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富阳竹纸的制作工序繁多,不同的原料和工艺均会使得纸张的品质及性能有所差异。为探讨原料和工艺对富阳竹纸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竹种、制作工艺的4种富阳竹纸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竹纸的纤维形态、紧度、D65亮度、抗张指数及断裂伸长率、热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制作工艺对成纸的纤维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纸张的紧度、强度等性能。原料未去青的富阳竹纸,其紧度、D65亮度等性能较低。制浆时增加煮料次数,有利于竹料的打浆和提升竹纸的抗张指数,但打浆时间过长易使纸浆纤维发生打断等损伤,影响竹纸的强度。化学漂白及多次碱煮处理可以提高富阳竹纸的紧度、D65亮度和柔韧性等性能,但会降低纸张的热解温度,从而对竹纸的热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4种富阳竹纸中,苦竹纸在热失重的初始分解温度(T0.05)、半寿温度(T0.5)以及最大质量损失率温度(Tmax)均高于毛竹纸,即苦竹纸的热稳定性优于毛竹纸。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用纸的性能需求,采用合适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富阳竹纸的耐老化性能,选取杭州富阳逸古斋元书纸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级元书、二级元书、冬纸壹号及古籍修复纸这4种富阳手工竹纸进行干热加速老化试验。基于样品的D65亮度、抗张指数、断裂伸长率、表面pH及热稳定性等理化性能指标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析富阳竹纸的耐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竹纸样品的D65亮度在老化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经过纯碱二次煮料或化学漂白的竹纸,老化前后D65亮度的变化相对较小,即竹纸的D65亮度稳定性与纸浆的处理程度呈正相关。但经过多次煮料和化学漂白的竹纸,其热稳定性在老化后发生小幅度的下降,说明工艺处理程度过大会影响竹纸的热稳定性。强度方面,初始抗张指数较高的竹纸,经老化后仍保留较好的强度性能。在老化过程中,所有竹纸样品的pH均逐渐降低,其中化学漂白竹纸的下降幅度最大,即化学漂白会加速竹纸的酸化。4种富阳竹纸的耐老化性能存在差异:冬纸壹号各方面的性能在老化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超级元书的各项性能经老化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二级元书的强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较好,古籍修复纸的D65亮度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竹子对于人类的起源生存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苏东坡曾经说过,"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竹文化在中国历史中也是源远流长,影响了代代华夏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木材供需矛盾突出,供造纸原料的木材越来越紧张。要加快造纸工业的发展就必须另辟蹊径,其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开发利用毛竹资源,建立造纸竹林基地,探索竹纸联合的新路。下面谈谈对竹纸联合的一些肤浅看法。一、竹纸联合大有可为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二是怎样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竹纸联合、建立造纸竹林基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木地板业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中国木地板业产销规模日益壮大,被世界公认为木地板生产大国。由于木地板生产相对准入门槛比较低,企业众多、单个企业规模过小成为中国木地板业的重要特征。随着2006年以来木地板市场环境的恶化,这个特征逐渐成为制约木地板业发展的桎梏。规模化、集中化是中国木地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木地板业的整合过程中,单纯依靠惨烈的市场竞争过程进行优胜劣汰,行业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速度过于缓慢。以战略联盟为形式的合作竞争模式应当成为中国木地板业整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汤菲 《绿色科技》2014,(1):73-75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琪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古代门窗和现代门窗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各时期门窗的特点及发展状况;探讨了古代门窗形制的变化特点、现代门窗用材和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袁玉明 《防护林科技》2006,(5):71-71,79
柞蚕业做为农民一项致富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无序、粗效经营状态,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宽甸柞蚕业生产实际,在发展柞蚕业的同时,对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花卉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福建省花卉生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福建省花卉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竹材的利用可追述至新石器时代,因便于取材加工以及古人对于竹文化的喜爱使得中国竹作工艺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园主对植竹和竹作设施的喜爱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整理中国古代诗词、农书、竹谱、技术书籍、绘画、晚清摄影作品及考古实证材料中的园林竹作设施,分析了明清时期园林竹作设施的审美思想、设计样式及制作技术,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竹作工艺的传承以及现代园林竹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远在先秦时代,竹笋已经成为中华先民的祭祀供品、席上珍馔,有极高的食用地位。此后,用笋之风日盛一日,自宋代赞宁撰《笋谱》以来,竹笋的丰富价值不断被开发,专项研究不断涌出。竹笋不仅能满足人类果腹充饥、极口腹之欲的需求,而且还能实现治病延年、健康养生的需要;从思想文化层面看,更蕴藏修身怡情、体悟人生的内涵。文章从竹笋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人对竹笋价值的认识与利用。研究中国竹笋利用历史,既有益于农林、药食、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有助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里的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象征。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唐·姚合),禅诗里,竹与禅高度融合。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有"竹林精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紫竹林",宋僧赞宁写过竹子专著《笋谱》,清竹禅和尚画出了传世的墨竹。大量史料告诉人们,竹的文化,竹的文明,同样也与中国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仅通过中国佛教里的竹,深入理解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寻觅中国古人们"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均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稳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文人官士尚古之风盛行,成为竹刻技艺迅速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相似的历史渊源,并从雕刻选材、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传承方式等方面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证《日本书纪》中的竹箕意象,认为箕是上古时期日本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和文化信仰载体;箕文化是日本特色文化之一,具有神圣、灵力、卑贱的综合性文化内涵;职业的"箕作"竹细工阶层广为存在,制箕、贩箕是普遍社会现象。研究《日本书纪》中的竹箕文化,有助于了解日本竹文化的起源和竹箕文化在日本竹文化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期为日本竹文化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竹类植物在园林中应用广泛。文中从竹秆形态及繁殖特点、竹秆高度以及园林用竹的观赏部位3个方面概述园林竹类植物分类,归纳总结竹类植物在园林中栽植应用的主要模式,从国外以竹造景概况、我国古代竹景和当前竹类植物常见的搭配组景3个方面对竹类植物园林应用造景进行评述,从竹类植物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3个方面对其园林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提出竹类植物园林应用的生产和研究展望。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竹类植物的园林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7.
竹与华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与华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与竹林及竹制品朝夕相伴,对竹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作者从古代的竹制品、竹乐器、竹艺术和竹文学作品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丰富宋时期竹景观研究,文章以宋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研究方法,从宋代画作中的竹景观类型、功能设计、空间布局、意境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宋代竹景观的总体特征与设计思想。研究表明,宋代绘画中的竹景观设计体现了宋人因竹就势、择地而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竹子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敦煌壁画中,但到唐代才大肆流行,本文精心收集了6大类别的有关竹子的唐代文物予以介绍,以求了解唐代竹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家具以木竹类家具为多,家具的组合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家具设计中包容兼济与扬长避短的理念,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家具形制结构。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家具通过组合发展为新型家具的演化过程,以及由于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家具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古代家具的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摆放以及家具形制变化的演变过程提供更具综合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