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杨树不同品系感染水泡型溃疡病[Botryophaeria ribis(Tode)Grossenb et Buggar]情况的田间调查发现:‘16-02杨’‘欧美107杨’‘46杨’3个品系抗水泡型溃疡病,‘豫抗杨’‘16-10杨’‘16-06杨’3个品系极抗水泡型溃疡病,‘16-07杨’‘16-08杨’高度感水泡型溃疡病。  相似文献   

2.
山东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报道了对山东省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溃疡病种类、分布、危害、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境内杨树上发生的溃疡病共有8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其他几种溃疡病常与上述3种混合发生。在同一条件下,3种病原菌的致病强弱依次为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品种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研究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注意苗木检疫、加强营林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一、二级综合治理杨树溃疡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罗泳加 《湖南林业》2010,(10):33-33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干枝病最主要的一种,过去以北方发生为主,近年在南方大面积发生,特别在新栽植的杨树林地发生严重。溃疡病主要有水泡型真菌性溃疡病、斑枯型真菌性溃疡病、烂皮型真菌性溃疡病和肿瘤型细菌性溃疡病4种。  相似文献   

4.
<正>杨树溃疡病是杨树干枝病最主要的一种,过去以北方发生为主,近年在南方大面积发生,特别在新栽植的杨树林地发生严重。溃疡病主要有水泡型真菌性溃疡病、斑枯型真菌性溃疡病、烂皮型真菌性溃疡病和肿瘤型细菌性溃疡病4种。  相似文献   

5.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发病情况及抗病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我国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1955年发现此病后,到目前已遍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分布广泛,蔓延迅速。我省尚无资料报道。我们曾于1979—1984年对该病在山西省的分布危害情况、发病规律、病菌特性、抗病品种的筛选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着重阐述该病在我省的分布危害情况、病原菌形态特点、发病与杨树品种间的关系,以期为我省林木病害综合防治和林业经营布局提供依据。一、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在我省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近年来在我省运城、晋中地区和五台山林区都先后发现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晋中、  相似文献   

6.
<正>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是一种杨树常见病害,多发在新栽树木和苗圃里。由于杨树溃疡病病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且其寄生性弱,再加上检疫措施的不得力,导致大量病菌随着苗木的调运而扩散,致使杨树溃疡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栽植初期的苗木和幼树的危害更  相似文献   

7.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是河南省清丰县树木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树种主要是各类杨树、刺槐、泡桐、苹果、柳树、核桃树等,是杨树上发生最普通、危害严重的干部病害,也危害枝条,常引起幼树死亡和大树枯梢,对生长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梢,常使病株枯死。近年来,我省新栽杨树面积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也不断蔓延,已成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病害之一。杨树溃疡病全年有两次发病期,第一次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1月份。病状为: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1厘米左右,逐渐有树液外流,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面大,一般在2厘米左右。天气寒冷或干旱,苗木伤根过多,假植  相似文献   

9.
杨树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概述了国内杨树溃疡病水泡型、大斑型和烂皮型3种主要病害症状,以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为主要病原菌的杨树溃疡病多种病原,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侵染循环,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温度、土壤条件及杨树品种等因素和以"强化调控生态因素的综合治理IPM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洞庭湖区56块杨树苗圃地的两次实地调查,发现洞庭湖区杨树苗木溃疡病发生普遍,室内培养检测为水泡型溃疡病。两次调查发现第二次调查危害较第一次调查轻,一年生苗圃地较二、三年生苗圃地轻。分析了洞庭湖区杨树苗木溃疡病的危害情况及其原因,并为育苗和造林用苗选择提供依据和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是杨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两种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常能引起树干皮层腐烂、坏死,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的大量死亡。1杨树溃疡病1.1症状幼树时溃疡病斑主要发生于树干的中、下部,大树受害时枝条上也出现病斑。初期在树干的皮孔边缘出现褐色、水渍状很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有时病斑呈水泡型,树皮凸出,大小不等,这是该病  相似文献   

12.
杨树溃疡病是我省杨树人工林中一种常见的病害。该病既侵染苗木、幼树,也侵染成龄大树。笔者对该病的四种类型症状(水泡型、大斑型、烂皮型、细菌型)分别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杨树品种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的抗病性测定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杨树为我国主要速生造林树种。随着杨树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由于忽视了适地适树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致使杨树的一些主要病虫害有所扩大蔓延。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就是一例。该病在1955年以前,仅在北京个别苗圃发生,现已扩延到河北、天津、河南、陕西、辽宁、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该病对青杨派和青杨派×黑杨派杂交无性系的杨树侵染危害较重,严重威胁杨树人工林的发展。为今后生  相似文献   

14.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山东省微山县杨树溃疡病普遍发生,2004年发病株率高达15%~41%,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整株死亡。为摸索有效的药剂防治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春季进行了腐必治等药剂防治此病的试验研究。一、杨树溃疡病危害症状,病源菌及发病规律1.危害症状:该病发病部为主干,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厘米或稍大,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泡型病斑发生在光皮杨树上,皮孔边缘,形成水泡,初为圆形,极小,后水泡变大,直径0.5~2厘米,泡内充满淡…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年来对阜新地区杨树溃疡病的成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阜新地区杨树溃疡病有五种类型,即杨树水泡型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Sacc、杨树疡壳孢溃疡病Dothichiza populea Sacc Briard、杨树球二孢型溃疡病Botryo-diplodia populea Zhong、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 a(Pers.)Fr.、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Phom opsissp.;通过对杨树抗病优良品种的造林栽培试验,选出彰武小钻杨为抗病性最强的树种;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筛选试验表明,50% 多菌灵、70% 甲基托布津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0% 以上;经采用造林综合技术措施(浸泡苗木48 小时、换客土、挖大穴、灌水、栽后喷药、管护等)栽植病苗,成活率高达98% 。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梢,常使病株枯死。全年有两次发病期:第一次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1月份。病状为: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1厘米左右,逐渐有树液外流,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面大,一般在直径2厘米左右。天气寒冷或干旱、苗木伤根过多、苗木失水等都会导致杨树溃疡病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7.
薛志成 《湖南林业》2007,(11):27-27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一、主要症状1.通常以水溃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2.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  相似文献   

18.
鲁×山等杨树无性系对水泡溃疡病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山等杨树无性系对水泡溃疡病抗性的测定苘胜军,陈鸿雕,刘志成,潘成良(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经对鲁X山等杨树无性系抗水泡溃疡病(DOthiorellagregariQSacc.)水平测定,发病率鲁X山为2.46%,山哈4.32%。I—72X山6.79%...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1976-1977年间已证明它不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所引起的,而是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cria dothidea;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gregaria.为了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作者就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1976—1977年间已证明它不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所引起的,而是由真菌引起的。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 dothiea;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 gregaria。为了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作者就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