前已用来作为防风障的有如下方法:营造1—10行乔木和灌木的防风林,种植窄条状农作物,建立雪墙、木篱笆、石墙和土堤等。每一种防风障的效果取决于风速、风向和风障的形状、宽度、孔隙度。当风向与防风林成直角时,林带附近风速可减低70—80%,距离二十倍带高处风速减低20%;但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主要土壤类型抗侵蚀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抗侵蚀性能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基本因素,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能力;土壤抗冲性与侵蚀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对四川盆地4个土类17个土属的527个土壤样本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关联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对土壤抗冲性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四川盆地宜林地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各分为4级:紫色土抗蚀性顺序为中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抗冲性顺序依母岩排列为:遂宁组>夹关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篷莱镇组>城墙岩群.土壤抗侵蚀能力是土镶抗蚀性和抗冲性的综合反映,在不同的地形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抗侵蚀能力会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过去的研究为基础,客观地看待森林生态系统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森林在涵养水源、调节地表水分分布、防止径流对土壤的侵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与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浅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风蚀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现状、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影响土壤风蚀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土壤风蚀的防治措施。并根据以上分析,对土壤风蚀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柠条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柠条林网、林带和对照点处的风速及相应风蚀沙埋量的对照观测与分析,探讨了柠条防护林对近地表风向、风速的影响情况,验证了柠条防护林的拦沙抗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刺槐林地土壤抗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刺槐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水土保持造林树种,山西、陕西、甘肃、辽宁、河南等省均有大面积分布,发挥着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过去对刺槐林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方面的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我们自1981年到1983年对陕西省渭北地区刺槐林地土壤抗侵蚀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土壤抗侵蚀能力可分为抗蚀性和抗冲性两种,前者指土壤抵抗迳流对土壤分散和悬浮的能力;后者指土壤抵抗迳流的机械破坏和推移的能力。抗蚀和抗冲是土壤的两种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8.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保存了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实现了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西部土壤风蚀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2种主要易蚀土壤风沙土和黑钙土,对其风蚀过程中的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特征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风沙流多分布在30cm的高度范围内,风沙土与黑钙土风蚀量分别占总风沙量的99.80%和96.89%;在70cm高度范围内,风沙土风蚀量与高度的关系遵循多项式规律,黑钙土风蚀量与高度关系遵循对数函数规律关系;风沙土风蚀临界土壤含水量为2%,黑钙土风蚀临界含水量为6%,土壤含水量大于临界含水量时土壤风蚀会得到有效控制;相同风速下,2种土样的风蚀量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风沙土呈负指函数关系,黑钙土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使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得到保护,使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光伏板下表层土壤粒径分布的规律,在库布齐沙漠200 MWp太阳能基地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择表层0~5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粒级分布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由北向南,土壤粒度值"Ф84-Ф16"和"Ф75-Ф25"的变化趋势相同;因光伏基地建设带来的土壤扰动对粒径分布影响不明显;板下中点最易成为沙尘暴沙源,板前沿中点最难成为沙尘暴沙源;平均值、极值分布在主风向迎风区域沿风向方向有规律变化,在非主风向迎风区域沿光伏板倾斜朝向方向有规律变化;迎风区土壤粒度特征受主风向影响较大,因此风蚀沙埋防治重点区域应放在光伏阵列主风向迎风边缘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固定沙丘(盖度约40%)、白刺固定沙丘(盖度约40%)、流动沙丘(CK)5种典型下垫面,运用风蚀钎和风沙流采集系统,实时监测5种下垫面的风蚀动态,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风蚀物的垂向分布及粒度组成的差异性。【结果】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同期土壤风蚀深度为: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当风速达到4.1 m·s~(-1)时,流动沙丘即可观察到沙粒蠕动,当风速达5.1 m·s~(-1)时积沙仪可收集到风蚀物。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的风速分别达到6.3,6.5,6.8,7.9 m·s~(-1)时方可发生风蚀;5种下垫面0~100 cm垂直断面上,67.6%~90.0%的风蚀输沙均分布于30 cm高度范围之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规律递增,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呈单峰态分布,峰值处在250~100μm之间,0~20 cm高度层峰值与其余各层的峰值范围差异明显且偏向粒径趋大的方向;自下而上,极细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增趋势,中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风蚀程度显著减轻,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年风蚀深度依次降低。盖度为40%的油蒿、白刺群落,其地表风蚀深度仅为流动沙丘同期风蚀深度的1.73%~1.52%,0~100 c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仅为流动沙丘输沙率的6.6%~5.1%。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覆盖地表、提高下垫面的粗糙度和拦截沙粒的运动来缓解气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因此,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4.
森林流域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林生  邹芹  万媛媛  白天军 《绿色科技》2021,(6):153-156,161
指出了森林水文循环是森林联系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时空变化影响的重要因子。森林水文过程的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大多学者研究所接受,但如何正确地描述或者评价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对于准确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是其基础性关键。基于此,总结归纳了前人成果,以流域尺度森林水文过程的几个关键过程(林冠截留、蒸散、土壤蓄渗及径流)为基点,梳理了4个过程的衡量理论及方法,并提出了建立模型、水文过程的参数修正、结合GIS等技术进行流域尺度的模拟以及结合氢氧同位素技术对森林水文过程的溯源刻画将是正确理解森林流域水文过程机制的发展趋势,但现今仍存在如何将流域尺度外推于区域尺度乃至全球尺度这一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系统研究了灌木林盖度和高度对地表风况及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轮廓线受灌木林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显著;风蚀率随灌木林覆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灌木林高度对土壤风蚀影响相对较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零风速平面位移高度均与灌木林覆盖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灌木林高度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土壤风蚀与植被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收集总结国内外土壤风蚀与植被防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土壤风蚀原理、风蚀影响因素、风蚀预报模型、土壤风蚀容忍量、植被覆盖防风蚀效应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土壤风蚀与植被防护的研究现况,据此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退化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综述了植被恢复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有机碳、易变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恢复前相比,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侵蚀红壤有机碳库及易变有机碳有大幅度提高,并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外,植被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呼吸。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种草促林、植灌促林、栽阔促林、封禁管理、营造经济林等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防风阻沙规律及防护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绿洲边缘及内部营造农田防护林最重要的作用是降低风速、控制农田土壤风蚀、防止或减轻地表起沙和风沙入侵,为农业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绿洲农田防护林是绿洲防风阻沙、控制风蚀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定位观测实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类型的防护林防风阻沙的基本规律及防护效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侯伟 《绿色科技》2020,(6):88-90
介绍了土壤养分流失的基本途径及影响因素,基本途径有“水溶态”淋溶、径流迁移、气态迁移、风蚀迁移、生物力途径;影响因素有降雨、土壤性质及地形条件、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从覆盖措施、植物篱技术与保护性耕作、工程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控制途径,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齐齐哈尔(沙壤土区)、杜蒙(风沙土区)、青冈(黑土区)等3个代表黑龙江省半干旱区典型地点防护林区内7、8、9月主要气象因子(气温、气湿、风速、降雨量等)及土壤入渗率情况进行了定期观测,结果表明:3个月份平均气温杜蒙>齐齐哈尔>青冈,气湿为青冈>齐齐哈尔>杜蒙,风速为杜蒙>齐齐哈尔>青冈,土壤入渗率为杜蒙>齐齐哈尔>青冈,揭示了黑龙江省半干旱区防护林内不同土壤类型之间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规律,为半干旱区防护林功能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