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纸碟法和液体比浊法研究了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 Yabuuch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株联合固氮菌1和固氮菌2及其培养物上清液对青枯菌R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制效果好于菌悬液抑制效果,混合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菌株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不接种对照(CK)桉树苗高增加33.19%和31.09%;单接种固氮菌1的桉树苗地上干质量比对照(CK)增加123.23%,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桉树苗比对照(CK)地上干质量增加93.22%;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对照(CK)桉树苗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101.52%和71.81%.接种固氮菌可以降低桉树苗木死亡率38.24%.桉树幼苗温室接种试验证明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苗木生长旺盛,茎干较对照粗壮,长势整齐,固氮菌可以提高桉树苗木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青枯菌无毒菌株AXY22和苯并噻二唑(BTH)诱导、接种和诱导再接种试验,研究处理后的桉树抗青枯病相关酶即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诱接处理后桉树叶中这4种酶活性提高最大,在高峰时分别高于对照75%,85%,17%,21.6%,而MDA的含量一直在降低,5d后达到最小值,比对照低33%;诱导和接种处理后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均高于对照;表明POD,PPO,SOD,PAL酶活性与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呈正相关,而MDA呈负相关。诱导再接种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桉树对桉树青枯病的诱抗作用,这为将诱导抗性应用于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桉树响应从枝菌根真菌和青枯菌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为应用菌根化育苗技术防控桉树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巨桉幼苗为对象,研究摩西管柄囊霉菌根化和青枯菌侵染进程对寄主生长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摩西管柄囊霉能与巨桉根系良好共生,菌根化桉树株高、地径、干质量、根冠比分别为非菌根化处理的2.30、4.38、2.75和1.71倍。与非菌根化处理相比,菌根化巨桉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根系和叶片中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随青枯菌侵染时间的增加,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菌根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菌根化桉树组织中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青枯菌侵染48、24、144 hpi时达到峰值;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青枯菌侵染96 hpi后达到峰值。3)接种摩西管柄囊霉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为81.67%。【结论】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促进桉树幼苗健壮生长,受青枯菌侵染后,菌根化桉树幼苗快速和...  相似文献   

4.
以盆栽毛白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抗病诱导剂以不同配比制成的耦合剂施用于苗木根部,对根系活力及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处理1外,其它处理的苗木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了6.71%~33.64%,根系活力最高达到14.34μg/g.h,比对照增加33.64%;于苗木旺盛生长期结束时测定生物量各指标,发现耦合剂使毛白杨苗高、地径、地下干重、总干重等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幼苗生长更为健壮和迅速;用溃疡病菌对幼苗干部接种,测定了接种前后树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发现不同处理下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桉树人工林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的生长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桉树下不同基质接种蚯蚓后,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活力、根系构成情况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结构和根系活力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牛粪基质和桉树叶基质接种蚯蚓处理,小于1mm根级新根比例分别提高10.08%、9.12%;诱导出的桉树新根其干重与鲜重之比分别提高21.86%、13.38%;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47.73%、127.19%。牛粪和桉树叶作为基质接种蚯蚓,均能诱导桉树新根的产生,促进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抗性水平不同的毛白杨和北京杨愈伤组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接种溃疡病菌后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病菌侵染后,2种杨树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感病种上升幅度大于抗病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抗,感病种间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感病种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和120 h达到高峰,抗病种可溶性糖含量48 h时高于对照,但比相应对照增加幅度小,方差分析表明抗病种处理与对照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感病种MDA含量上升,而抗病种MDA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感病种出现了明显的膜脂过氧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究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不同生理小种和生物型对桉树的潜在侵染风险,应用2种接种方法分别检测青枯菌生理小种1~5号和生物型Ⅱ、Ⅲ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侵染能力。结果发现,桉树分别接种生理小种2号菌株GIM 1.76和生理小种3号菌株Po 88后均有典型的青枯病症状,与对照桉树青枯病菌生理小种1号菌株Rrp~r引起的症状一致,且使用2种接种方法测得的桉树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r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小种4号菌株Z 2013-1和5号菌株GIM 1.73均不能使尾叶桉发病;分别接种生物型Ⅱ菌株Po 88和生物型Ⅲ菌株Po 43后,桉树的发病症状与接种生物型Ⅲ菌株Rrp~r的症状一致,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菌株Rrp~r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揭示了青枯病菌生理小种2号和3号对桉树也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因此,在有青枯菌生理小种2号和3号分布和危害的区域种植桉树具有潜在的风险,对生产上桉树栽培的合理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诱导桉树抗青枯病的作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毒性测定中,1~20mm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桉树青枯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通过淋根,1~5mmol的SA可以诱导桉树苗显著地增强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5mmol最佳。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0.1~5mmol SA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应增强;SA淋根3~9d后挑战接种青枯病菌均能诱导桉树显著地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间隔5~7d效果最好,且POX和PPO的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变化趋势相符,均在第7天升至最高值,分别比对照高2倍和1倍。POX酶灵敏快速,更能准确地反映植株抗病性的变化;叶片注射SA不能诱导桉树抗青枯病。  相似文献   

9.
土壤益生菌对盆栽马尾松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不同组合接种到盆栽的马尾松幼苗根部,结果表明:2号固氮菌 解磷菌组合处理的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长11.6%;2号固氮菌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长23.3%;两种固氮菌 解磷菌 解钾菌组合处理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45.5%和48.8%。而土壤中的N、P、K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号固氮菌则使土壤含氮量增加54.2%,其它处理均使土壤含氮量减少。可溶性磷增加20.0%~50.0%,可溶性钾增加144.4%~277.8%。  相似文献   

10.
桉树品系对青枯病抗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剪顶包扎菌液接种、伤根淋灌菌液接种、 WFT培养接种测定结果与桉树当年新造林分青枯病自然发生率调查结果对比 ,青枯病菌对桉苗的致病力因接种方法不同而异 ,经模糊聚类分析表明 ,WFT接菌培养技术测出的结果更接近自然实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 ,桉树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种源、不同无性系 ,对青枯病菌的抗性不同。课题组通过 8年研究 ,在生产单位提供的 10 1个桉树品系中 ,已筛选出高抗品系 12个、抗病品系 14个、低感品系 2 6个。自 1994年起在粤、桂、琼三省区 ,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这些高抗和抗病品 (种 )系 ,已直接造林 2万多 hm2 ,扩散面积更大 ,造林效果跟踪检查表明 ,这些林分的青枯病株率均在 1‰以下 ,受到生产者和经营者欢迎。试验和应用中发现部分抗病无性系随着在林木组培苗工厂连续繁殖使用年份增加其抗病性逐年出现下降 ,有些抗病无性系使用 3年以后 ,其抗病性就明显下降 ,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滇池底泥菌类组成及与污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不同位点底泥样品的分析,调查了滇池底泥中固氮菌类、硝化菌类及其他菌类的数量及分布状况。分析了这些细菌参与氮循环与滇池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可用底泥中固氮菌作为滇池污染参考指示菌株和滇池地质条件,以及菌类微生物的分布变化对滇池富营养化具重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通过几种不同药剂的防冶试验,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wp20倍液涂刷猕猴桃枝干部病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0%农链王铜wp 20倍液、20%龙克菌sc 20倍液和72%农用链霉素wp50倍液。施药方式以轻刮涂刷效果最好。20%农链正铜wp 800倍液、20%龙克菌sc 800倍液及72%农用链霉素wp5000倍液喷洒猕猴桃病果。三者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鄢雨朦 《绿色科技》2021,(6):108-109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石油降解菌,对该石油降解菌进行了鉴定,经16SrDNA测序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确定其为阴沟肠杆菌。该菌可以将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实验结果表明:在菌株投加量为1%时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26.41%。  相似文献   

14.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was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the wilted plant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he isolate gave positive reaction to oxidase, catalase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nitrate and negative reaction for arginine dihydrolase and acid was produced from various carbohydrates. Wilt produced on tomato, egg plant and capsicum indicated that the pathogen belongs to Race I and Biovar III of P. solanacearum which is a new record from India.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栽培于温室中珍珠岩、沸石、砂质和岩棉基质上非洲菊Fame、Party、Regina、Ximena进行评价,17个月的时间里测定其切花产量和品质(花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珍珠岩基质栽培的非洲洲菊产量最高,达75~80枝,沸石基质的产量最低,砂质与岩棉基质产量中等。相比其它品种,Party品种略显高产。切花品质受基质、品种和种植时间影响,第一阶段(7~8月)珍珠岩基质栽培的切花品质更好,但第二阶段各基质无差异不同基质栽培非洲菊的切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引起黑木耳栽培种污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染的木耳三级栽培种"荤油"层为材料,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16S rDNA分子鉴定法以及回接试验,分离并鉴定出引起食用菌栽培种污染的细菌3株,其分属于Paenibacillus、Bacillus和Lysinibacillus属,分别命名为YC3、YC8、YC12。  相似文献   

17.
Bacteria inhabiting the xylem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H. Karsten) were investigated. The trees had been wounded and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ith fungi and bacteria obtained from wounds of naturally infected spruce. One and five growing seasons after inoculation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opulation present in the stem of inoculated trees were analysed.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tre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sts and whole‐cel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he predominant strains were Enterobacteriaceae fermenter strains (E. agglomerans or E. sakazakii), fluorescent and yellow pigmented Pseudomonas, Acinetobacter and Moraxella spp. All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Bacillus species.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of Norway spruce differed from the Gram‐positive species in possessing stronger lipolytic activity and in their ability to utilize pine resins for growth.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generally able to utilise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whereas among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only one xylanolytic (yellow Pseudomonas) strain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培养基对采自东北林业大学试验林场的土样进行初筛,获得11株能够降解氧化乐果的菌株;通过菌种生长速度与抑制率2项指标综合评价获得降解效果较好的真菌为DL04、DL16、DL11和DL03。最后对产生降解酶较高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这4株菌种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木霉属(Trichoderma sp.)、绳状青霉(Penicilliumfuniculosum)和冻土毛霉(Mucorhiemalis)。该研究为植物氧化乐果残渣的资源化利用及氧化乐果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白桦木材在自然和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真菌类微生物的侵染产生色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桦木材的加工利用价值。本文针对白桦木材侵染菌侵染试材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白桦木材生物变色防治提供参考。首先对白桦木材侵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确定侵染白桦试材的侵染菌的基本类型,然后进行白桦试材接菌,最后对白桦侵染菌侵染木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侵染素材相比,侵染菌侵染试材中苯醇抽提物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热水抽出物含量和多戊糖含量均较高,而纤维素及木素含量较低。这表明侵染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侵蚀白桦木材细胞壁组织,造成纤维素和木素等主要成分含量的降低,导致木材组分的破坏。同时,侵染菌的存在会造成白桦木材抽提物组分中的显色及助色物质的含量变化,以致木材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硝化细菌在氨氮、亚硝酸盐的转化和去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硝化细菌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当前硝化细菌工程应用优缺点以及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硝化细菌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